孫策生前吩咐孫權,內事不決問子部,外事不決問公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知道周瑜在三國中也是非常有名的大將,不光英勇善戰而且還計謀過人。

他為吳國能夠在三國占據一席之地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天小編就來講一下周瑜是怎麼說服吳國抗擊曹操的。

孫權的西進計劃和曹操向南發展的計劃是直接矛盾的。

建安十三年春,孫權乘著曹操親率大軍北征烏桓,無力顧及南方的機會,消滅了劉表抵禦孫權的主要力量黃祖部隊,正打算實施下一步的軍事計劃,曹操已班師南歸了。

為了不使孫權先搶走荊州,曹操不顧部隊連續作戰的勞苦,揮戈南下。

建安十三年七月,他親率十五、六萬大軍,殺奔荊州。

無巧不成書,荊州的劉表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病死了瞧是合劉表的次子劉琮,以荊州主要官員蒯越、蔡瑁等人為靠山,排擠了劉備集團所支持的長子劉琦,奪取了荊州的軍政權力。

怯儒無能的劉琮,被曹軍的聲勢嚇破了膽,他瞞著劉備,暗地向曹操請降。

因立這於是,曹操幾乎不費一兵一卒,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戰略要地荊州。

意外的勝利,使一貫用兵謹慎的曹操也有些驕傲起來。

他親率五千輕騎,一天一夜,馬不停蹄地急行軍三百多里,在當陽長坂追上並衝垮了劉備的隊伍,占領江陵,奪取了劉表的大量軍事物資,迫使劉備往夏口退卻。

江東方面聽說劉表病故,也預計到局勢要發生動盪。

孫權立即把魯肅找來,研究對策。

魯肅那時還不知道劉琮已暗中投降,所以,他想了一想後說道:「荊州和我們的領土接壤,江山險固,物產豐富,地理位置很重要。

劉表的兩個兒子向來不和睦,難以守住這塊地盤。

現在我以弔喪為名,去勸說寄住那裡的劉備,要他安撫劉表的部下,和我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孫權採納了魯肅提出的聯劉抗曹的主張,馬上派魯肅去荊州弔喪。

魯肅還在赴荊州的途中,劉琮已迎降曹操,劉備倉皇出走,荊州一片混亂。

風塵僕僕的魯肅,在當陽長阪找著劉備,他們共同分析了眼前的形勢變化,魯肅看到劉備無路可走,就問:「劉將軍今後想往何處去呢?」

實際上,這時劉備、諸葛亮都迫切希望和孫權建立抗曹統一戰線。

因為客觀情勢很清楚,只有聯合才能避免被曹操各個擊破的命運。

然而,劉備為了抬高自己在未來的聯合戰線中的地位,故意口是心非地說:「蒼梧太守吳巨和我很有交情,我想到他那裡去。

」聽了劉備的回答,魯肅暗自好笑,心想:「過去別人都傳說劉備是個『梟雄』,胸藏城府,最善於掩蓋自己的真情實感,今天看來,果然如此。

」但是,現在曹操的追兵已經很近了,不允許再浪費時間,魯肅只好開門見山地說:「孫將軍聰明仁智,許多英雄豪傑都歸附他,江東有六個郡的廣大領土,兵精糧足。

為了您的前途著想,還不如派您所信任的人去和江東結盟,共同抗曹。

吳巨庸碌之輩,無所作為,遠在邊疆,遲早要被別人并吞,您去投奔他,會有什麼出路呢?」劉備見魯肅主動提出孫、劉結盟,十分高興,也就不再作勢,當即派諸葛亮跟隨魯肅一同去柴桑,會見孫權,商量如何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

柴桑軍營,鼓角齊鳴,旌旗蔽野,刀劍如林。

練兵場上,兵士們正在認真操練,步伐整齊,喊聲震天,軍威雄壯,到處呈現出緊張備戰的氣氛。

議事大廳里,聚集著江東的謀臣武將們。

小編覺得劉備其實也是很有心機的一個人。

議論已進行好長時間了,孫權覺得還有人沒有發言,於是,用眼睛在人群里搜索。

喔,原來是魯肅。

奇怪,魯肅今天為什麼沉默不語呢?兩個人的目光交遇在一起時,魯肅機靈地向孫權暗示一下,孫權立即以去廁所為名,暫時離席。

魯肅跟了出來,在院子裡的屋檐下,孫權緊握住魯肅的雙手,誠懇地問:「你有什麼話要說嗎?」魯肅用沉重的聲音向孫權剖析利害關係:「張長史他們在引您走向岐路,因為,今天像我這樣的人可以投降曹操,而您就不能。

我投降後,曹操還會派我回到家鄉去,根據我目前在江東的地位,至少會委派我當一個縣級的小官,將來有了功勞說不定還能提拔到州郡去當官。

可您投降後,難道可以保持今天的地位嗎?希望您及早拿定主意,不要聽信主張投降的建議。

「有遠大抱負的人,果然是不會計較個人眼前的安危的。

」孫權感慨地說:「你的想法正和我相同,感謝老天爺把你這樣的人才給了我。

剛才子布(張昭字子布)他們的議論使我大失所望。

但子布是位老臣了,支持他的人很多,他性格又固執,要是他堅決反對,即使我決定抵抗,也難以使舉國上下萬眾一心,你看怎麼辦?「周將軍也是老臣,他一貫支持您要「整齊天下』的宏偉理想,為什麼不把他請回來徵求意見呢?」魯肅想到和自己志同道合而在謀略上又勝過自己的周瑜,臉上不禁露出充滿希望的神情,他說:「只要將軍您下定決心,又有周將軍的全力支持,張長史他們也不會堅持要投降的。

」孫權點點頭說:「子布他們雖然目光短淺一點但人還忠誠可靠。

這些和我披荊斬棘、共同創業的老臣,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我相信是會和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

現在,我就立即派人去召回公瑾。

」小編覺得孫權還是很有主見的他沒有被手下的觀點所迷惑這才是最關鍵的。

正在鄱陽(今江西波陽縣)訓練水軍的周瑜,接到孫權的命令後,火速趕到柴桑。

俗話說,英雄所見略同。

周瑜的主張果然和孫權、魯肅完全一樣。

這位足智多謀的年輕將帥,在軍事會議上擺事實講道理,把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剖析得十分深刻和透徹,他針對張昭等人的主降觀點,進行了有力的駁斥,他說:「張長史的建議我不能同意。

」周瑜旗幟鮮明的態度,大長了主戰派的志氣,會議空氣立刻活躍起來了。

周瑜振振有詞地說:「曹操表面上打著漢朝皇帝的旗號,實際上是心懷不軌。

孫將軍胸懷雄才大略,占據江東數千里的地方,人強馬壯,兵精將勇,應該去建立統一天下的豐功偉績,怎麼能投降曹操呢?剛才,張長史他們只看到曹操的優勢方面,而沒有看到曹操的弱點。

其實,他的弱點是非常多的。

首先,北方還沒有完全統一,關西的馬超、韓遂時刻威脅著曹軍的後方;其次,曹軍的長處是陸戰,現在他們到長江中來和我們水上作戰,正好放棄了他們的長處而暴露了他們的短處;再次,冬季天寒地凍,曹軍北方兵士大多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必然會疾病流行,削弱戰鬥力。

以上都屬於用兵的忌諱,而曹操冒然而來,正是孫將軍打敗曹操的良好時機。

周瑜這一席話,使某些信心不足、動搖不定的人,堅強起來;積極主張抗曹的人,都為這種了如指掌的形勢分析而拍手叫好;甚至連那些堅決主張投降的人,也不得不佩服周瑜的謀略過人。

周瑜又接下去說:「請孫將軍撥給五萬精兵,周瑜不才,願立下軍令狀,不滅曹操,誓不回師。

」這一番必勝的信念和慷慨的陳詞,使在場的每個人都受到極大的鼓舞。

「曹操早就想廢除漢獻帝,自己篡位。

如今,反對他的人已經被他消滅得差不多了,他越來越肆無忌憚。

我發誓,只要我還在,誓與曹操勢不兩立。

公瑾的見解和我完全一致。

」二十七歲的孫權,胸懷著雄心壯志,早就想和曹操爭奪統一中國的領導權。

此時此地,周瑜的豪言壯語激勵了孫權,他血氣方剛,為了表示抗戰的決心,情不自禁地拔出寒光閃閃的寶刀,向面前的書案一刀砍去,厲聲說道:「誰再說投降曹操,就和這張書案一樣下場!」孫權不可動搖的意志使主和派再也不敢多嘴,一場大辯論結束了,抗曹殺敵的政策已初步確定。

三十四歲的周瑜是孫策的同年好友,孫策生前曾對孫權說過:「內事不決問子布,外事不決問公瑾。

」孫權的母親也一再叮嚀,要孫權像對待兄長那樣地敬重周瑜。

具有敏銳洞察力的周瑜,深知孫權的性格:善於集思廣益;也能當機立斷;樂於折節求賢;歡迎出謀獻策。

所以他才能夠暢所欲言,小編覺得周瑜的死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群英》第一期:他們眼中的魯肅

眾所周知,東吳的魯肅在演義和戲劇中總是以一副人畜無害的老好人形象示人,但歷史上的魯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我們有幸採訪了幾位嘉賓,這裡有魯肅的故交、老闆、合作夥伴還有競爭對手,通過他們的角度...

這場戰爭最終奠定了三國格局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

碧眼紫髯觀孫權(上)

孫權,字仲謀,繼承父兄之業,成為吳主。他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從外貌上看,極像胡人。有專家認為漢時國門已開,漢胡交融,孫氏一門乃江東豪族,家蓄鬍姬,並不意外,因此推斷:孫權極可能帶有外族血...

盡顯風流 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三)

才秀明達的孫權江東稱雄三國時期在江東稱雄的孫權是孫堅的次子。孫堅原是袁術的部將,後來被劉表所殺,長子孫策代領部曲。公元195年,孫策因不能受到袁術的重用,遂在袁術的允許下,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