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所謂謀士有多種,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千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謂謀士有三類:

一類叫謀主。

這類人必須文武兼備,長於戰略。

例如諸葛亮·司馬懿荀彧等;

  • 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道家代表人物,精通奇門遁甲、布陣兵法、縱橫辯術,師從道家水鏡先生。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深受感動,付出辛勞為蜀漢打下基業,治理蜀地、平定南蠻,功勳卓著。

他六出祁山意圖恢復大漢,鞠躬盡瘁而死,是忠臣與智慧的化身,名震千古的人物!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

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

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

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

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諸葛亮

  • 司馬懿

該狠的時候是真狠,該裝孫子的時候裝的真像,像對付曹芳的那種人,裝病,對付諸葛亮也是棋逢對手,由此諸葛亮不是送他一件女人衣服嗎,結果她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說諸葛亮命不久矣,搞得諸葛亮很鬱悶。

他輔佐曹操,曹丕,那一次不是盡心盡力。

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援引古今,百般勸諫,從晚上一直勸到第二天黎明。

勸到最後,曹爽投刀於地,說:「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

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

」(《晉書·宣帝紀》)桓范哭著說:「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三國志》裴松之注《魏氏春秋》)   

曹爽把司馬懿的奏章給皇帝看,請皇帝下詔免去自己官職,隨皇帝進入京城。

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馬懿派兵包圍。

司馬懿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造高樓,派人在樓上密切監視著。

一次,曹爽剛拿著彈弓到後園中,樓上人就喊:「故大將軍東南行!」(《三國志》裴松之注《魏末傳》)曹爽愁悶,不知所措。

  不久,司馬懿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

從此曹魏的軍政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懿的手中,為司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礎。

  

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為其封邑,前後其計八縣,食邑二萬戶,特許奏事不名。

司馬懿固辭丞相之職不受。

十二月,詔命加九錫之禮,朝會不拜,又固辭九錫。

所以,司馬是一個能在現代職場套老闆歡心,又能賺錢的人才

司馬懿

  • 荀彧

早在年輕時,就被名仕何顒冠以「王佐之才」之美名,事實證明何顒眼光確實了得,荀彧之才絕對堪稱「經天緯地」!假如曹操沒有荀彧,相信曹操不可能有如此成就。

就荀彧的才能,

1. 洞察人心,慧眼識人

荀彧早先因舉孝廉在朝廷為官,後因董卓禍亂而棄官回家,因躲避戰亂來到冀州,成為袁紹手下的一名謀士,袁紹荀彧為座上賓。

然而,荀彧竟然看出如日中天的袁紹成不了事,毅然決然離開袁紹,投奔了「創業起步期」的曹操,曹操見荀彧到來輔佐自己,真是高興的不得了。

那句「吾之子房」正語出此時。

事實驗證了荀彧的選擇,真是不得不佩服荀彧的高瞻遠矚!

2.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袁紹擊敗公孫瓚,傭兵十萬,雄踞北方,士氣正盛。

顯然,袁紹的下一步就是要攻打曹操,曹操集團內部就此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

孔融以袁紹兵多將廣,謀士才能出眾為由,主張不戰。

但是,荀彧一一列舉袁紹團隊之人的缺點,認為以曹操為核心的我方團隊,能力遠在袁紹團隊之上,主張力戰。

最後,曹操力排眾議,採納荀彧意見,官渡之戰爆發在即。

荀彧

第二類叫主謀。

專職於自身特長,或可獨立帶兵,或可為政一方,最次也要參贊軍機。

例如陸遜·張既和魯肅等

  • 陸遜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

在三國時期,孫權也確實是一個牛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了陸遜之後,便放開手腳,讓陸遜大幹。

陸遜主要打了兩場打仗,一場是火燒連營。

關羽死後,劉備決議攻打孫權,陸遜奉命迎擊,運用火攻,將劉備打個打敗。

第二場是,陸遜在石亭據曹,大挫曹兵,鞏固了吳國的地位。

因為這些戰役,陸遜出將入相。

赤烏七年(244年)正月,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後,任命陸遜為丞相。

陸遜

  • 張既

建安二十年(215年),從曹操征張魯,別從散關入,氐王竇茂率部萬餘,恃險不服。

張既討伐叛氐,收其麥以給軍食。

張魯投降後,張既建議曹操拔漢中之民數萬戶以充實長安及三輔。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攻漢中,另遣將軍吳蘭、雷銅進攻武都,張既與都護將軍曹洪破吳蘭於下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占據漢中天險,曹操數攻不克,軍士多有逃亡,不得已放棄漢中,又恐劉備北取武都氐人而進逼關中,問計於張既。

張既答道:「可勸氐人遷出,到糧食充裕的地方避敵。

並且對先至者予以重賞。

如此氐人必爭相趕往。

」曹操依計行事,遣張既至武都,徙氐人五萬餘至扶風、天水兩郡定居。

[4]

此時,武威人顏俊、張掖人和鸞、酒泉人黃華、西平人麴演等各舉郡反叛,自號將軍,相互攻擊。

顏俊遣使送母及子詣曹操為人質,以求援助。

曹操問計於張既,他答道:「顏俊等內存禍心,今番若救之,待其勢力強大後必定復反。

不如坐觀虎鬥,使其兩敗俱傷,我們再效法卞莊子刺虎,坐收其斃。

」曹操稱善。

一年後,和鸞殺顏俊,武威王秘又殺和鸞。

[5]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薨,曹丕即位魏王。

此前,朝廷沒有設置涼州牧一職,自三輔以至西域,皆屬雍州。

(建安十八年,曹操以朝廷名義將天下十四州合併為古制九州,涼州被裁撤,所轄區域劃歸雍州)曹丕時重新開始置涼州刺史一職,以安定太守鄒岐為刺史。

張掖人張進脅持郡守舉兵拒鄒岐,黃華、麴演亦驅趕本郡太守,舉兵響應。

張既領兵至涼州為護羌校尉蘇則壯大聲勢,最終蘇則成功平定叛亂。

張既進爵都鄉侯。

張既

  • 魯肅

赤壁之戰,孫劉兩家以弱勝強,打敗了曹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魯肅和諸葛亮的精心謀劃。

赤壁戰後,曹操的實力仍然比劉備、孫權強大。

作為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魯肅對此非常清楚。

他認為,無論是東吳孫權還是占據荊州的劉備,都不足以與曹操抗衡。

擺在兩家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聯合抗曹;二是各自為戰;三是不戰而降,歸附曹操。

只有走聯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

所以,他終生不渝地堅持這一戰略方針,並為之竭盡全力。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

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 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

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

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

「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

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

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魯肅

第三類叫參謀。

專職於拾遺補缺,出點具體方略。

例如荀攸和賈詡等。

  • 荀攸

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途中去世。

荀攸被稱為曹操的「謀主」,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

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

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

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

  • 賈詡

賈詡在董卓死後,獻計於其舊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長安。

後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擊敗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

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為世子。

賈詡

但是從古至今,能成大事者,三類謀士缺一不可。

縱讀三國志,資治通鑑,世說新語等書,三國哪個諸侯靠某個人成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10大謀士,諸葛亮第5,郭嘉第2,第1竟是他

三國時代,已經距離我們一千八百年之久,無數文臣猛將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樣,閃耀著那個時代,上演了一幕幕忠誠與背叛,高尚與卑劣的舞台劇,平庸之輩成了我們所恥笑與唾棄的對象,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平庸之輩,...

三國最強謀士不服來辯

大家都看過三國,提到最厲害將領,一般都能說道: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但是談到比較牛x的謀士大概不是那麼清晰了。三國故事精彩,人才之傑出,幾乎空前絕後無與倫比。曹操、劉備、孫權之所以能削...

得天下不如謀天下,三國十大謀士排行

東漢末年,群雄紛爭,最終以曹操、孫權、劉備各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也是這些謀士智慧的交集,閱讀《三國志》,我們無不為他們的智慧所折服,他們一方面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