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字,他對曹操說了這句話,劉備張飛趙雲撿了一條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長坂坡和當陽橋大顯神威的趙雲和張飛,出盡風頭,卻也沒能挽救劉備大軍慘敗的命運。
奇怪的是,在當陽長坂擊潰了劉備的軍隊之後,曹軍主力沒有繼續追擊向東逃竄的劉備,而是徑直往南奔赴江陵。
江陵,這是荊州囤積錢糧的基地,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但殲滅劉備也很重要,按道理,如果曹操把劉備視為大敵,應該去追擊劉備才對。
是曹操目光短淺而放棄了這個機會嗎?不是,這和一個人的一句話有關。
這個人叫裴潛,是三國時期非常不知名的一個人。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基本沒聽過這個名字,他出現在《三國志》中。
當時,曹操接納了劉琮的投降,接見荊州文武官員。
跟這個裴潛聊天,就聊到了劉備。
曹操問裴潛說,你跟劉備在荊州共過事,你覺得劉備的才能怎麼樣呢?裴潛回答說:「如果讓他治理中原,他只能擾亂百姓而不能太平;如果讓他保衛邊境,足以成為割據一方的霸主。
」(太祖問潛曰:"卿前與劉備俱在荊州,卿以備才略何如?"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
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
)
隨後就是聽聞劉備在逃,曹軍在當陽長坂徹底擊潰了劉備,然後劉備向東逃,而曹操卻直奔江陵。
那麼,這個裴潛的這個評價有這麼大的份量嗎?這個裴潛是什麼人,曹操為何要徵詢他的意見呢?
裴潛,是河東聞喜縣人。
這個地名聽起來好熟悉,就是劉備初次當公安局長(安喜縣尉)的那個縣。
也就是說,劉備曾經是裴潛家鄉的治安長官。
那麼劉備在任職期間都幹了什麼事呢?
《三國志·典略》記載,劉備在安喜任上的大事,就是怒鞭督郵(可不是張飛乾的)。
當時朝廷有詔書,憑藉軍功取得官職的,會淘汰一部分,劉備極有可能屬於被淘汰的一批。
督郵到了安喜縣,劉備知道情況不妙,就去求見督郵,督郵稱病不見。
這讓劉備懷恨在心,劉備回到公安局,帶了自己的人馬衝進驛館,假稱「奉了市長(府君)的密令逮捕督郵」。
逮住督郵之後,劉備把官印掛在督郵脖子上,鞭打了近一百下並準備殺死督郵,在督郵的哀求下,劉備沒有殺死他,然後潛逃了。
這就是劉備留給安喜縣的一段糟糕履歷。
裴潛對劉備是有一些了解的,他說的那段話是有參考價值的。
在曹操問他話之前,劉備的經歷基本印證了裴潛對他的評價。
此時的劉備,先後依附過劉焉、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
他所治理下的地方怎麼樣呢?官聲貌似不錯,但這只是表面現象。
劉備投靠呂布之後,四處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引起呂布的警覺和厭惡,把劉備打跑了(過重的稅賦和戰亂是劉備饋贈給小沛居民的禮物);
劉備去攔截袁術,在徐州襲擊並殺害了朝廷派駐的徐州刺史車胄,引發了一場大戰亂(徐州居民當然是受害者);
劉備後來投靠劉表,被安排駐紮在新野,劉備也是擴充人馬,按照推算,劉備至少有一萬兵馬,而荊州一百一十七個縣也不過總計有十幾萬兵馬,劉備顯然私自招募了很多人(如果是劉表發軍餉,肯定不夠養活這麼多人;分派下去老百姓必然負擔重)。
無論史書還是演義,都對劉備逃跑時有很多平民踴躍跟隨有描述,此事的確不假。
問題是,都是哪些人被忽悠走了?
是新野縣的人嗎?不是。
是劉備逃到襄陽城下,一番惺惺作態之後,陸續有很多不願投降曹操的人跟劉備走了。
這些人會是什麼人呢?常駐民還是流民?流民的可能性比較大。
荊州當時十幾年沒有戰亂,老百姓生活相對安定,加上中國人安土重遷的性格。
常駐民一般不會輕易搬家,而這些從北方過來的流民則不同,沒有不動產,當戰亂來臨自然選擇再次出走避難,這跟劉備沒有多大關係,也不能說明他有多麼得人心。
而劉備在小沛、徐州和新野的表現,本質上過早暴露了個人野心——在不恰當的時機擴充個人實力。
這給劉備帶來的是暫時的竊喜和隨後的沉重打擊。
呂布和曹操是直接出兵揍他,劉表是防範他。
這樣的人,在中原之地自然成不了大氣候,裴潛的評價還是很精準的。
而劉備此後入蜀的經歷,又印證了裴潛後半句評價。
這個裴潛真是把劉備看透了,或許正是因為這句話,讓曹操放鬆了對劉備的戒備,因為劉備此時依然還在中原流竄,覺得他成不了什麼氣候。
於是,曹操才去江陵,而沒有選擇追殲劉備。
張飛在當陽橋挑戰,曹操身邊有許褚李典張遼,為何無人敢應戰?
張飛是三國名將,在劉備麾下的五虎上將中,他的武力值僅次於關羽,早年還給劉備是結拜兄弟,被稱為「萬人敵」,為劉備立下汗馬功勞,張飛的成名之作應該是長板坡一戰。曹操、孫權、劉備三位當時梟雄,命運最悲...
誰這麼厲害,早就預見劉備入蜀能成霸業?
劉備自從成為諸侯以後,立刻就引起了天下人的重視,曹操那個「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在他看來,天下能夠成為他真正對手的,也就只有劉備了。另外陶謙、孔融、陳登等人更是對他推崇有加,而程昱、...
劉備被曹操打敗多少次?為什麼曹操還稱他為一生之敵
如果講曹操的軍事能力如何,那是不用探討的。「偉大而傑出的軍事家」。就連宿敵劉備孫權,談及曹操用兵,都要敬稱一聲「曹公」。但是要提起劉備,他帶兵打仗的水平,給人感覺就不大上得了台面。尤其是當劉備遇...
劉琮投降曹丞相,張飛怒喝當陽橋
曹操兵進荊州,章陵郡太守蒯越以及荊州東曹椽傅巽等勸劉琮投降曹操,對他說:「逆順有一定的道理,強弱有一定的形勢。以臣屬的身份去抗拒天子,是對國家叛逆;以剛接手的荊州去抵禦朝廷大軍,必會陷入危險;...
劉備顛沛流離一生,鼎盛時期勢力究竟有多大?
看三國,我們一直是以第一視角看待劉備的集團的,尤其是考慮到《三國演義》深入人心的影響力,三國歷史之中,劉備成為我們心目中的主角,只是這個主角有點偏弱。無論再弱的主角,還是存在一定的勢力。那麼劉備...
歪讀三國48回 "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的真相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訂閱哦!背景&疑問(公元208年)公元208年,也就是官渡大戰八年後,曹操升任丞相之職,權傾朝野。7月,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劉表。8月,劉表病亡,二公子劉琮繼位。9月,劉聰明投...
長坂坡真正的英雄應該是他,擄走了劉備的兩個女兒
張飛喝斷當陽橋,嚇得曹操部將夏侯傑肝膽碎裂,墜馬而亡。趙子龍血戰長坂坡,七進七出,單騎救主這兩個故事對中國網友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歷代傳頌的長坂英雄,儘管在正史中依然能稱得上英勇,但遠不如民間演義...
蜀漢開國皇帝劉備的一生
劉備(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
張飛最精彩的短暫戲劇人生,剪不斷理還亂,令人藕斷心腸
解讀:公元197年,張飛跟隨曹操進攻呂布,呂布被剿滅以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公元200年—公元201年,張飛跟隨劉備投靠袁紹,為了策應袁紹,又接著在汝南騷擾曹操大後方。不幸的是,劉備被曹操手...
張飛當陽橋只率二十騎斷後,為何曹操的大將集體不戰自退呢?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劉備雖然起步晚,但是還是有一幫忠義兄弟生死相隨,其中就以關羽和張飛最為典型,他們從劉備涿郡起兵之後,就追隨劉備,南征北戰,不離不棄。而劉備在早期,基本上不固定,到處依附其他勢力...
諸葛亮敗的最慘的一場戰役:10萬人被5千人追殺,全程未出一妙計
諸葛亮是歷史上一個典型的足智多謀,具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他未出茅廬就斷定天下必將三分,隨後輔佐劉備取荊州,攻西川,建立了西蜀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諸葛亮一生中指揮過許多戰役,而且鮮有...
揭開草根男孩劉備追夢之謎 歷史上第一個靠仁德成就的帝王
劉備,字玄德,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中,開始時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的狀態,先後寄居公孫贊、曹操、袁紹、劉表等人之下,但他始終堅持仁政的思想,致使許多人被他的仁德所感化,為他竭盡所能地效忠效力,從而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