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知關羽被殺,聲淚俱下,為何聽張飛死訊,只說了四個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個問題分兩部分來回答:關羽死時,劉備為何聲淚俱下?張飛死時,劉備為何只說了四個字「噫,飛死矣」?

1、關羽、張飛、劉備義結金蘭,被後世人所稱讚,感情就不用多做贅述了,關羽替劉備鎮守荊州,從三國地圖上可以看出,荊州為三國交接地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說過: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是兵家必爭之地。

進一步凸顯了荊州軍事位置的重要性。

在三國鼎立年間,在傳統封建時代,當時劉備貴為主公,已經與最初義結金蘭時候的劉備不一樣了,要不然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不會因從小一起長大的鄉里百姓提及自己糗事,而受到迫害,當時朱元璋已經貴為皇上,已經不在是以前的同鄉百姓了。

同理,劉備此時已經貴為主公,關羽更多的是作為劉備的一員猛將。

在關羽被殺的同時丟失了荊州,劉備大哭原因有三。

第一、微薄的兄弟情。

第二、荊州的丟失使得蜀國失去了以後的軍事主動權。

第三、為起兵伐吳尋找藉口,打上為兄弟復仇的旗幟。

真正為關羽痛哭的原因就是為了伐吳。

建安26年,關羽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吳將獵殺,後兩年劉備舉兵伐吳,為關羽報仇。

這裡的兩個疑點,其一、時隔兩年再伐吳。

其二、諸葛亮一直作為蜀國軍事,從不犯險,為什麼一沒阻止這看似發熱的軍事行動,二沒隨軍出征?

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伐吳早有預謀,而關羽的死,大哭,恰好替劉備尋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出兵理由。

2、而張飛的死,劉備只說了四個字:噫,飛死矣!

對於張飛死的表現,可以分為幾種情況來闡述。

其一、《三國演義》本身的寫作手法,因為在關羽死時,劉備已經痛苦一場了,如果到張飛這裡又寫同樣的情節,會顯得冗雜,作者只是把不一樣的東西記了一筆。

從作者的角度考慮,劉備當時肯定也痛哭了一場。

其二、從這四個字中透漏出了劉備預料到的情形。

《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記載:「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飛猶不悛。

」從記載中知道,張飛的性格,劉備早就卻說過,如果不改,遲早會出事。

其三、前面說了,劉關張的感情在劉備成為主公開始,就開始變味成了君臣之情了。

張飛的死,除了損失了一員大將,並沒有造成實際的利益損失。

劉備才會顯得有點淡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黑白分明的幼稚,夢三國忠臣的完美典型

初看《三國演義》時,書中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忠臣和姦臣。關羽是好人與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則是壞人和姦臣的集中代表。黑白分明的幼稚,抵擋不住歲月的磨礪。再讀《三國》,對這兩個人的印象差不多完...

揭秘:三國中諸葛亮最怕的一個人是誰

《三國演義》我讀過兩遍。上初中時讀過第一遍。最近,我看了第二遍。讀第一遍時,書中人物只給我留下了似懂非懂的漫畫式印象。書中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忠臣與奸臣。關羽是好人與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則...

揭秘:三國中諸葛亮最怕的一個人是誰

《三國演義》我讀過兩遍。上初中時讀過第一遍。最近,我看了第二遍。讀第一遍時,書中人物只給我留下了似懂非懂的漫畫式印象。書中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忠臣與奸臣。關羽是好人與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則...

三國蜀國基業,成也關張,敗也關張!

三國蜀國之敗,始於大意失荊州。很好理解。而成也關張,很多人會說成是靠法正,諸葛,龐統。其實功勞不一樣,成功關張功不可沒,萬人敵,震懾敵軍,勇冠三軍。再說一點,直到關羽死前,蜀國除了劉備,軍銜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