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和毛澤東的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69 %
投票人數:13人

毛澤東:「我們是孫中山先生事業的繼承者

關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史稱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淵源關係,毛澤東不止一次地表達過類似「我們是孫中山先生事業的繼承者」這樣的觀點。

例如,1956年在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時,他指出:「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並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

」那麼,如何正確理解毛澤東的這個論斷呢?

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為了「振興中華」,他矢志革命,屢仆屢起,但終未實現其革命目標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反帝反封建以挽救民族危亡,振興中華,成為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

無數仁人志士為此進行了奮鬥,但都失敗了。

中國近代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革命是從孫中山開始的。

為了「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1894年,時年28歲的孫中山毅然放棄優裕的生活環境,組織革命團體興中會,進行「專為振興中華」的革命活動。

1905年7月,中國同盟會成立,他提出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產生了廣泛動員人們奮起革命的作用。

在多年奮鬥的基礎上,1911年10月,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獲得成功。

革命由此迅猛發展到全國,至11月底,內地18省基本全部光復。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被推舉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關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史稱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淵源關係,毛澤東不止一次地表達過類似「我們是孫中山先生事業的繼承者」這樣的觀點。

例如,1956年在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時,他指出:「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並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

」那麼,如何正確理解毛澤東的這個論斷呢?

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為了「振興中華」,他矢志革命,屢仆屢起,但終未實現其革命目標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反帝反封建以挽救民族危亡,振興中華,成為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

無數仁人志士為此進行了奮鬥,但都失敗了。

中國近代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革命是從孫中山開始的。

為了「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1894年,時年28歲的孫中山毅然放棄優裕的生活環境,組織革命團體興中會,進行「專為振興中華」的革命活動。

1905年7月,中國同盟會成立,他提出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產生了廣泛動員人們奮起革命的作用。

在多年奮鬥的基礎上,1911年10月,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獲得成功。

革命由此迅猛發展到全國,至11月底,內地18省基本全部光復。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被推舉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第一次國共合作迅速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

1927年北伐戰爭,席捲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前景。

但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裂,「右派」背叛了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

中國共產黨在遭受國民黨的背叛後,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獨立領導進行民主革命,雖然遭受嚴重挫折和失敗,但奮鬥不息,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孫中山終生奮鬥而未能實現的革命目標由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

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新」,是革命能夠取得勝利並使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決定因素

科學理解毛澤東的這個論斷,需要從理論上弄清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之間的關係。

一方面,二者有緊密的聯繫。

第一,它們發生在同一歷史背景下。

近代中國落後、貧窮且每況愈下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統治,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中華民族復興、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要途徑,是中華民族的最大願望和最大利益。

這兩個革命都是對中國歷史發展主題的順應。

第二,在歷史發展脈絡上,孫中山的革命發生在前,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對孫中山革命特別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革命的繼續;第三,尤其重要的是,革命性質相同。

雖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發生變化,但依然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第四,就革命結果而言,孫中山未竟的事業,由中國共產黨人完成了。

另外,孫中山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政策,如孫中山的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義思想,「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者所得而私」的民權主義思想,「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和「節制資本」的民生主義原則,以及「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的內政外交基本政策,都為中國共產黨人所吸收和繼承,成為新民主主義理論的重要來源。

正是基於這樣事實,中國共產黨人不論在革命過程中,還是在革命取得勝利之後,都把自己視作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另一方面,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有重大區別,最大區別之處是領導力量和革命前途不同,並因此在革命路線、方針和具體政策等方面也大不相同。

而這些不同,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孫中山的革命之所以未能取得勝利,根本原因在於領導革命的資產階級,其妥協性、軟弱性、局限性和天然的缺陷,導致一次次努力、一次次革命終至無效。

而無產階級具有中國資產階級所沒有的優勢和特點,它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產生的巨大能量,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最終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其前途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簡略中國近代史

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當歐美一些國家於17世紀中葉開始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18世紀60年代進行工業革命,加速生產力發展,創造工業文明時。中國的清王朝仍陶醉於「康乾盛世」的...

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第一階段(1919~1927)這一階段被稱為「大革命」時期,1924~1927年為國民革命時期,其中1926~1927年為北伐戰爭時期。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並直接...

孫中山是站在時代前列,振興中華的偉大先驅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對中華民族來說,這150年極不尋常,它使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中國人民從受盡屈辱、瀕臨滅亡的苦難歲月中走出來,建立起一個新國家、新社會,今天正在中國特色社會...

高考複習知識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高考複習知識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國運動了解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金田起義: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南京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