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知識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高考複習知識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國運動
了解金田起義、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
金田起義: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國都,同清朝對峙。
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後,太平軍進行了北伐西征和東征,攻破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後,太平天國達到全盛時期。
理解《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冬,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
它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鬥爭的思想結晶。
它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農經濟基礎上實行均貧富。
它無法調動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只是空想,根本無法實現。
《資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的治國方案——《資政新篇》。
它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迫於當時形勢,《資政新篇》並未實行。
2、辛亥革命
了解興中會成立、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
興中會成立: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邀集華僑志士建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他提出興中會的入會誓詞:「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同盟會成立: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政治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它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
機關刊物《民報》。
特點: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史稱「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
定都南京,國旗五色旗,改用公曆,以中華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12年3月,孫中山領導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主要內容: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體制;實行責任內閣制。
評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性質: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3、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了解五四運動的主要史實
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爆發: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三千多學生在天安門集會。
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
6月初上海舉行罷工,運動中心從北京轉到上海。
結果:取得初步勝利(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職務,拒簽和約)。
認識五四運動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革中的影響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在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台,起到了主力軍的作用,從此工人階級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青年學生起到了先鋒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了解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史實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
主要內容:通過了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聯合第三國際;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成立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
意義: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中共是新型工人階級政黨,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召開。
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的性質和革命性質,大會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和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大會還確認中共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
意義: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
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了解國民革命運動中的國共合作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誌著國共合作的實現。
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國共合作以後, 在全國範圍內迅速開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
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以後又寧漢合流,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最後失敗。
了解北伐戰爭的成果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
北伐軍勢如破竹,很快殲滅吳佩孚、孫傳芳部主力。
到1926年底,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
北伐戰爭得到工農群眾大力支持,北伐勝利進軍也推動了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
武漢、九江人民舉行反帝鬥爭,收回漢口、九江的英租界。
了解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建軍節),周恩來、賀龍等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9月秋收起義後,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開始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了解紅軍長征的主要史實
長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根本原因:左傾錯誤。
開始時間:1934年10月,結束: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理解遵義會議的內容與意義
內容: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
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軍事上、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了解解放區土地改革的意義
土地改革使解放區一億多無地和少地農民分到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
翻身農民踴躍參軍,支援前線。
了解挺進大別山和三大戰役的主要史實
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渡過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三大戰役:1948年底至1949年初,發動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了解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作出工作重心轉移的決定
1949年春,中共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
會上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決定。
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誌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
人民企盼的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勝利。
它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鬥爭的士氣。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