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一旦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誰也不是最後的贏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清楚古代中國出現大一統的時期並不多見,更多是亂世、群國並立。
但是亂世之後就是大一統,這正應了《三國演義》開頭那一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不知你們發現沒有,中國歷史上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並不少,最有名的就是東漢末年後的魏蜀吳三國了,這也得感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他讓我們了解了這一段歷史,雖然是小說,但也就一定的歷史價值。
畢竟沒有這本小說,我們也不怎麼會去看真正的史書吧,因為那很枯燥。
好了,回到正題。
魏蜀吳三國後,是司馬氏家族統一天下,建立了晉朝,也就是說魏蜀吳三國相爭了近半個世紀,也沒有獲得最終的勝利。
反而讓一個在魏國司馬家族給奪了天下,我想曹操、劉備和孫權在九泉之下會暴跳如雷吧。
可是除了我們所熟悉的魏蜀吳三國遇到了這種情況,其它時期也碰上了,用一個成語表達,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雖然不太貼切,也有相近的意思。
)
1.北周、北齊和南陳
按時間順序來講,首先是南北朝時期,準確來說是北周、北齊和南陳三國。
北周奠基者是宇文泰,而北齊則是高歡奠基的,他們兩個是當時的亂世梟雄,都是西魏和東魏(北魏國的分裂形成的)的權臣,在他們死後,其後代才建立了新王朝,就和曹操曹丕父子一樣。
而南陳比較特殊,我們都知道南京市六朝古都,而南陳就是其中一個,在當時南方政更替相對於北方來說,較為平緩。
南陳的建立者是陳霸先,他也是一個不吝嗇於宇文泰和高歡的梟雄,只不過後代有一個不成器的陳後主陳叔寶。
這三個國家最後也都不是最後的勝利者,不過的是北齊是被北周武帝宇文邕給滅掉,可以說是當時統一天下的不二之選,最有能力的。
不幸的是宇文邕早亡,北周政權也就被後來楊堅給篡奪了,隋朝在北周的基礎上建立了,那麼南方的陳國的滅亡也是板上釘釘的了,無論北方是哪個政權,南陳也逃不過「毒手」,只有納降獻土。
2.北宋遼西夏
隋唐兩個大一統王朝享國三百餘年後,天下又陷入紛爭-五代十國,不過這段時期存在的時間就半個世紀左右,就被北宋趙氏給統一了,但注意的是,北宋並不是大一統王朝,他只是統一了中原一代和南方地區,領土比以前的王朝還要小,原因是北方出現了契丹遼國,而後宋仁宗年間,西北又被党項族李元昊給正式割讓出去了,等於是建國了,以前雖然是獨立的狀態,可還是大宋名義上的領土,受大宋管轄。
而西夏國建立後,就打破了遼國和北宋對立的局面,變成了三國鼎立,三個國家互相拉攏、互相對立,雖然中間發生過一些戰爭,但是於大局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宋遼西夏三國誰也奈何不了誰。
可是隨著東北女真族的崛起,這個三國相持狀態就此打破了。
3.南宋金西夏
剛說到宋遼西夏三國鼎立局面相持百年後,女真族崛起了,他們建立的金國在短短十幾年就相繼滅了遼國和北宋,還製造了漢人一個恥辱「靖康之變」,淮河以北大片領土都陷入了金國的手裡,後來的南宋只能苟延殘喘在南方,要不是長江的阻擋,還有岳飛的岳家軍和北方的義軍的抵抗之下,恐怕南方也會陷落。
可是金國崛起速度很快,也滅掉了兩個大國:遼和北宋,不過也沒有打破三國鼎立的形勢,只是對象換了,由遼換成了金國,北宋換成了南宋,西夏太偏僻,還是處於三國之末。
可這一局勢也沒有堅持多久,金國和遼國也走了一樣的老路,被曾經欺壓過蒙古國給打得節節敗退,成吉思汗自統一蒙古、建立蒙古國後,可謂是百戰百勝,在蒙古鐵騎下,多個國家相繼滅亡。
首當其衝的是死敵金國,後來是西北的西夏,西夏可以說是見證了兩個大國的滅亡,不過自己的命運卻料想不到,以前在兩個大國遊刃有餘的招數在蒙古軍隊已經不起作用了,等待只有滅亡。
最後才是南宋,但是南宋在其國家相繼滅亡後,還能堅持了數十年,一直使蒙古國無法突破長江,拚死抵抗蒙古軍隊。
在1276年,隨著襄陽城的攻破,南宋就意味著亡國了。
雖然元朝統一了天下,可是存在時間不過百年,就被漢人政權給重新奪了回來,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國「冉冉升起」。
從以上講述的來看,處在三國鼎立局面的話,無論是誰都占不了多大便宜,最後的贏家都不是它們。
小天說史:夢回大宋(二)宋朝大勢分析續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建立了大蒙古國。蒙古鐵騎的西征南攻,很快改繪了這一政治地圖的板塊色彩。1218年,蒙古攻滅西遼。1227年,西夏也在蒙古騎兵的凌厲攻勢下不復存在。1234年,...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三國演義時期,我們只知道其中一個
說起三國演義,我們一般都知道是魏蜀吳三國,是在東漢末年開始的,最後被司馬炎建立的晉朝給統一了。而且我們之所以知道這段歷史多數是由於《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的原因。而且電視上也經常播放。但是中國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