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共打過多少仗?分別有什麼戰略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剛開始領兵打仗時還不是一方諸侯,而是率領漢朝軍隊鎮壓黃巾軍,到最後一場仗是進位稱王后和劉備爭奪漢中失敗,一生共經歷大小戰役50多場。

其中勝多敗少,只打了5場敗仗,曹操作戰方式是大膽,敢於冒進,贏就贏的風光十足,拜也敗的很慘,其中又分他親自領兵打的和派遣手下大將打的,這裡小編只列舉曹操親自領兵的戰役。


長社之戰(中平元年-184年)

曹操在其父曹嵩的運作之下得來了一個騎都尉官職,率領3000人馬自統一部,潁川黃巾軍在波才的領導下,大敗朱儁,乘勝進圍皇甫嵩於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

義軍聲勢浩大,守城官軍僅數千人,不敢出戰。

波才率軍數次進攻未克。

當時是夏天,義軍缺乏戰鬥經驗,依草結營。

皇甫嵩抓住戰機,利用月黑風高的夜色掩護,令兵士潛入義軍之後,縱火燒營。

皇甫嵩趁勢鼓譟出擊,義軍大亂敗退。

途中又被前來增援的曹操軍堵截,損失慘重。

皇甫嵩、朱儁、曹操三路合軍,乘勝追擊,波才回師再戰,復被擊敗,數萬黃巾軍戰死。

結果:勝

意義:曹操第一次領兵,學到了很多治軍和打仗的經驗,為以後的征戰打下了基礎。

滎陽之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

董卓被同盟軍打敗遷都長安。

曹操帶兵追擊,中李儒之計,被李傕、郭汜、徐榮等人埋伏。

曹操撤退時,被徐榮所傷,幸得曹洪所救。

這場戰役,曹操出征時的近萬人,回來只剩下了幾百人。

結果:敗

意義:曹操是第一個興兵討伐董卓,匡扶漢朝大義的人,使他在天下贏得了威望,為他以後的霸業奠定了基礎。

東郡之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

曹操引兵於東郡,大勝黑山賊白繞於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

結果:勝

意義:曹操正式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盤,成為一方諸侯。

袁紹也正式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壽張縣之戰(初平三年--公元192年)

曹操在壽張縣剿滅黑山賊和匈奴於夫羅部。

結果:勝

意義:鮑信等人至東郡迎曹操領兗州牧,曹操在兗州立足腳跟,成為一州刺史。

同年,曹操進兵攻打黃巾於壽張(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南)之東。

結果:勝

意義:曹操收黃巾軍降卒三十餘萬,號為青州兵。

曹操坐穩兗州地界,兗州四境再無威脅。

三逐袁術 (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春 )

黑山餘部和匈奴於扶羅等都去投靠袁術,袁術就派部將劉詳屯匡亭。

曹操就攻擊劉詳,袁術就去救他,被曹操打的大敗,就退保封丘。

看見曹操圍城,就奔走襄邑,到太壽,曹操決渠水灌城。

於是就走寧陵,又被曹操追趕,所以就走至九江。

結果:勝

意義:將袁術打殘,支援了袁紹,使得袁術無力北上爭地盤。

徐州之戰(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春)

曹操父親曹嵩被陶謙殺害,曹操欲報殺父之仇。

夏,曹軍進攻徐州,縱軍屠殺數萬人,攻拔襄賁(今江蘇省漣水縣)。

結果:勝

意義:此站雖然戰勝了陶潛,使得徐州上下震怖,但沒有實質意義,相反使得呂布偷襲兗州得逞,徐州短時間也拿不下來,只得撤軍回去和呂布大戰。


濮陽之戰(公元194年夏-公元195年春)

曹軍留守張邈、陳宮勾結呂布造反,呂布襲破兗州,占據濮陽。

曹聞內亂,撤軍北回,打敗叛軍,殺死很多叛將,重新鞏固自己的陣地。

194年八月,曹操率軍進攻濮陽,陳兵於野。

呂布出兵迎戰,曹軍不利,退兵三十。

曹與眾謀,趁呂布得勝易嬌,夜襲濮陽西塞,恰呂布有防,曹軍屢被圍截,幸有樂進、典韋拚命衝殺,才得突圍。

曹操敗回營中,將計就計,許稱曹操被燒傷身亡,全軍掛孝發喪,埋伏軍營四周,引呂布來戰。

呂布果然率軍殺來,被伏軍團團圍住,折損很多兵馬,呂布死戰得脫,逃回濮陽城中。

同年秋,蝗蟲忽起,食盡禾穀,東郡斗米五十貫,人民相食,兩軍糧絕,暫且罷兵。

195年春,曹操重振旗鼓,收復兗州失地,先下定陶,繼克鉅野,殺死呂布部將李封、薛蘭,接著進攻濮陽。

呂布出城迎戰,曹軍許褚、典韋、夏侯憞、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共戰呂布,呂布不能支,撥馬回城。

城中田氏恨呂布暴戾,投降曹操,將門關閉。

呂布不得回城,只得率殘軍向東南逃去,降奔徐州劉備去了。

這時東郡兗州盡歸曹有,朝廷正式任曹操為兗州牧。

結果:勝

意義:鞏固了兗州的統治,對手下的官員的任用人員的甄選更加重視。

收復豫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春正月,曹操軍攻取武平。

二月,曹操進軍討破汝南、潁川黃巾軍何儀、劉辟、黃郡、保曼等,漢獻帝拜曹操為建德將軍。

十月,曹操征討楊奉。

結果:勝

意義:曹操實現了奉天子以討不臣,自任司空,行車騎將軍。

曹操成為朝廷正統,占據了道義上的優勢。

宛城之戰(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春正月,曹操攻打宛城,張繡投降,後又反悔,與曹軍交戰,曹軍戰敗,曹操中流矢,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戰死。

結果:敗

曹操引兵還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後擊破張繡軍,歸還許都。


結果:勝

意義:對曹操的威望是一個打擊,對實際勢力影響不大,但影響士氣,加上大將子侄紛紛戰死,影響惡劣。

蘄陽之戰(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袁術欲稱帝,曹操出兵在蘄陽與袁術軍交戰,擒斬袁術大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袁術再度奔逃到淮南。

結果:勝

意義:徹底打垮袁術,袁術從此一蹶不振,勢力瓦解。

再戰宛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十一月,曹操親自南徵到宛城,勝劉表軍,攻取湖陽、舞陰。

(湖陽、宛亦為今河南湖陽、宛)

結果:勝

意義:震懾劉表、張繡,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使得曹操在軍隊中威信重新豎立起來。

三戰宛城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春正月,曹操回軍許都,三月,曹操軍圍困張繡於穰(今河南鄧縣)。

五月,劉表遣兵救張繡,曹軍前後受敵,於是深夜鑿險為地道,過輜重,設奇兵,大破張劉聯軍。

結果:勝

意義:三征張繡,雖然勝利,但沒有消滅張繡,但雙方關係邊的微妙起來,為後來張繡投降打下了伏筆。

下邳之戰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呂布部將高順打敗劉備,九月,曹操親征呂布。

十月,曹軍屠戮彭城(今徐州),圍攻下邳(今徐州東)。

曹操用荀攸、郭嘉計策,決泗、沂之水灌城,一月有餘,下邳城破,曹操處死呂布、陳宮等人,收降臧霸等將。

結果:勝

意義:收復徐州,曹操坐擁三州之地。

臨河之戰(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四月,曹操進軍臨河(今內蒙古臨河縣),大破眭固等人。

結果:勝

意義;穩固後方,為與袁紹決戰做準備。

征討劉備(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曹軍東征劉備,獲勝,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收降關羽、俘獲劉備家小,返回官渡。

結果:勝

意義:處理大戰之前的問題,徐州重新回到曹操手手中。

官渡之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二月,袁紹派遣郭圖、淳于瓊、顏良等人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袁紹引兵親至黎陽。

四月,曹軍北救劉延,從荀攸計策,於白馬大勝袁紹軍,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

袁紹軍渡河追擊曹軍,曹操在延津南用輜重誘敵的計策大破袁紹軍,斬殺文丑,還軍官渡,袁紹軍進保陽武

八月,袁紹曹操聯營數十里對峙,袁紹軍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應。

孫策乘官渡戰局動盪,意欲偷襲許都,未出兵即為刺客所殺。

曹操用荀攸計,派徐晃、史渙焚毀袁紹運糧車隊。

十月,袁紹遣車運糧,派淳于瓊等五將領兵萬餘人護送,宿袁紹營北四十里。

袁紹謀臣許攸投奔曹操,獻計燒糧。

曹操自領步騎五千人夜襲淳于瓊部,士卒皆殊死戰,大破袁紹軍,斬殺淳于瓊等將。

袁紹派遣張郃、高覽攻打曹操大營,張、高二將聞聽淳于瓊部被擊破,投降了曹操,袁紹軍大敗,袁紹與長子袁譚等人倉皇北逃.

結果:勝

意義:贏得了爭奪中原霸主的關鍵之戰,從此袁紹實力大減,北方一統已經為期不遠。

征討二袁(建安六年-公元201年)

五月,袁紹病死。

九月,曹操征討袁紹二子殘部,袁譚、袁尚屢敗退,固守不出。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三月,曹軍大破袁譚、袁尚軍。

四月,曹操進軍鄴。

五月,曹軍回師許都,留賈信屯黎陽。

八月,曹操征討劉表。

袁紹二子相鬥,袁譚失利,投靠曹操。

十月,曹軍復北進,袁尚軍挫敗。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

二月,曹軍攻打鄴城。

五月,曹操決漳水灌城,城內大半人餓死。

七月,曹軍大破袁尚援軍。

八月,鄴城告破,曹操斬殺審配,哭祭袁紹,善待袁紹家眷。

九月,曹操免去河北賦稅一年,漢獻帝封曹操為冀州牧。

十二月,曹操進軍南皮,整頓地方局勢。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

正月,曹操軍大破袁譚,袁譚戰死,曹操平定冀州。

結果:勝

意義:官渡之後曹操又用了五年時間才徹底平定袁紹地盤,北方已經全部歸於曹操統轄。

平定北方殘餘勢力(公元205年-建安十年)

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兵卒十餘萬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

八月,曹操征討烏丸。

結果:勝

意義:掃清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安定局勢。

壺關之戰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正月,曹操軍圍壺關征討袁紹外甥高幹,高幹敗走,後被殺。

【勝】

結果:勝

意義:北方徹底蕩平。

平定沿海(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八月,曹操軍東征海賊管承部。

結果:勝

意義:北方沿海安定。

白狼山之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曹操從郭嘉計,北征三郡烏丸。

曹軍受阻渤海濱,於是率軍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帶),進軍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

八月,登白狼山,烏桓之戰曹操軍大勝,斬殺烏桓王蹋頓,胡、漢降軍二十多萬。

九月,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

結果:勝

意義:北方無後顧之憂,中原霸主坐實。

收復荊州 -長坂之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正月,曹操回到鄴城,造玄武池操練水軍。

六月,曹操被封為丞相。

七月,曹操南征劉表。

八月,劉表病亡,幼子劉琮代位,屯居襄陽,劉備屯居樊城。

九月,曹操軍到新野,劉琮投降,劉備逃至夏口,曹操進軍江陵。

結果:勝

意義:收復荊州,趕走劉備,其勢不可擋,對江東形成泰山壓頂之勢。

赤壁之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曹操率領水陸大軍共20餘萬隔江和周瑜對峙,周瑜手握孫劉聯軍共5萬人,派遣黃蓋詐降,利用東南風使用火攻之策將曹操戰船全部燒毀,曹操大敗,水師全軍覆沒,勢力大減。

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

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結果:失敗

意義: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

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潼關之戰(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三月,曹操派鍾繇討伐張魯。

馬超、韓遂舉大軍叛亂。

曹操派曹仁討伐,馬超等人屯居潼關,曹操下令嚴守不出。

七月,曹操西征迎戰馬超軍,派徐晃、朱靈等夜渡蒲孤津,據河西為營。

曹操自潼關北渡,馬超截擊曹軍,曹操被校尉丁斐用餌敵之計救回。

曹操軍拒渭口,多設疑兵,暗中用舟載兵入渭,造浮橋,深夜分兵結營於渭南,馬超夜裡劫營,被曹操伏兵擊破。

馬超等屯居渭南,向曹操求和,曹操不許。

九月,曹操進軍渡渭水,離間了馬超和韓遂,大勝關西軍,馬超敗走涼州。

結果:勝

意義:平定關中,涼州,馬超韓遂勢力大減,穩固西部邊陲。

再征涼州(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十月,曹操北征楊秋,圍攻安定,楊秋投降。

結果:勝

意義:徹底平定涼州。

濡須口之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正月,曹操進軍濡須口,攻破孫權江西大營,俘虜孫權軍都督公孫陽。

但是曹操看到孫權的舟船、武器、士兵及部隊的紀律整齊肅然,深知這種軍容訓練有素的軍隊,不力拚苦戰,很難下咽。

不如敵強則避之,待可趁之機,再圖江南,於是退軍。

結果:不勝不敗

意義:此戰曹操和孫權都沒撿到什麼便宜,雙方互有損傷。

也讓曹操認清了想短期征服孫權是不現實的。

西征張魯(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三月,曹操西征張魯。

五月,曹軍剿滅氐王竇茂軍。

七月,曹軍兵至陽平,夜襲陽平關,大勝張衛軍,張魯潰逃巴中,曹操軍入南鄭,收復巴、漢。

結果:勝

意義:收復漢中,天下只差益州、揚州、交州沒有收復了。

三征江東(建安二十一年-建安二十二年)

五月,漢獻帝進曹操爵為魏王。

十月,曹操再度征討孫權。

來年 二月,曹操進軍屯江西郝溪。

孫權在濡須口築城拒守,曹軍逼攻,孫權退走。

但雙方撤軍都因為瘟疫橫行,疲敝不堪,實際戰鬥很少。

結果:勝(有水分)

意義:換取了孫權表面上的臣服。

漢中之戰(建安二十二年-建安二十四年)

九月,曹操率軍抵達長安。

劉備放棄陽平關,南渡沔水,於定軍山紮營,夏侯淵率軍來搶定軍山。

夏侯淵中劉備之計,使得他和益州刺史趙顒等,都被黃忠軍斬殺。

三月,曹操率領大軍抵達漢中地界,進駐陽平關,和劉備對峙。

黃忠領兵去劫糧,中了曹操軍的埋伏,趙雲率領輕騎前往救出黃忠、張著等回營。

曹軍緊追不捨,直到趙雲營前,趙雲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懷疑趙雲設有伏兵,引軍退走,趙雲趁機反擊,曹軍驚駭,自相踐踏,死傷極多。

後來,劉備開始主動出擊,派劉封於陽平關前叫陣,曹操大罵劉備常派義子出戰,稱自己可用黃須兒曹彰來與劉封一戰。

曹操於是派人去召曹彰來援漢中。

五月,曹彰日夜兼程,趕至長安。

但曹操已經撤出漢中。

結果:失敗

意義:漢中爭奪戰失敗,劉備勢力更加強大,得到荊州、益州、漢中之地,曹操損失大將夏侯淵,又丟失漢中,自此以後只能保護領土,無力爭鋒。

注意,前方高能:

終於整理完了,小編表示已經累趴。

如果您耐心看完的話刊載小編這麼辛苦的份上可否點一波關注。

謝謝您的支持!

歡迎評論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和曹操交過手的諸侯哪個最強

董卓亂漢以後,各地紛紛起兵,聯合討伐董卓,這時候的曹操,雖然還不是一州刺史,卻也自募兵員參加了討伐董卓的隊伍。董卓被王允設計除掉以後,天下並沒有穩定下來,各諸侯為了爭奪地盤又相互間爭戰攻伐,局...

曹操手下八大謀士,你都知道嗎?

曹操能得一方,固然是自己的聰明。但僅憑聰明就夠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曹操手下那是謀士如雲。更有前五大謀士和後三大謀士之分。NO1、堪稱三國第一謀士前五大謀士之郭嘉: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

曹操|可惜沒如果,破碎的江南夢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19歲,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首都洛陽,少不了「京城四少」之流,各個有背景。作為一個首都公安局北部分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曹局長一到職,就申...

三國曹操生平概況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現安徽亳州市),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