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進行曲之東漢篇:劉秀稱帝後與公孫述打的一場神秘理論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王莽的天命是一場接著一場的文字遊戲,那這個托古改制的君主馬上要迎來火與劍的洗禮了。

新朝建立後政策失當又朝令夕改,很快弄得民疲國弱,天下動盪。

天風四年(17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開始,一派「山東豪俊遂並起」的形勢。

地皇四年(23年),漢室宗親劉玄稱帝,新朝滅亡,玄漢建立;更始三年(25年),另一位漢室宗親劉秀稱帝,旋即誅殺劉玄而平天下,玄漢滅亡,東漢建立。

天命在王莽之後幾易其手,最終回歸到了漢室宗親的手中。

劉秀身為漢室宗親,又有匡定天下的武功,比起無功而受天命的王莽更有資格以「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來論證其天命。

然而,讖緯之學流行已久,劉秀也不得不重視其理論脈絡,更何況劉秀稱帝,多多少少也藉助了讖語的力量。

王莽時代,精通天文曆法的劉歆推算出了「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炎際火為主」的讖語。

這條讖語遠比「亡秦者胡也」、「代漢者當途高」表意清晰,它直接確定了天命將降臨在一位名叫劉秀的人身上。

於是,劉歆便改名為劉秀,準備誅殺王莽,奪取——或者說是奪回漢室的天命。

「假」劉秀失敗了,但這一條讖語卻被「真」劉秀——也即是漢光武帝所繼承。

劉秀稱帝意味著漢朝火德未失,兼取「四七炎際火為主」等讖語之意,宣布東漢正火德,「炎漢」一詞,最終在劉秀「始正火德」的語境下成為東漢乃至整個漢朝的代稱。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死王朗所說的「今幸天意不絕炎漢」,也正源於此。

無論如何,兩漢天命的屬性,到劉秀手中終於塵埃落定。

《東觀漢記·世祖光武皇帝》中記載了兩漢德運由水而土,再由土而火的「變化無常」:

「自漢草創德運,正朔服色未有所定,高祖因秦,以十月為正,以漢水德,立北畤而祠黑帝。

至孝文,賈誼、公孫臣以為秦水德,漢當為土德。

至孝武,倪寬、司馬遷猶從土德。

自上即位,案圖讖,推五運,漢為火德。

「五德終始說」發韌於戰國鄒衍,確立於秦朝,終於在西漢末年實現了一次「理論大爆發」。

從「實踐決定理論」的角度來看,天命理論一定會指向最終的勝者,所以這一次「理論大爆發」的贏家自然也是劉秀,只是其過程還需要再經歷一番波折——這一次的波折,源於益州地區的另一位「皇帝」:公孫述。

王莽時代,公孫述受任至益州任導江卒正,新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孫述遂割據蜀地,自立為帝,國號「成」。

割據之事易,任一將軍均可力奪;但稱帝之事便與天命相勾連,公孫述如果不能解決這一理論問題,自立之事便是僭位的謀逆之舉。

公孫述最初對此也並無底氣,當其功曹李熊勸其稱帝時,他的答覆是:「帝王有命,吾何足以當之?」

公孫述這一問,也是天下野心家的一問。

帝王必須擁有天命,如何論證天命在己?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

然而李熊這樣回答了一句:「天命無常,百姓與能。

能者當之,王何疑焉!」這十六個字里,重點在於「天命無常,能者當之」。

李熊的理論其實與嬴政的「功業理論」、劉邦的「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相同,只是將稱帝的門檻大為降低。

在此理論支撐下,公孫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始以夢為讖,於睡時聽聞「八厶子系,十二為期」。

「八厶子系」合為「公孫」,「十二為期」則是公孫述擁有十二年的天命。

或許是對自己的功業不夠自信,或許是因為受讖緯之學影響過深,公孫述接受了「天命無常」卻沒有接受「能者當之」,依然行的是王莽之路,以理論構建來論證天命所歸。

從「五德終始說」而論,新朝主土德,土生金。

公孫述身居西方蜀地,屬庚辛金,自然配金德,故而成帝為白帝。

公孫述的天命是建立在承認王莽新朝正統的基礎之上的,而劉秀則要將漢朝的德運恢復,兩人真可謂是同途殊歸。

劉秀要一統天下,公孫述欲割據蜀中,兩者之爭不可避免。

然而在動兵之前,劉秀與公孫述卻進行了一場關於天命的讖緯「辯論賽」。

劉秀引「卯金刀變青龍」,公孫述便引「西太守,乙卯金」;劉秀引「劉氏復起,李氏為輔」,公孫述便引「一姓不得再受命」。

最為絕妙的是,雙方的焦點最終回歸到了漢武帝劉徹的「代漢者當塗高」上。

公孫述一方面認可了王莽代漢,一方面又努力將自己解釋成「當塗高」。

劉秀鑒於此,寫信給公孫述,直言:「代漢者當塗高,君豈高之身邪?」劉秀以萬乘之軀否定公孫述的天命,用的居然是劉徹的「代漢者當塗高」。

公孫述對這六個字的解釋顯然不足以服眾,於是劉秀也有底氣從理論層面批駁公孫駁並不是劉徹口中的「當塗高」;然而他這一作法,卻愈加固化了以「代漢者當塗高」啟動易代程序的合法性。

劉秀畢竟身為漢室宗親,他的成功可以看成是漢德未衰,但當東漢再次步入頹敗時,後世的野心家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對於「代漢者當塗高」的解讀只會更加輕車熟路。

漢武帝與漢光武帝,都是兩漢最為傑出的皇帝。

然而也正是這兩們皇帝的讖緯遺產,為後世爭奪漢朝天命留下了依據。

漢新易代之時,天命理論經過秦漢兩百餘年的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高峰,就在九州兵戈鐵馬的同時以天命所歸為核心的讖緯之戰同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

然而,「代漢者當塗高」的預言依然沒有找到主人,那麼漢朝的天命最終會歸屬於誰呢?歷史將會在另一個兩百年之後給出答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統稱漢朝的西漢和東漢是一個朝代麼

在我國歷史上,有些朝代是分為兩節的,例如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然而這些朝代的後段都是前朝敗亡之餘建立的。但是有一個朝代,雖然經歷了亡國之痛,斷成兩截,但...

東漢歷史(公元25年-220年)

東漢(公元25年~220年),又稱後漢。是中國古代強大而統一的一個朝代,與西漢合稱漢朝。由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建立,歷12帝,共196年。後世所說的「大漢王朝」即是指西漢與東漢這兩大王朝400餘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