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視點丨如何正確認識當前七種社會思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理論思潮的歷史虛無主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黨中央明確使用了「歷史虛無主義」概念,將其列為「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的一種表現。

由於對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視,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力相對有限。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肆意曲解歷史,造成了不良影響。

歷史虛無主義

在表層:否定正面歷史人物,褒揚負面歷史人物。

在中層: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

在深層:否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及其方法論。

首先,在歷史符號層面,要善於把歷史人物還原到歷史環境中去理解,要尊重歷史事實,讓謠言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

其次,在歷史實踐層面,一方面要加大理論研究闡釋力度,另一方面要樹立寬廣的「世界歷史」眼光。

第三,在歷史觀念層面,要深入詮釋馬克思主義是堅持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超越表象,深刻把握歷史規律。

「民主」一詞源於古希臘,為民眾掌握和做主之意,近於「人民統治」。

所謂「西式民主」,是指西方資產階級創造的,以多黨制、議會制、普選制、三權分立制為主要內容的民主形式。

長期以來,西式民主就存在利益固化、民粹風險、低效率、對抗性、成本過高等問題,「普遍民主」實際上仍然不過是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

我們需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吸收古今中外政治思想精華,科學把握充分民主與合理集中的辯證關係,積極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不斷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理論和實踐體系。

這樣,我們就非但不會遭遇所謂「歷史的終結」,而是終結西式民主的傳奇神話,為人類政治文明提供具有開創意義的「中國方案」。

新自由主義首先是作為經濟理論出現的,謂之「自由主義」,是因為它同古典自由主義具有緊密關聯,如它們都在「利己」這個根本人性假設下,相信市場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的自我調節能力,要求減少國家干預,等等。

由於理論基點的相通,新自由主義屬於傳統自由主義的現代版,而不是別的什麼主義。

列寧曾經揭露資產階級自由的虛偽性,指出「資本家總是把富人發財的自由和工人餓死的自由叫做『自由』」。

新自由主義在凱恩斯主義後重拾的自由,正是資本主義國家以經濟打包政治,繼而為其意識形態服務的「自由」。

當前,我們要對新自由主義保持高度警惕,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不斷鞏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基礎,為實現人類和諧繁榮的全球化做出新的「中國貢獻」。

所謂「普世價值」,指的是超宗教、超國家、超階級的,任何人、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認同的價值觀念。

其基本內容,就是一些西方國家大力倡導的自由、民主、人權等,它們被認為具有廣泛而永恆的「普適性」,在世界範圍內推行。

政治化的「普世價值」之所以形成,既是資本主義把自己的價值觀普遍化的結果,也和長期以來的「西方中心論」息息相關。

推行策略

一是混淆主觀與客觀區別,將特殊價值擴張為普遍價值。

二是抹煞具體和抽象差異,將有限價值誇大為永恆價值。

三是忽略中國和西方不同,將世俗價值裝扮成神聖價值。

利益還原

首先,「普世價值」是追逐「普世」經濟利益的觀念表達。

其次,「普世價值」是謀求全球霸權的思想武器。

第三,「普世價值」包藏著意識形態鬥爭的戰略企圖。

一方面,我們要善於廣泛借鑑吸收包括西方文化精華在內的人類文明成果,促進自身發展;另一方面,要增強價值自信,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打造和諧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中國價值」的強大力量。

「公民」是個法律概念,指的是具有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20世紀中後期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社會轉型特點,將公民社會理論意識形態化。

「公民社會」被改造為灌輸自身價值觀、推銷西方制度模式、影響他國政權的思想武器。

政治實質

首先,發展「公民組織」,危害他國政治安全。

其次,培育「公民精神」,推銷資本主義制度模式。

第三,開展「公民運動」,策動「顏色革命」。

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面對我國「公民意識」日益增長現實,一方面要吸收公民社會理論的合理因素,處理好政府與社會關係,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保障公民合法權利;另一方面要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深刻認識部分勢力在學術表象下圖謀西化分化的實質,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團結凝聚、溝通協調和橋樑紐帶作用,為構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新聞觀是對新聞現象和新聞活動基本問題的總看法,是世界觀、價值觀在新聞方面的體現。

21世紀以來,有西方國家提出,在國際博弈中媒體是決定性的對抗平台,因為「虛擬衝突和認知傷害與現實衝突、現實傷害一樣重要」,並且認為用非軍事行動(勸說和激勵)贏得意識形態對抗的作用更為重要。

這樣,西方新聞觀演化為一些國家開展和平演變的工具。

我們要充分認清西方新聞觀的政治實質,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不斷鞏固黨執政的思想基礎。

同時,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牢固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著力提高信息報導和輿論引導水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思想輿論支撐。

「過頭論」:認為改革力度過猛,開放程度過大,偏離了社會主義軌道,並且把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貪污腐敗、貧富差距、民生保障等問題歸咎於改革本身。

他們懷念「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前改革時代,主張回到公正平等的「完美社會主義」。

「不足論」:認為改革力度不夠,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後」,要求大刀闊斧推進改革。

他們主張,在政治上照搬西方制度模式,在經濟上取消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思想上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我們需要樹立「世界歷史」眼光,深刻理解「中國道路」的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方位。

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有力排除各種干擾,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斷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沿著在改革開放中開創的「中國道路」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論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民主思想的演變

摘要:新文化運動時期陳獨秀的民主思想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思想形態。從《青年雜誌》創刊到五四運動爆發之前,陳獨秀的民主思想是一種以人權說為核心的自由主義的民主主義;五四運動之後至1920年9月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