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青天夜夜心:善待官民 厚待兄弟後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時,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當這老大。

擁立者一齊表示「惟命是聽」。

趙匡胤就當眾要求眾將士,回京後不得妄殺亂搶,眾人表示聽命。

兵變秋毫無犯(南方鵬注)。

宋朝建國後,趙匡胤召集石守信王審琦等一眾老兄弟將領飲宴,酒過三巡後,趙匡胤長嘆一聲說,每晚都睡不著,擔心有人篡位。

眾人齊說,誰敢?我們揍他丫的。

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眾將才明白話中之意,於是紛紛告病告老,歸還兵權。

趙匡胤讓家族與各大將聯姻,共保富貴(頭條南方鵬)。

趙匡胤當時若不代周,周也會被他人取代。

但趙匡胤未必能釋然,不能釋然的原因之一是柴趙確實有手足之情,趙匡胤又有江湖情義,獨創的太祖長拳流傳至今。

對將領可以杯酒釋兵權,但對柴榮的家人卻頗費思量,所以,才有了「太祖誓碑」。

據宋陸遊《避暑漫抄》記載,(作者南方鵬注)趙匡胤生前,曾在太廟裡立下石碑,之後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廟裡去拜碑默誦誓詞。

這石碑立在太廟寢殿的夾室中,新皇帝去拜碑時,只帶一個不識字的內侍,其他人都離得遠遠不能觀看。

直到北宋靖康之變時,宮門被打開,人們才得以縱覽,發現誓碑文有三條:一是保全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三是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亟之。

王夫之《宋論》寫道:宋太祖趙匡胤臨終前,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之人;三,不加農田之賦(與陸遊有異)……」趙匡胤的三條遺訓「不謂之盛德也不能」,王夫之《宋論》盛讚趙匡胤的仁慈(南方鵬注)。

宋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曾由衷地讚嘆道:「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范仲淹年譜》)。

據史載,趙匡胤即皇帝位,封柴宗訓為鄭王,遷居房州,以奉周祀,行周正朔,車騎服色一如舊制。

仁宗嘉佑四年,封內殿崇班、相州兵馬都監柴詠為崇義公,世襲,以奉周祀,為宋三恪。

靖康之難時,崇義公亡於戰亂。

宋高宗於紹興五年,訪得周后柴叔夏,命其襲封崇義公,崇義公爵位傳至宋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