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火燒30萬曹軍面無懼色,火燒藤甲兵為何卻說「必損陽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必須承認兩點,一,三國演義之中的諸葛亮智近乎於妖,形象神化,最典型的是赤壁之戰借東風,諸葛亮簡直活神仙。
二,什麼尊劉貶曹,什么正義之師,扯談吧?最終受傷死亡的人是老百姓,是無辜之人,不管曹軍,還是烏戈國的藤甲軍,諸葛亮必損壽命。
藤甲兵來源於烏戈國,火燒藤甲兵在演義中是七擒孟獲的章節。
前六次,孟獲都敗在諸葛亮手中。
有人建議去東南七百里的烏戈國,求助他們的「藤甲軍」。
如此,必敗諸葛。
所謂「藤甲軍」,也就是將中原人的鎧甲換成藤甲。
藤是來自山間,取來後油浸半年,再曬太陽,曬浸反覆十餘次,方才製作成鎧甲。
人穿上,刀槍不入,遇河不沉。
這樣一批軍隊,一旦上戰場,就跟切蘿蔔,戰鬥力恐怖。
自然,諸葛亮不敵。
但是怕火,著火必死。
此次,一共三萬人,火起,一大群人相互擁抱,在藤中油的助燃劑下,燒的伸拳舒腿,臭味股股,沒有任何一人逃脫,慘不忍睹。
以致於諸葛亮落淚感嘆「必損壽。
」
所以,為什麼諸葛亮感嘆說損壽?一是盤蛇谷中,三萬人被活生生在眼下燒死,場面嗚呼哀哉,悲慘之極,實在傷天害理,有損陰德,一飲一啄,因果報應,必損人壽。
這是悲慘場面帶來的發自肺腑的感嘆!
第二,三萬人悲慘結局如此的背後是諸葛亮一心為了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形象活躍了起來,也是突出作用。
第三,七擒孟獲後,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最終五丈原求命不成,身隕。
這在為後面的情節做鋪墊。
去掉文學作用,最主要地還是突出「火燒藤甲兵」的殘忍性。
連諸葛亮都感嘆「必損壽」,那時候的場面能不悲慘嗎?
孔明火燒30萬曹軍時內心無懼,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壽矣」?
孔明火燒30萬曹軍時內心無懼,為何火燒藤甲兵卻說「必損壽矣」?提到三國這段歷史,我們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諸葛亮,他被後人譽為「智聖」,的確有他的存在,三國時期的劉備才有了跟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
三國時期諸葛亮一生幾次縱火,為什麼說他燒死敵軍10萬之眾呢?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作為三國演義中的一位傳奇的人物,諸葛亮的聰敏、計謀和善用兵法至今都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縱觀諸葛亮的...
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藤甲兵後裔今安在?
《三國演義》里有一段典故深入人心:諸葛亮輔佐劉備進四川建立西蜀國,南方一帶(今雲南、貴州、廣西)的少數民族不服從漢族先進文化教化,由彝族首領孟獲帶領各部落的少數民族勇士組成蠻兵北上作亂,諸葛亮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