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再累,別忘閱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古代,有一句話幾乎家喻戶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直到近代,中國人依然熱愛讀書。

不說那些學富五車的大才子,就是普通民眾,也以多讀書為榮。

不過,最近十幾年來,中國人讀書熱情不如以前高了。

有的人覺得讀書沒有什麼用,文化知識水平高的沒有低的賺錢多,讀書是浪費時間。

大多數人則感慨自己很想讀書,但是實在抽不出時間。

連讀書都沒什麼興趣,更談不上捨得花錢買書了——也有人藉口現在書太貴,買不起。

  

  在工作、生活快節奏的今天,對忙於生計的普通民眾來說,每天抽出大把時間看書,確實是一件奢侈的事。

實際上,很多人雖然好久都沒有買書也沒有認真讀書,但是每天也在閱讀,只不過手裡拿的不是書,而是智慧型手機之類的現代信息工具。

這種碎片化的、快餐式的閱讀,本質上也是讀書。

閱讀電子書也是讀書,但電子書和紙質書還是有不同的。

和電子書相比,紙質書讀起來更有感覺,適合深度閱讀。

當然,電子書也有紙質書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攜帶和閱讀方便,還不用花什麼錢。

對熱愛閱讀、喜歡思考的人來說,應該多讀紙質書,捨得在買書上投入。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貧窮的,即使他擁有再多的物質財富,也是精神貧困者。

對一個人來說,擁有物質財富固然重要,但精神財富亦不可缺。

不讀書的人,考慮事情不會長遠,也沒有什麼憂患意識。

古人告訴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個人不能沒有憂患意識,有了憂患意識才能越走越遠。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同樣不能沒有憂患意識,有憂患意識才能奮發圖強,才能越來越強大。

讀書途徑有很多,自己掏錢買書無疑最重要、最高效。

  

  父親對我們說過,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學到知識,還能讓我們明白事理。

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從小就喜歡讀書。

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除了課本教材外,很少有課外書籍可看。

好在我們村裡有一個家庭藏書較多,種類也很多,小人書、大部頭都有。

他家的書不外借,但是允許別人在他家看,我就經常跑到他家裡看書。

我隨身帶著一本簡易的新華字典,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查,光字典就翻爛了好幾本。

到小學三年級時,我就已經開始看《隋唐演義》了。

因為愛看書,我把僅有的一點零花錢都用在了買書上。

小學二年級時,我用攢了大概一年的零花錢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套書,名字叫《夜幕下的哈爾濱》(俗稱小人書),價格是九毛九。

  

  我愛讀書的習慣一直沒有改變過。

在大學讀書時,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到圖書館看書;在蘇州企業上班時,閒暇時間也大多用來看書。

高手在民間,好書在地攤。

我最喜歡到夜市的地攤上看書,有錢的時候遇到喜歡的就買,手頭緊的時候,就在書攤邊的路燈下看。

時間長了,和書攤老闆成了朋友,有好書都給我留著。

從地攤上淘到的兩本好書至今讓我愛不釋手,一本是《世界末日之戰》,一本是《巫女》。

這兩本書,我每年都要重讀很多次,每讀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

  

  閒暇之餘,我喜歡寫些小文章投給報社,幾年間陸續發表了幾百篇。

後來為照顧家庭、照看孩子、孝敬父母,我回到家鄉,開始專注文學創作。

經過幾年不斷學習和磨練,寫作如今已經成為我謀生的一種方式。

  

  書籍不僅給予我們智慧,同時也提升我們的素養,這一點更為重要。

能夠學以致用,用知識創造物質財富,當然是好事。

但書籍的更大作用,是作為精神食糧,讓我們積聚精神財富。

書籍告訴我們,做人要有準則。

熱愛國家,忠於職守,誠實守信,友善團結,這些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愛讀書的人可以做到。

  

  書籍是知識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翅膀,是生活的方向盤。

書籍可以給我們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雖然看不見,但它的威力驚人。

書籍讓我們有信仰,有信仰的人可以更透徹地懂得人生的意義。

尤其是在困難、無助的時候,信仰可以支撐我們堅強面對,勇往直前,不退縮,不畏懼,不後悔。

  

  信仰書籍的力量,汲取書籍的營養。

與書籍作伴,過好我們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要開展「全民讀書」活動?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有人說:「又到痛心疾首、大聲疾呼、毅然決然的時候了,就像每次體檢完,很多人痛下決心鍛鍊身體一樣。但能堅持多久呢?一個星期?」 對這種現象,你怎麼看?在堅持閱讀方面,...

讀書之前的準備

讀書,是一生的事,從小讀到大,從被動到主動。現在也越來越多人都願意放下時間,或者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進行閱讀,從而提升自己。「你現在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走過的路。」這句話,大概也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