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第一個真正「文武雙全」的名將 卻連騎馬射箭都不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而每任大事,輒居將率之列。

結交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於事而慎於言。

——《晉書·杜預傳》

譯文:

杜預不騎馬,也不會射箭,可是每當委任大事,就處在將帥的行列里。

待人接物,謙恭又有禮貌,對別人的詢問沒有隱瞞,教導別人不知疲倦,對事情判斷敏銳又在言論方面很慎重。

1

號稱「文武雙全」的名將很多,但只是「號稱」。

如果用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作為判定「文武雙全」的標準,那麼符合標準的就只有兩個人了——西晉名將杜預和三國名將諸葛亮。

杜預和諸葛亮都名列武廟七十二將。

唐太宗貞觀年間,杜預進入文廟,配享孔子。

明成祖永樂年間,諸葛亮也進了文廟,得到了在孔子身邊站隊的待遇。

所以說,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文武雙全」的名將就是——杜預。

2

杜預出身京兆杜家,家族勢力不容小覷。

杜預的老祖宗是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後,杜延年在麒麟閣十一功臣中排名第七。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杜牧都是杜預的後代。

在當時,杜預的爸爸杜恕因為站隊的關係,捲入司馬氏和曹氏的爭鬥中,仕途曲折,最終被人陷害致死。

等到了杜預這一代,司馬氏掌權,杜預做了司馬懿的女婿,是司馬昭的小舅子,更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姑父。

妥妥的榮華富貴。

3

杜預不是那種只知享樂的紈絝子弟,是個超級學霸。

他從小博覽群書,對經濟、政治、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和工程等學科都有研究。

當時的人曾給他起個「杜武庫」的綽號,稱讚他博學,是個通才,就像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

但杜預不像是一個名將。

杜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杜預居然不騎馬,射箭也不行,作為一個名將,武力值可以不高,但小兵級別的軍事素質總該有吧?

4

看看「杜武庫」的武器庫里都有些啥大傢伙。

杜預是個經學大家,「《左傳》狂人」,他寫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是《左傳》註解流傳至今最早的一種,收入《十三經註疏》中。

杜預參與晉朝律法的修訂,承擔了《晉律》編纂的主要工作,不但首次把法律和規章區分開來,還進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釋,後人稱讚《晉律》「實曰輕平,稱為簡易」。

杜預精通曆法天文,他發現當時通行的曆法存在偏差,他經過計算,糾正了其中的錯誤,修訂出《二元乾度歷》,通行於世。

杜預主持建造了一座富平津黃河大橋,世稱「河橋」,解決了洛陽的交通問題。

而當年,杜預的爺爺杜畿就是在河橋附近的孟津修造龍船,在龍船試水時遇難的。

杜預曾經擔任財政部長(度支尚書)七年之久,期間提出過五十多項治國治軍的建議,包括常平倉的興建、糧價調整、鹽運管理、邊防建置等等。

「欹(qī)器」是一種類似沙漏的計時器,因為它「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的特徵,又被治國者當作警示物。

西晉的時候,「欹器」早已失傳,杜預居然憑藉古籍的記載把「欹器」給複製出來了。

5

杜預第一次涉足軍界就差點丟了性命。

當時,41歲的杜預被派到主持滅蜀之戰的鐘會軍中擔任長史,蜀漢滅亡後,鍾會謀反,杜預的很多同事都被亂兵殺死,「唯預以智獲免」,但史書沒有記載杜預逃出生天的具體過程。

杜預同情鄧艾的遭遇,是少數要求為鄧艾伸冤的將領。

杜預的第二份軍職是在甘肅天水,當時叫秦州,結果碰到了一個和他不對付的上司。

這個上司想借刀殺人,借著鮮卑人造反,逼著只有三百士兵的杜預去送死,杜預強硬地拒絕,上司找了個罪名,將杜預逮捕,送交給廷尉治罪,還好杜預的老婆是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才被赦免。

看起來,杜預並不適合在軍界發展,直到一個人的臨終推薦,這個人就是長期在晉吳邊境和吳國對峙的羊祜。

6

羊祜一生的最大遺憾就是沒有親手滅掉吳國,他臨終時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了杜預,讓杜預接手完成自己的心愿。

杜預在滅吳之戰中並非擔當進攻主力,他最大的貢獻是讓朝廷下決心。

當時,杜預按照羊祜的戰略,用計奪取了吳國的西部重鎮西陵,成功打開了滅吳的大門,但朝廷的反對派認為時機尚不成熟,說服司馬炎推遲全面進攻。

杜預接連三次上書請戰,詳細分析戰局,認為滅吳戰爭穩操勝券,司馬炎終於下定決心。

其實,當時的局勢已經很明朗,吳國一片混亂,根本不是西晉的對手,朝中的反對聲音無非就是擔心被人立功的陰暗心理作祟,拖延下去只會使局勢發生變化,增加滅吳的難度。

杜預曾經在攻占江陵後說過這樣一句話,「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

這就是成語「勢如破竹」的出典。

7

滅國之戰總是會出現搶功的現象。

當初的滅蜀之戰,鄧艾孤注一擲搶了鍾會的風頭,最後兩人雙雙喪命。

如今的滅吳之戰,又出了個沿江直進、勢如破竹的王濬,但杜預不是小肚雞腸的鐘會。

王濬是個老將,擔任益州刺史的他順江直下,船隊在荊州的時候,接受杜預的指揮,杜預說,王濬的部隊可以根據戰爭的發展,自行指揮,最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直下南京。

而相比杜預,揚州前線的主將王渾則擔心王濬奪得頭功,百般刁難。

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杜預在滅吳之戰中,起到的是統領全局、拾遺補缺的作用。

大軍東進,杜預則掃除沿岸反抗勢力,還分兵南下,確保戰爭按照計劃推進。

8

王濬攻破南京,奪得滅吳之戰的首功,但東吳人最恨的還是杜預。

杜預有大脖子病,吳人就給狗脖子上戴個水瓢,看見長包的樹,寫上「杜預頸」,然後砍掉,藉以發泄對杜預的仇恨。

關於杜預還有一則玄幻傳說,居然還寫在了《晉書》上。

「預初在荊州,因宴集,醉臥齋中。

外人聞嘔吐聲,竊窺於戶,止見一大蛇垂頭而吐。

原來,杜預是個蛇精,呵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