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被世人誤解愚蠢的人,其實他才是看得最透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提起劉禪這個名字,腦海中總是會出現一個痴傻胖子的形象,因此本文將稱呼他的字——劉公嗣。

公元207年,荊州牧劉表的客將,兵馬不超過一萬的左將軍、名義上的的豫州牧、顛沛流離了23年,已經46歲,為大腿肌肉消退(成語髀肉復生的由來)而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的劉備在這一年收穫了新的希望,而且是好事成雙:

1.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

2.小妾甘夫人為他生下了一個老來子,同時也是他無可置疑的繼承人。

劉備為他取名為劉禪,字公嗣。

一歲,曹操南征荊州。

長坂坡上,劉備不願拋棄追隨他的百姓卻拋妻棄子。

襁褓中的劉公嗣幸得神勇的趙雲救出。

兩歲,還沒來得及記住母親是什麼樣子,甘夫人去世。

很快,他的父親為了皇圖霸業搞了一次政治聯姻,迎娶了孫權之妹——孫夫人。

這位孫夫人並不像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美麗溫柔。

她不僅身手敏捷而且剛強勇猛,身邊常年帶著一百多個全副武裝的女保鏢,並且縱容從娘家帶來的人馬橫行霸道、無法無天。

就連戎馬一生的劉備每次見到她都感到惴惴不安,天縱英才的諸葛亮也把她看做不安定因素,總擔心會變生肘腋。

劉公嗣還小,但願沒有留下什麼童年陰影吧,但願。

五歲,劉備外出。

劉公嗣被後媽綁票,準備帶回娘家作為對劉備集團的要挾。

幸好又被張飛和趙雲救回。

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可怕的後媽此後再也沒有回來。

七歲,劉備占領益州,為了與益州本地勢力結合,再次政治聯姻,給劉公嗣又找了一個後媽——吳夫人。

十六歲,蜀漢在夷陵之戰中戰敗,元氣大傷。

不知劉公嗣何時才能認識到,他命中注定要背負的一統天下的偉業早在這一年就已淪為泡影。

十七歲,被父親託付給諸葛亮。

要求他像對待父親那樣對待這位相父,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劉公嗣父母雙亡。

好在由於兩個弟弟太小,帝位的繼承沒有出什麼岔子。

在三國十一位帝王中,就屬他的皇位來得最是輕而易舉。

賺來的一百億和搶來的一百億,珍惜的程度能一樣嗎?更何況,都沒人跟他搶。

十七歲到二十七歲,朝廷的事情,諸葛亮說了算。

宮裡的事情,董允說了算。

劉公嗣只是一個橡皮圖章,活像是君主立憲制下的君王。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司馬昭舉兵伐蜀,在鄧艾率一支偏師突入蜀境,蜀漢主力軍隊基本完整的情況下,劉禪輕而易舉就投降了,這是劉禪被後世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

袁松也就此事評論道:「方鄧艾以萬人入江由之危險,鍾會以二十萬眾留劍閣而不得進,三軍之士已飢,艾雖戰勝克將,使劉禪數日不降,則二將之軍難以反矣。

故功業如此之難也。

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為了蜀漢地區民心的穩定,司馬昭並沒有急忙將劉禪處死,而是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

儘管如此,司馬昭對劉禪還是不太放心,畢竟從先前高高在上的一國之君到現在的亡國之奴,是任何一個存有良知的帝王所無法容忍的。

為了試探劉禪的真實想法,司馬昭特意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還特地在宴會期間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漢的大臣在看到這些歌舞之後,頓時想起了自身的處境,於是很多大臣都傷心地掉下了眼淚。

司馬昭原本以為劉禪也會像眾多的蜀國大臣一樣傷心,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哭出聲來的,按照原來的設想,如果劉禪在見到蜀地的歌舞之後表露出了傷心的神情,就足以證明他還心存蜀地,還可能會引來蜀國軍民的叛亂,最終給魏國的統治帶來巨大的威脅。

但是令司馬昭不解的是,劉禪不僅沒有像其他大臣一樣表露出傷心的神情,反而拍手隨聲附和,看得喜笑顏開,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裡一樣。

為何劉禪這個樣子?其實這一切都和諸葛亮有關?

公元223年,魏國趁劉備新亡,出動五路大軍討伐蜀國。

關鍵時刻,諸葛亮託病,三天不上朝,劉禪無法,只好親自去相府找諸葛亮!我們看原著:後主聽罷,又驚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測之機也!願聞退兵之策。

」孔明曰:「先帝以陛下付託與臣,臣安敢旦夕怠慢。

成都眾官,皆不曉兵法之妙,貴在使人不測,豈可泄漏於人?老臣先知西番國王軻比能,引兵犯西平關;臣料馬超積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馳檄,令馬超緊守西平關,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換,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憂矣。

又南蠻孟獲,兵犯四郡,臣亦飛檄遣魏延領一軍左出右入,右出左入,為疑兵之計:蠻兵惟憑勇力,其心多疑,若見疑兵,必不敢進:此一路又不足憂矣。

又知孟達引兵出漢中;達與李嚴曾結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時,留李嚴守永安宮;臣已作一書、只做李嚴親筆,令人送與孟達;達必然推病不出,以慢軍心:此一路又不足憂矣。

又知曹真引兵犯陽平關;此地險峻,可以保守,臣已調趙雲引一軍守把關隘,並不出戰;曹真若見我軍不出,不久自退矣。

此四路兵俱不足憂。

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調關興、張苞二將,各引兵三萬,屯於緊要之處,為各路救應。

此數處調遣之事,皆不曾經由成都,故無人知覺。

最後劉禪大笑,這笑里有眼淚吧,一個國家的軍隊都調動了,我這個當皇帝的居然什麼都不知道!

拘謹的劉禪

如果劉禪還有幻想的話,《出師表》則徹底讓劉禪絕望了。

《出師表》被看成千古忠義的典範。

但是你從劉禪的角度考慮以下幾句話:「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就是說皇宮和相府是不分大小的。

「親賢臣,遠小人」直接教育劉禪該如何如何,不該如何如何。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也就是要用我提拔的信任的人。

這是臣子對皇帝說話的口吻嗎?

劉禪徹底明白了,如果第一次是軍權歸諸葛亮的話,那麼這次是政權用人權都是他說了算。

劉禪有什麼辦法呢?唯一的方法就聲色犬馬,裝成痴呆,以求自保,如此而已!

但「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卻被後人描述阿斗昏庸無能,扶不起來,甚至也用阿斗形容弱智。

當翻開歷史,劉禪說此話時,真的那麼風輕雲淡?毫不在乎?那是必須的。

要不司馬昭能繞得了他?但幸好傳承了其父高超演技,最終靠此部作品蓋過父親的光環。

下面看下歷史精彩回放:司馬昭宴請賓客,席間各賓客相互暢飲,把酒顏歡,阿斗所在其間,這個帶領蜀國降魏的一國之君,在這名義被封賞為侯爵,其實俘虜一個,這他自己比誰都清楚,多少次夢中都想回到成都,想當年自己為王時,本國人民也對自己敬愛有加,予以高度評價。

誰知如今蜀國大勢已去,國內無將可用,想起父親沒求得諸葛亮出山之前,也是被魏國打的四處逃竄,那時身邊還有幾位萬人敵的叔叔,想想現在自己,智囊團沒有,武將也沒能拿的出手的,為了本國的子民和朝臣,就犧牲自己,保護他們免受戰亂之苦,想到此處,更加有種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拿起一罈子,像後來的打虎英雄一樣,一飲而盡,與其他賓客推杯換盞不亦樂乎。

司馬昭斜眼看過去甚是滿意,便問:安樂公,在這住著還習慣吧,有什麼需要跟我說,天冷別感冒啊。

阿斗心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看來他演技還真差,便泰然自若答:君王不用客氣,早已習慣這突然間的自我,此間安逸噻,美酒美女比在家玩的還開心啊!但司馬昭雖演技差可不是吃素的,他想這傢伙是演戲呢?但也看不出來啊,酒宴之後詢問他人,也不辨真偽,那就再試下吧。

正好在這期間和劉禪一起的大臣提醒說:主公啊,司馬昭再問你你就說想回老家,要悲慘點更能打動他,踏破鐵鞋無覓處啊,正想找個配角,助演來啦。

果然幾天後司馬昭又來測試,阿斗抓住這個機會,計中計,故意把臣下給自己出的主意,完全模仿給了司馬昭,司馬昭大笑,哎呀,你這語氣不是你家大臣的嗎?對對對!他告訴我的,劉禪一臉無辜。

司馬昭大笑而去,只留下沉思的阿斗。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他沒有曠世奇才能挽救自己的國家,回去後必然興起戰亂,歷史大勢已經明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終將歸於晉,為了不生靈塗炭,不做皇帝做影帝,做那個世人口中的「阿斗」!

諸葛亮命歸五丈原時,劉禪才執政十年,在此之後,劉禪又執政了三十載,他是憑仗什麼做到的呢?

在後世眼中,蜀漢的存活與諸葛亮、劉備二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相反,劉禪儘管承繼王位,卻在後來歸降曹魏,樂不思蜀的故事,留下一段讓人唏噓的笑談。

莫非劉禪真的無所事事嗎?諸葛亮逝世之後,劉禪又做了哪些工作?

諸葛亮終身盡心竭力,對蜀漢的奉獻不可估量,其才華橫溢,卻照舊沒有完成匡復漢室的願望。

在諸葛亮離開人世後,蜀漢並沒有馬上分崩離析。

諸葛亮儘管死了,但他在臨終前,將大事小情告知清楚,對劉禪詳細闡明一些事宜,例如,楊儀這個人心胸狹隘,不可重用;蔣琬費禕等人是賢臣,值得重用。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將自己的學識傾囊相授,傳給姜維。

諸葛亮身後,劉禪廢棄丞相職位,將蔣琬任命為司馬,命其繼承行政與軍事;隨後又將費禕拜為大將軍,做著與蔣琬相同的工作。

二人相互控制,相互合作。

諸葛亮的權力不再握在一個人手中,而是分成了兩部分。

劉禪這樣的做法怕是劉備沒有想過的,就連司馬一族對此做法也十分敬佩。

蜀漢有著天險,這也致使人口少。

劉備在位期間連年征戰,劉備逝世後,諸葛亮屢次北伐,諸葛亮身後,姜維又接管了這項任務,持續北伐。

在此期間,劉禪沒有把握較多的實權,接二連三的征戰卻沒有引發內爭,劉禪還讓在外交兵的戰士有飯吃,這樣的情況堅持數十年,由此可見劉禪為君之道不存在較多的問題。

即便將劉禪與曹丕比較,也不會相差多少,劉備終身知人善用,能選中劉禪承繼基業,其間一定是有原因的。

蔣琬逝世之後,劉禪加強自己的控制力。

直到劉禪屈服曹魏之前,其對內安居樂業,保護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穩定。

此刻姜維一直請戰,劉禪出言辯駁,其官居要職,且有諸葛亮的囑託,說多了恐怕會產生矛盾。

如果姜維能夠了解劉禪的治國理念,在外做好防護工作,對內加強經濟開展,蜀漢的未來想必一片光亮,歷史也可能會因而產生改變。

就蜀漢後期的發展來看,劉禪的戰略是值得我們認可的。

如果終年征戰,只會自損實力,逐漸坍塌。

或許就是劉禪拋棄抵擋的根本原因,如果劉禪全力奮鬥,誓死反抗,蜀漢將會遭受沉重的打擊。

與其這樣,保存實力,讓自己背上罵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之子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

阿斗真的是弱智真的扶不起嗎?

劉禪,蜀漢後主,劉備之子,小名阿斗。劉禪幼年時多遭難,但是幸得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入蜀後,劉禪被立為太子。在位四十二年。但是歷史上對劉禪的爭議頗多。例如說扶不起的阿斗,就是說劉阿斗在諸葛亮的...

劉禪大權獨攬並非「扶不起的阿斗」

劉禪被司馬昭捕獲後樂不思蜀,亡國之君竟也沒心沒肺地玩得很開心。司馬昭認為他是個糊塗人不會威脅到自己,就沒有殺他。有人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事實情況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