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朝換代了!郭威治理下的百姓冷漠異常,管你鳥皇帝誰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威咄咄逼人:「既然太后如此英明,天下也不能總是不定,不如 大家就在此處表態如何,有什麼想法,大家也好商議出個論斷,這就稟奏太后。

蘇逢吉嘆道:「此刻,要找出一個德才兼備的劉氏子孫實屬不易。

范質在後面說:「太后既然有堯舜之明,就當任人唯賢,禪讓帝位,推戴明君即位,何必非劉姓子孫?」

此語一處,恰似點破了什麼,王峻上前高聲道:「若是如此,與其看國運衰落,倒不如論威望賢達,推舉一人來改朝易主!」

蘇逢吉也不是傻子,此情此景,一句話就是站隊的問題,他立刻說:「若是真有如此能當大任之人,老夫必定一心輔佐。

旁邊的人都驚嘆,這老頭不愧是劉知遠欽定的輔政大臣,這話說得太圓滑了!又沒指名道姓,便表了忠心。

若郭威登基做得長久,他便是第一擁戴之人,若做不長久,人家的態度也很明確——假如有這樣的人,他才輔佐,你郭威若不賢明,我當初的話就是對事不對人!

馮道發話:「老夫一生輔佐唐、晉、漢三朝八帝,人皆稱我為不倒 翁,其實哪裡是老夫不倒,而是老夫輔佐這幾朝幾主,全是為了國家安定,民生樂業。

方才蘇大人話也說得忒婉轉了些,老夫不妨挑明。

如今,郭公若即位老夫也不違拗,只是郭公答應幾件事。

其一,不可窮兵黷武, 以軍治國;其二,不可濫殺大臣,任人唯親;其三,須廣顧民生,休養生息。

若郭公能如此賢明,老夫絕無二議。

聽馮道這樣說,基上可以肯定,朝中已不存在反對意見。

蘇逢吉

王峻接著說:「太后,現在朝廷各重臣都已議定,我等均願奉郭太師為新帝,還請太后早日頒布詔書,改朝退位。

」 見情勢如此,太后索性不再多說,輸了江山不能輸了面子,氣質和風度是任何權勢都換不來的,看著下面群臣的那副嘴臉,想起當年這些人擁立劉知遠時也是此般光景,太后的嘴角揚了起來,她笑了笑,「既然大家都說定了,哀家沒有任何反對,只是,郭太師,剛才馮大人說的,你可要記下了。

」說罷也不管眾人,不帶隨從,揚長而去。

退散之前,王峻趁著沒人注意,悄然問了郭威一句:「那宋州的劉贇如何處置?」

郭威站立良久,望著天緩緩地說了一句話:「民生困苦,糧產本就不豐,這浪費糧食的,就不要留著了。

不是郭威心急,而是怕夜長夢多,畢竟各路藩鎮節度使,並非都是郭 威的人馬,朝中有變,下面的人各懷鬼胎。

登基之事,宜急不宜緩。

沒多久,當年劉知遠建立的大漢天下便得到了太后的退位詔書,郭威正式登基即位,改國號大周。

對於地方藩鎮和官吏,其實就是換個旗子而已,想必各地的旌旗刺繡業隨之小震了一下。

對於百姓而言,生活還得繼續,誰當皇帝,江山姓什麼,和自己沒有關係。

新朝始建,便是滿目蕭條。

此刻,朝堂之上的新晉升的大員們,卻不曾看到這些,或者說當做沒有看到這些,他們正忙著彈冠相慶,忙著興建府邸。

以擁立之功而一躍而 上的就有王峻、范質等,與郭威關係密切的王溥等也隨之飛黃騰達。

當年在河中城一役中不見經傳的小部將李重進,也因為是郭威的親外甥而一飛沖天,年紀輕輕便成了朝中炙手可熱的紅人。

在地方上,郭威一直欣賞的大將李筠,旋即被提拔為昭義軍節度使。

張永德因為是郭威的女婿,在郭威稱帝後,由一員部將直接成為了權勢煊赫的駙馬爺。

最為顯眼的是柴榮,因被郭威認做了義子,朝中上下無不認為其是未來皇帝接班的 不二人選。

最為鬱悶的是慕容彥超。

新君即位,各地節度使皆有封賞,唯獨使臣不去他那裡,倒不是因為將他遺忘了,而是當初開封一役,所有人都不去京中護駕,只有他率兵勤王,雖然只帶了五萬兵馬,雖然他是去打秋風的,但天下人看在眼裡,郭威也對此人嗤之以鼻,索性不去理他。

現在唯一感到真正從心底輕鬆的便是趙匡胤了。

郭威登基以後,身邊的人都是平步青雲,而他也自然不再是那個軍中統領,不過這都不足以讓他感到快樂。

郭威倒也沒忘了他,因沒有太多軍功,不便過多封賞,只是讓趙匡胤帶著官職到柴榮身邊做事。

而如今柴榮被封為澶州刺史、檢校太保,官職非昔日可比。

郭威雖然對趙匡胤還算器重,可如今執掌天下,身邊更需治國的能臣,見趙匡胤在身邊,也怕埋沒了,便索性讓准太子柴榮調遣。

而對於趙匡胤來說,郭威雖然對他照顧有加,畢竟論年齡、論地位和郭威隔著一 層,而柴榮則不同,既年齡相仿,二人又有私交,相處起來更加親密。

柴榮自知趙匡胤心事,離家多年,不知老父情況如何,也多年未見家 中妻子兄弟,善解人意的他讓趙匡胤回鄉探望。

自己則先行赴澶州上任, 賜給趙匡胤五百兩銀,以及絹帛若干。

一路上,趙匡胤見到的,是民生困頓,再看自己一行人,有車馬護 送,更有金銀財帛,忽然莫名生出了感慨:人生一世,有的勞苦奔波,終困守一生,世世代代流離失所;而有的,卻因了一些機會飛黃騰達。

即便是因為有些過人之能,哪應有如此大的差距!頓時吟出杜甫詩中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趙匡胤索性命人取了一百餘兩銀,兌成零散錢鈔,行在路上接濟了一些窮人。

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那些飢困的鄉民,均是無精打采,面無表情,接到趙匡胤的救濟後,也不見有歡喜之色,更沒有一個謝字,只是好像上天讓他多活一日,便多給他一碗飯吃。

而那路邊三三兩兩的饑民,不停有昏厥餓倒的,旁邊的人也不去管,只是呆滯地低著頭,存養著自己的精神。

有的行乞路過,見路邊餓殍,也不去管,倒是像看到值錢東西一般,將死人衣服扒下,或取走死屍身邊能用的碗棍器具。

趙匡胤見狀,心生厭惡,只覺人心向惡,原是不分貴賤的。

人悽慘至 此,原是十分可憐的,但可憐之人,則又有可恨的一面。

人心之惡,則在 冷漠上可見一斑。

後世有人曾說,這冷漠是惡的集中體現,因為愛的反面 是恨,是冷漠;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那信仰的反面不是異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趙匡胤出離軍營,在民間看到的,不僅是疾苦,更是這種冷漠的醜惡。

兀自想到,民雖困惡,但這惡卻並非民間始,樹有根,水有源,若不是廟堂之上就沒有向善之感召,沒有抑惡之法度,民間又怎麼會像地獄一般。

再想到這幾朝風雨,人人卻都為了名利權勢在朝上爾虞我詐,哪裡有 一個將朝廷當做治理國家的機構?在任何一個有權勢人的眼中,國家都是 一個保住自己軍馬勢力的爭鬥場,有如此的朝綱,難怪民不聊生。

郭威剛剛登基,四海未定,就連內部派系黨羽都難以剪平,想來百姓的苦日子還要久得很。

或者只盼望日後柴榮即位,更或者後世有為之君,是否能掃平 寰宇倒也並不重要,如今天下亂起,也大抵是因為朝中的權力布局,和地方勢力的各自為政,若是哪個有為之君能解決此事,至少也能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開篇朱溫逼宮唐哀帝,明白人退位;今日郭威逼宮太后,還是明白人

張巡未送禮給李林甫科舉失敗,沒事兒揍揍羅藝後代玩

幾多真實幾多夢,張佐義心理想的啥

美國1812—1938年武裝入侵北美、亞非拉簡評 合作頭條號:坐古談今

1812-1938年,美國對內外政策,它是如何超越英國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能黃袍加身,全靠豬一樣的隊友

「黃袍加身」這個詞,很多人以為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發明創造,其實真正的版權所有者應是他的前輩學長,後周太祖郭威。與影帝趙匡胤欺負少東家孤兒寡母,靠演技上位不同,郭威的「黃袍加身」則是拜豬一樣的隊友所...

他能黃袍加身,全靠豬一樣的隊友

「黃袍加身」這個詞,很多人以為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發明創造,其實真正的版權所有者應是他的前輩學長,後周太祖郭威。與影帝趙匡胤欺負少東家孤兒寡母,靠演技上位不同,郭威的「黃袍加身」則是拜豬一樣的隊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