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緣何而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陳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揭竿而起的農民英雄,幾番浴血征戰之後,打下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地盤,他便自立為王,在陳郡(今河南淮陽)建立了張楚政權。
然而由於過早地成為眾矢之的,再加上決策上的屢屢失誤,他在稱王六個月後即被殺害,也使「張楚」無果而終,成為曇花一現的過眼雲霓。
這是一個讓人不願看到的結局,那麼,陳勝究竟是怎樣從勝利走向失敗的呢?
稱王太急 擇都不利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剛繼位不久的胡亥,下令徵調閭左的貧民去防守漁陽(今北京密雲)。
來自陽城的陳勝和來自陽夏的吳廣,在那支九百人的隊伍里,擔任屯長的職務。
所謂「屯長」,不過是個只管五個人的小小頭目而矣。
當這支隊伍日夜兼程,好不容易行至安徽蘄縣大澤鄉時,突然遇到連日大雨,難以前行。
秦律規定,戍卒不按期到達,將被處死。
如今期限已過,九百人面臨生死抉擇。
陳勝覺得眼下只有冒死起義、反抗暴秦的一條生路。
他對吳廣說:「天下苦秦久矣」,不如我們首舉義旗「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為了使大夥相信跟著他起義是天意,陳勝在吳廣的幫助下,完成了兩件傑作:魚腹藏書與篝火狐鳴。
他們先把一塊寫有「陳勝王」字樣的白絹,塞進魚腹,使吃魚者發現後大感神奇,廣為傳播。
接著,吳廣又在深夜跑到駐地的一座古廟裡,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叫聲,大喊:「大楚興,陳勝王」。
受此「天意」鼓舞,九百戍卒義無反顧,跟著陳勝、吳廣造反起義。
起義軍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很快就攻占了銍、酇、苦、柘、譙等縣城,又順利拿下了陳郡。
這裡曾是楚國的國都,具有當時城市的規模。
到了這時,開始有人勸陳勝建都稱王。
陳勝素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夙願,在一片勸進聲中,他飄飄然起來,覺得此時不成「龍」,更待何時!當然也有頭腦清醒者。
跟隨在他身邊的張耳、陳餘,就苦口婆心地勸他:「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
但陳勝不聽,「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在中國古代的亂世之中,稱王是個很敏感的問題,其中大有學問。
在實力尚未達到一定程度之時,過早稱王,就會使自己處於風口浪尖之上,時刻面臨被吞噬的危險。
陳勝不明白這個道理,犯了風摧流湍的大忌,毀了自己家前程。
而後世的朱元璋,就比他聰明的多,在實力已足以與對手抗衡的強勢之下,仍聽從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終成王霸大業。
張楚定都陳郡,亦是一大失策。
比起周圍的幾座縣城,陳郡自有城大物豐,交通便利的優勢,但它地處鴻溝與穎水會合的交通要衝,無任何天險屏擋,易攻難守。
對於一個實力有限的新生政權來說,這是個危機四伏的先天缺陷。
一旦強敵來攻,四面圍城,丟之不舍,守之無力,遁之無路,將之奈何?
忘乎所以 六親不認
魯迅先生曾指出:一闊臉就變,是中國人的一大劣根。
儘管陳勝在起事前與患難弟兄有「苟富貴,勿相忘」之約,但他剛一稱王,便把這一切全都忘記了。
據《孔從子·獨治第十七》記載:陳勝的岳父和妻兄聽說他成事了,前去攀親,他卻大擺皇帝的架子「長揖不拜,無加其禮」。
「其妻之父怒,曰怙亂僭號而傲長者,不能久矣,不辭而去。
」他的不得人心,由此可見一斑。
過去曾與他有過患難之交的一個窮朋友前去投靠,他開始還以禮相待「載與俱歸」,可後來聽說這個朋友總在人前提起他貧困時的窘況,便大為不悅。
在身邊人「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的讒言下,他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竟下令將故人捕而斬之。
更為要命的是,陳勝在立足未穩、大局未定、征戰頻仍,急需用人之際,卻憑一時意氣,對部下大開殺戒。
葛嬰是他派到東線作戰的重要將領,戰功赫赫。
由於信息不通,葛嬰打到東城時,不知陳勝已自立為王,就立楚貴族襄強為楚王。
後來,當他聽說陳勝已稱王后,便除掉襄強,返回陳郡。
誰知陳勝卻不念葛嬰的「迷途知返」,仍藉故將其殺害。
陳勝不僅濫殺,還聽信讒言,近小人而遠君子。
他任用近臣朱房掌管人事,任胡武糾察官員。
這兩個都是利慾薰心的無恥小人,凡對他們稍有不敬,哪怕是在外領兵作戰的將領,他們都有功不賞,聞過即罰,濫施淫威,隨意處置。
如此亂政的直接後果,是人心背離,「諸將以其故不親附」。
張耳、陳餘看到陳勝剛愎自用、不聽善言,料他難成大氣候,遂不辭而別,跑到趙地立武臣為王。
陳勝的部將韓廣,在攻略燕地之後也拒令不聽自立為燕王。
部將周市占領魏國舊地後,大喜過望,心懷二志,立魏王后裔寧陵君魏咎為王,自任魏相。
這些昔日追隨者的紛紛背叛,大大削弱了「張楚」的軍事實力,動搖了政權根基。
儘管他們裂地自立的說辭和原因錯綜複雜,但「陳王聽讒」無疑是最好的藉口與失去人脈的根源。
決策失誤 坐失良機
陳勝在陳郡稱王后,頭腦發熱急欲擴張,他將還很有限的兵力分成五路出擊,試圖一舉平定天下,成為巨無霸。
但事實卻與他的宏願相去甚遠。
當北路軍武臣攻下邯鄲後便裹足不前,擁兵自重;周市則在魏地另立新王,成為丞相,樂不思陳;吳廣則在滎陽受阻,久攻不克,與秦軍陷入僵持狀態。
這其中最數周文部戰績卓著,他一路過關斬將,突破函谷關,直打到據秦都咸陽僅百餘里的戲(今陝西臨潼境內)。
但是由於孤軍深入,沒有後援,周文不敢冒然進攻咸陽,只好駐紮下來伺機而動。
這是一次突襲絕殺秦王朝的大好機會,如能遣一支勁旅馳援,一舉拿下咸陽還是大有希望的。
只可惜陳勝失算,沒把握住這次大好的戰略機遇。
還有一次天賜良機,也與陳勝擦肩而過。
在他起義之後,秦二世聞訊大怒,準備發兵鎮壓,可謀士叔孫通卻不懂裝懂,認為義軍不過是「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勸他不必大動干戈。
二世信其言,當時沒有果斷作出應急反應。
對陳勝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自我發展機會,如果他也能夠「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後來出現的,可能就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秦二世元年十月,秦大將章邯率十萬大軍出擊,周文抵擋不住,從戲退出函谷關,再退到曹陽,直至澠池。
月余後兵敗,周文自殺身亡。
與此同時,秦將王離、蘇角亦率三十萬駐守長城的邊防軍,回師彈壓黃河以北的各地義軍。
久攻滎陽不下的吳廣所部發生內訌,田臧假冒陳勝的王命,殺了吳廣,並將其首級呈送陳郡。
對此嚴重的叛亂事件,陳勝不僅沒有懲罰,反而遣使予以彰表,賜給田臧楚令尹的大印,並任其為上將軍。
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作為,不單是決策失誤,而是在自毀長城、自掘墳墓。
田臧官做大了,但能力並未長進。
他率軍至敖倉迎戰秦軍,在強敵數倍於己的不利形勢下,仍堅持打陣地戰與之硬拼,結果一敗塗地,自己也殞命疆場。
當幾支主力軍在外相繼潰敗後,陳郡便成了章邯大軍的囊中之物。
其時,即無天險可守,又無援兵可調,陳勝死戰突圍,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後,被車夫莊賈殺害。
*****
一場驚天動地、史無前例的農民大起義,就這樣被撲滅了火焰,歸於終結。
說其史無前例,是因為它比古羅馬著名的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還要早一個多世紀。
由於受歷史環境和條件所限,也由於陳勝個人的決斷失誤及過錯,起義最終功虧一簣,未能最終打破黑暗,迎接黎明的曙光。
陳勝雖然並不完美,但瑕不掩瑜,他還是無愧於英雄的稱號,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陳勝吳廣起義最後的結果怎麼樣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勝年輕的時候,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
秦末第一英雄,打破函谷關,直逼咸陽城,結果卻被自己車夫斬殺!
秦末風雲,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劉邦、項羽。其實,打響反秦第一槍的並非這兩個人,而是陳勝。令人惋惜的是,陳勝從起義到身死僅僅半年時間,他的歷史光芒猶如流星一閃,瞬息即滅。被後來的劉邦和項羽的光芒所掩蓋。
史上最早的農民起義為何不到半年就煙消雲散
陳勝吳廣製造狐鳴魚書的假象,藉助神明的力量揭竿而起,率領900多名戍卒開始對抗暴秦的起義。起義從公元前209年七月開始,當年的十二月即告失敗,陳勝吳廣先後被殺。為什麼這場轟轟烈烈的一場大起義,失...
國兆文化——歷史朝代人物精編之秦國(下篇)
陳勝(?——前208) 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人。僱農出身。秦末賦役繁重,刑政苛暴。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被徵到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戍守,因雨誤期當斬,便同吳廣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