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諸葛亮後裔人才輩出認祖歸宗 網友神評:司馬懿的後裔在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文物管理部門實地勘察與家譜研究,確認附近魯墅、雲墅、南陽、后庄等村,是諸葛亮32世孫諸葛維賢為避戰亂於1229年遷徙至金壇儒林後,按先祖八陣圖建成的村落分別建成8個村莊,由一個總陣和以上8個分陣組成,開塘挖河,布下疑陣。

村周河道縱橫有致,排列有序,形成或前後呼應、左右支援,或環環緊扣、行動靈活之勢。

這一發現,曾經轟動一時。

之後,各界人士前來探訪,分布於浙江蘭溪、廣西陽朔、山東的臨沂、沂南和蒼山縣的諸葛亮後人,也與金壇相互往來,共聚族情。

「同宗同祖,源遠流長」,這是蘭溪八卦村丞相祠堂大公堂贈與金壇八陣圖村諸葛氏宗祠謹慎堂的題詞。

2004年春,諸葛全等後人攜新老宗譜遠赴浙江蘭溪八卦村尋親,諸葛家族兩脈血親再次聚首。

著名書法家沈鵬為新落成的「武侯亭」題寫了亭名;諸葛麗娜題寫了牌樓對聯。

1998年,一座「大元延祐三年歲」時期的墓碑,讓金壇城東南的儒林鎮魯墅村村民循宗問祖——從小居住的村落是諸葛亮32代後裔諸葛維賢建造的「八陣圖」村之一,而自己竟是諸葛亮的後代這個驚人的發現曾轟動一時。

轉眼十多載,已漸漸恢復平靜。

「八陣圖村」現在的命運如何?

1998年夏,金壇「平墳還田」。

魯墅村的諸葛家族好大一片祖墳地上,挖出一塊高2米的古石碑。

在縣城工作的諸葛佩聖立即趕回老家,經他仔細揣摩碑文,終於研讀出872字小楷碑文。

墓碑上部為7字陽刻「始遷祖肇穴之碑」,碑文題頭為陰刻「宋進士授五經博士諸葛維賢公墓表」;碑文落款赫然刻著「大元延祐三年歲在丙辰冬十一月翰林學士承旨趙孟頫撰」字樣。

這塊具有文物價值的墓碑,不僅保住了諸葛祖的大片墳塋,也讓家族歷史浮出水面:諸葛亮32代孫諸葛維賢因為宋朝衰敗而辭歸故里,然後徙居金壇儒林。

如今,這塊墓碑上建起了一座「迪公亭」,兩側對聯恰是諸葛維賢之寫照:「宋室將覆誰可回天且辭爵祿,元廷召賢其能篤義終隱塵寰。

之後不久,一套37卷《謹慎堂諸葛氏宗譜》,在臨村同時諸葛姓氏聚居地的雲墅村被發現,於是,諸葛一族,從諸葛亮到諸葛瞻再到諸葛維賢,直到如今散居於儒林八個村的諸葛後裔,宗族關係真相大明。

又是一個機緣巧合,魯墅村的河道是八陣圖之一「虎翼陣」。

在新華社工作的諸葛志潤教授回鄉,諸葛佩聖一路陪同。

聊天時,志潤說:「小時候聽老人們說,咱們村莊四周的河都是開出來的。

村子周圍的河道的確很多,而且很有規則,長短錯落有致,排列有序,難道這裡有什麼玄機?佩聖在翻閱《諸葛亮全集》時發現,諸葛亮的兵法八陣圖圖案,其中之一的「虎翼陣」,竟與河道的設置驚人相似!而事實上,趙孟頫所撰碑文,對八陣圖護村河也有記載。

原來,諸葛後裔居住的8個村莊,為了安全分別按諸葛亮八陣圖圖譜開挖了護村河,形成了著名的諸葛八陣圖護村河村落。

諸葛亮54代孫諸葛佩聖介紹說。

佩聖和女兒諸葛麗娜化緣和自己捐資的數額,接近一半。

走進魯墅村,卻感覺不到古村的氣息。

大多是新建的樓房,殘存的平房,也保留不住歷史的滄桑。

「村子被毀過兩次。

一次是太平天國長毀村,另一次是日本人火燒抗日將領老家,殃及大半個村。

」諸葛佩聖說,村裡留下的古蹟,就只有那座「大元延祐三年歲」墓碑,和幾塊清朝乾隆年間的字碑。

幾百年風化,碑文已模糊。

然而,它卻記錄著八陣圖村和諸葛家族的歷史。

採訪團一行到達魯墅村,成為金壇諸葛後裔與山東諸葛故里的第一次直接接觸。

更令各地諸葛後裔嘖嘖讚嘆的是,金壇諸葛支系人才輩出,令人側目。

解放後常州第一任市長、後任江蘇省民政廳廳長的諸葛慎,上世紀二十年代留學法國里昂大學、周恩來旅法支部成員之一的諸葛志華,抗美援朝立下戰功的諸葛聽大,著名畫家、中國人民大學藝術研究室主任、廣電部第一任美協主席諸葛志潤,上海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主任諸葛健,等等。

及至今日,魯墅村中67歲諸葛田坤家的庭院門前,依然掛著「耕讀世家」的牌匾,而院裡的樓房,則命名「博士第」。

這位樸實的老人,培養的一雙兒女,分別是日本一所大學的的博士後和博士。

歷史源遠流長,祖先名聲赫赫,地形暗藏玄機,後代人才輩出——這樣一個村子,不說絕無僅有,也是世所罕見。

諸葛佩聖希望族人居住的八陣圖村,能夠名揚於世,引來諸多關注。

然而,村民們的自發捐資,無異於杯水車薪,佩聖想恢復原有的祠堂和關帝廟,已經沒有獎金。

而整個古村落的恢復和開發,更是困難重重,八陣圖村的明天會怎樣,連族人們也不知道。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孔明,為其建立蜀國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礎。

劉備率軍入川後,諸葛亮更是擺下可抵十萬精兵的八陣圖保護蜀國邊疆。

之後,這個由石塊堆成的陣勢名聲大噪,先後困住東吳陸遜,敗過魏國司馬懿,後來深得諸葛亮真傳的姜維也用此陣打敗過魏國大將軍鄧艾。

可見,孔明的八陣圖威力無窮。

如今,在金壇市儒林鎮有個諸葛八陣圖村落,村裡縱橫交錯的明河暗道,便是依照八陣圖修建的。

為什麼這裡會出現八陣圖村落?

村民成諸葛亮後裔

「沒有那次平墳,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是孔明的後代。

」據村裡的諸葛佩聖先生介紹,他從小生長在魯墅村,後去金壇市里工作。

1998年夏天,金壇市政府開展「平墳還田」工作。

工作人員來到魯墅村的諸葛氏家族祖墳地上,要求村民將墳包剷平,石碑敲碎或者移走。

這是一片很大的墳場,埋著諸葛氏家族數百年來的先人。

村民們起先服從政府安排,大大小小的墳包、石碑都被鏟掉了。

可唯獨一塊大石碑和三個古墓村民死活也不讓毀掉,至於墳里埋的是誰、石碑上刻的是什麼內容,誰也說不清楚。

諸葛佩聖趕到現場,向派出所的同志說明這塊石碑可能是文物,最好不要急於毀掉。

就這樣石碑和三個古墓被保護下來。

諸葛佩聖說,由於他對書法有些研究,當天就把石碑上的內容看了一遍,發現碑文竟是由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撰寫。

後通過碑文內容以及魯墅村諸葛氏家族的宗譜,大家才知道原來這是諸葛維賢的墓志銘。

諸葛維賢乃宋進士授五經博士,諸葛亮第32代後裔,村子修建於1229年,村子周圍的河道是按諸葛亮的八陣圖開挖出來的。

這時村裡人才發現自己是諸葛亮的後代,諸葛佩聖是諸葛亮的第54代孫。

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八卦村

談起諸葛亮的八陣圖村落,大家首先會想起浙江非常有名的蘭溪村。

據說該村的巷子、房屋就是按照八陣圖來修建的。

與蘭溪村不同的是,位於金壇市儒林鎮的諸葛八陣圖村,卻是以河道布局聞名,素有「水八卦」之稱。

第一處是諸葛氏宗祠「謹慎堂」,原址位於八陣圖之第六陣「虎翼陣」的大魯墅村東北角,前後兩進大殿,後毀於戰火。

目前村裡還保留著石碑、石礅,巨大的石廊至今還靜靜地躺在那兒,幾百年來紋絲未動。

第二處是關帝廟,坐落在大魯墅村和小魯墅村兩村之間。

在抗日戰爭中被毀,廟門口的那塊大碑一直到1969年才被抬去修了廟門口的廟壩,至今還躺在壩基上。

第三處是老虎口石壩,位於關帝廟的正南方向,幾百年來紋絲未動。

村上老人代代相囑:無論發生何種情況,老虎口石壩千萬不能移動。

所以至今仍保存在那裡。

正中間是「萬人墓」三個粗壯的大字,右下方落款為「光緒伍年仲冬永墅公立」。

如今這塊石碑仍屹立在村邊荒地上,每年清明節都享受著村民們的香火紙錢。

八陣圖護村河在歷史上和太平軍作戰,那確實是以卵擊石,螳臂擋車。

但在抗日戰爭中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村民們採用持久戰和游擊戰,利用護村河道作掩護,與駐紮在當地的日軍部隊長期抗衡。

抗戰時期,八陣圖村落之一的虎翼陣魯墅村,村四周都是布滿機關的河道,村民通過村四周的四座吊橋進出村莊,平時不輕易走暗壩捷徑,生怕暴露給外人知道。

村上的大鄉紳諸葛鎖連的護村隊有五十多條槍,後來這五十多條槍大部分都給了他的三弟諸葛慎用來打日本鬼子。

當時是國共合作時期,諸葛鎖連的大兒子諸葛懷勤是國民黨少將師長,正在前線與日本鬼子作戰。

諸葛懷勤的三叔諸葛慎是新四軍16旅47團團長,諸葛慎帶領47團在家鄉打游擊,因經常偷襲日軍使其損失慘重,日軍對其恨之入骨,就想抓諸葛慎的老母親做人質。

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日軍前來偷襲魯墅村欲抓諸葛慎的母親,誰知日軍剛到村北路口,就被暗哨發現,信號一發,村上的游擊隊員背起諸葛慎團長的老母親迅速從護村河十六號暗壩撤出。

日本鬼子被錯綜複雜的河道弄得暈頭轉向,等到好不容易摸進村子,游擊隊早就穿過村南茂密的樹林,進入諸葛氏祖墳地隱藏起來了。

(文中部分內容引自諸葛佩聖所著的《諸葛後裔今何在》一書)

有沒有全是姓司馬的村子,有的話一定不要讓他們知道彼此的存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葛」與「諸葛」本是一家

據《風俗通義》載:葛氏,古葛天氏之後。傳說遠古時期中原出了幾個聖人,其中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有巢氏教人築巢而居。另外還有個部落首領名叫葛天氏,他那裡的人民安居樂業,居住的地方百鳥雲集,葛天氏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