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戰神,為何會死的如此憋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中英雄豪傑無數,各領風騷一方。

其中讓人娓娓道來的還是忠義雙全的關二爺,關羽。

關羽在整個三國裡面的武力超群。

幫助劉備打下了一片河山。

但是關於始終是一個大義之人。

在華容道的時候,違抗了命令放走了曹操。

相信熟讀過三國方面的朋友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時候關羽的思想是開始轉變了。

首先我們來看下他的初心,東漢末年的時候局勢混亂,很多諸侯開始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去建立起了自己的主權。

但是有著少許人是一片忠心向漢室。

比如,關羽!

關羽被曹操俘獲後,曹操封他為「漢壽亭侯」。

名義上是漢獻帝所封,實際上是曹操封的。

對於這個封號,關羽十分看重,畢竟這在名義上是漢朝所封,自己從此算是漢朝的官員了。

後來離開了曹操,按理說關羽就應該避免再提這個「漢壽亭侯」,以免刺激大哥劉備。

因為在劉備眼裡,這就是曹操封的。

可是,關羽依然高調自稱「漢壽亭侯」,大旗上繡著「漢壽亭侯關」。

在他看來這是榮譽。

是屬於漢室所頒發給他的一種榮譽。

在劉備稱為漢中王的時候,劉備為何不稱帝?因為劉備知道稱帝之後就是逼著關羽開始投降曹操。

所以關羽當時心中也很不滿,沒經過漢獻帝批准,這就是僭越啊。

所以,劉備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關羽不肯受命。

劉備很頭疼,我出來做事就是稱王稱帝,卻因為種種因素不能做到。

豈不是很憋屈?所以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出,關羽是心向漢室,而非這些爾虞我詐的爭權奪利之中。

關羽一直占領者重要戰略要地,荊州。

這時的孫權也很撓頭,因為關羽占據荊州,隨時可以順流而下,攻打吳國。

曹操也很頭疼,因為荊州為戰略要衝,隨時能夠北上中原,攻擊許昌。

到了這個時候,頭疼的不止是劉備一個人了。

而是三國領導人都頭疼的一個人物。

於是三家開始打起了太極,曹操叫孫權要回荊州。

孫權擔心關羽,叫曹操去攻打荊州。

這倆位也只是口頭上說說,並沒有實質性的動作,充其量也就是在背後做做準備而已。

然後最壞的卻是諸葛亮,叫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取兵襄陽。

這著實讓關羽為難,一不派兵,二不派獎。

單刀直入襄陽豈不就是在與曹操宣戰,身後又有孫權。

這兩面夾擊的局勢,恐怕是應了那句話,關將軍此去欲何?踏襄陽,擒曹操!若一去不回?那便一去不回罷。

於是關羽開始了進攻襄陽的計劃,在去想襄陽的路上,荊州已經被孫權派呂蒙拿了回去。

一路上關羽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

但是強弩之末的關羽最後還是終於被徐晃擊敗,於是退守麥城。

上將廖化前去求援,結果是劉備的乾兒子,劉封。

沒有援救,前後受敵。

一代戰神關羽終究是倒在了麥城。

關羽死後三國開始稱帝,劉備覺得愧於關羽,殺了劉封,出兵征吳。

可是不管最後怎麼說。

關羽是堅持著自己的理想所戰死沙場。

後人稱之為關羽為武聖,又因為大義凜然,結拜時都是敬拜關聖人之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白馬斬顏良,襄樊敗於禁 為何最後敗走麥城?

從小看《三國演義》,心裡一直隨著三國英雄們的命運跌宕起伏,特別是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有一種淒涼和憤恨,但是長大後在此研讀,淒涼憤恨少了,更多的是覺得有些蹊蹺。關於駐守荊州,是為一支插在魏吳兩國...

三國演義:關羽之死究竟怪誰?

為什麼關羽必死?這不妨從荀彧之死說起。在討論諸葛亮的失職問題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個關鍵問題——關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誰的決定?這場戰爭是不是從一開始決策上就存在失誤呢?為什麼關羽必死?首先說說為什...

關羽真是戰死?

關羽以死來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劉備、曹操、孫權也都得到了各自想得到的。所以,關羽之死稱得上是皆大歡喜,四方多贏。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去世,於是曹丕、劉備、孫權紛紛稱帝。

關羽之死,是不是魏蜀吳聯合造成的?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關羽之死不僅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哀嘆,更成為蜀漢乃至三國劇情的轉折點。雖然荊州之失,關羽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但是,荊州這麼重要的地理位置,確實不是那麼好防守的。而且,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