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走近遵義會議會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社貴陽6月13日電(記者李驚亞)81年前,在黔北小城遵義,位於老城子尹路中西合璧的兩層灰磚小樓上,中國共產黨人做出了一次生死攸關的重大抉擇,從此開啟了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進程。

遵義會議的歷史,人們早已從課本和電影中熟悉,但實地尋訪,仍然使許多參觀者感到強烈的震撼。

登上二樓,一間僅27平方米的小客廳里,十幾把藤木椅子靜靜地圍繞著一張赭色的長桌。

那場決定中國革命前途的重要會議,仿佛剛剛結束。

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遵義。

當年1月15日至17日,在這幢二層小樓里,中共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

會議開始,由博古作關於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周恩來接著作了副報告。

毛澤東進行了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並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此後在軍事上應該採取的方針。

會議通過了「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等4項決定。

「歷史實踐已經證明,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越來越顯示其偉大歷史意義。

」遵義會議紀念館館長陳松說。

黨史專家認為,遵義會議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遵義會議確立了中國革命的基本方針原則,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全黨範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重大問題。

1955年10月,遵義會議會址經初步維修籌展,開始對內部開放。

1957年7月1日,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2015年1月15日是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紀念日,當日,經改擴建的遵義會議新陳列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

整個館內展陳內容分為「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遵義會議、偉大轉折」「轉戰貴州、出奇制勝」「勇往直前、走向勝利」「遵義會議、光輝永存」五個部分,運用了大量的歷史文物、文獻、圖片資料和雕塑、繪畫、場景模擬,並通過聲光電的多媒體運用和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全方位提升了展示效果。

2008年,遵義會議會址開始向公眾免費開放,每年參觀人數不斷上升。

據介紹,2015年,遵義會議紀念館共接待海內外觀眾400多萬人次。

隨著建黨95周年紀念日的臨近,遵義再次迎來了一股紅色旅遊熱。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劉向東、蔡琳琳、李悅紅軍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鬥,書寫了人類史上最宏大壯麗、最動人心魄的篇章,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