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沒有演變為流血事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為什麼沒演變成流血事件?
從勾踐開始,卸磨殺驢一直在發生,杯酒釋兵權這種特例能成功,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呢?
當然有,你接著看。
解除禁軍將領兵權
嚴格來說,解除禁軍將領兵權的說法還不夠嚴謹,只能說去軍職。
具體來說就是不再擔任中央禁軍的高級軍職,而請之出外擔任藩鎮節度使,這些將領實際上還是掌握了地方軍權。
這一措施沒有激起巨大反抗的原因,固然有趙大通過厚祿姻親等方式的許諾,更重要的是,從現實層面上來說,出守藩鎮對於這批禁軍將領來說有著很大的實惠。
五代以來地方藩鎮猶如獨立朝廷,禁軍將領外放,實際上是將手中的禁軍兵權變現了,同時手握地方兵權,仍然有與朝廷叫板的實力。
回到老趙勸說老兄弟的說辭上——「君臣之間,兩無猜嫌,上下相安」——在這個階段,他的階段性目標是禮送參與軍事政變的中央禁軍將領們外出,以避免短時間再次發生類似政變的可能。
在自身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上,禁軍將領們自然樂見其成,同時也向老趙表示自己絕無複製「黃袍加身」的野心。
解除藩鎮兵權
這才是精彩的戲肉,從宏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下的一手好大棋啊
《續資治通鑑長編》在建隆二年「杯酒釋兵權」的開場前有這麼一段話——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之神福也。
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
其實這段話出現在這裡,本來是稍有點微妙的文不對題——老趙與趙普討論的是如何削藩,可這場酒宴的結果卻是老趙分封了新一批的藩鎮。
而且,趙普的這「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三計說起來容易,但從五代以來也並不是沒有統治者努力過,卻從沒有成功過的。
比如最根本的「收其精兵」一條,宋太祖上一位統治者周世宗也曾努力過,可最後的做法只是另外招募精兵充實中央,以此來抗衡地方藩鎮而已,但卻無法改變驍勇之士已為藩鎮所蓄的局面。
退一步說,就算有地方藩鎮肯上繳一批兵員,兩眼一摸黑的朝廷又怎麼知道這是不是真正的「精兵」?
而且,歷代君主上位後一面重新招募自己的人馬,一面又不敢下手淘汰前朝遺留的老兵油子。
結果這樣強弱摻雜的禁軍累朝相積,給中央帶來越來越重的財政負擔。
以上這兩點不斷重複循環,幾乎是所有五代君主都跳不出的思維怪圈
但老趙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步、
(960)詔殿前、侍衛二司各閱所掌兵,揀其驍勇者升為上軍,老弱怯懦者置剩員以處之
老趙登基之初,就先對自己麾下的禁軍開刀。
老趙一方面以升遷驍勇來分化士兵,另一方面也沒有不留餘地的裁撤,而是將老弱降為非戰鬥部隊,雖然只領1/3甚至更少的軍餉,但至少不用拚命了。
所以底下的丘八們也就捏著鼻子認了。
第二步、
(961)令殿前、侍衛司及諸州長吏閱所部兵,驍勇者升籍,老弱怯懦者去之
宋太祖繼位第二年發布這個詔令,延續了上一年擇強汰弱的方針,只是範圍進一步從禁軍擴大到了地方軍。
但是,這卻是對於地方大為有利的——中唐以後,地方得以截留和奏討大量財賦為兵費,高等級士兵越多則留下來的錢財越多。
因此地方藩鎮聞之無不擊節相慶:這明擺著是老趙找個由頭花錢收買大家來的,還廢話什麼?快把手下將兵能升籍的都報上去,拿著這個名單等著領錢去吧
第三步、
(963)令天下長吏擇本道兵驍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補禁旅之闕。
又選強壯卒,定為兵樣,分送諸道,其後又以木梃為高下之等,給散諸州軍,委長吏、都監等召募教習,即送都下
等老趙逐漸打服了起來反抗的藩鎮(李筠、李重進),突然拿出2年前各地藩鎮自己上報的名冊說:符合這個標準以上的都送來京城吧~ 這時候藩鎮們才傻了眼:原來在這裡等我呢?但沒辦法,自己約的炮,哭著也要打完 。
與此同時,老趙還為了杜絕海選精兵時的舞弊還搞起了標準化,一是從禁軍派遣強壯士兵到地方作為參考的「兵樣」;二是製作了一批標準化身高量具,按照身高確定士兵等級(在當時一般而言,身體越高體格越好,是最方便簡單量化的指標了)。
另外,960年裁撤弱兵的好處又體現了出來,不但使中央財政有餘力負擔地方精兵的開支,而且這一政策運行多年已成慣例,再要裁撤這些地方兵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至此,從中唐到五代以來困擾君主節帥多年的驕兵悍將問題,被老趙兵不血刃地解決了。
「禁衛之兵驕,方鎮之權重,五代以來,以智力取之而不足,太祖……收之而有餘。
徒見其收之易,而不知其收之者固有本也……太祖之所以能收其權者,正孟子所謂不得罪於巨室,裴度所謂處置得宜,有以服其心。
不然,無故而行削奪之權,豈不動七國之變哉?」
——宋・呂中《處藩鎮·收兵權》
不得不說,趙匡胤作為一朝開國皇帝,馭下之能還是很厲害的。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削弱節度使
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削弱節度使刻不容緩,於是趙匡胤對藩鎮的中央集權逐步付諸實施。趙匡胤很清楚按照趙普所制定的十二字方針,對於各地的節度使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怎麼才能順利的讓這些已經驕橫成性的節...
杯酒釋兵權只是吃一次飯那麼簡單嗎?
導讀:太祖杯酒釋兵權說起來簡單,看的人也認為簡單,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絕非我們史書上所看到的那麼簡單一場飯局!宋太祖即位之初,國家有兩股軍方勢力。一是禁軍勢力,即由中央政府直屬的主...
趙匡胤的一個舉動奠定大宋朝的軟弱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4)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如願登上皇位後,一日閒暇,他召謀臣趙普,問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帝王換了八家,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吾欲息天下之...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簡單介紹 結果如何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發生在宋朝時候的事情,在宋朝剛建立的時候,趙匡胤想到自己是被部下擁戴當上皇帝的,他一直擔心自己手下的武將也有可能被手下們黃袍加身。後來,趙匡胤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這些武將對...
杯酒釋兵權的背後故事
北宋立國後,為了避免自己成為「第六代",急切的需要革除五代之弊,五代的弊端,一在「腹心之患」禁軍,一在「肢體之患」地方藩鎮。趙匡胤靠前者當上了皇帝,而藩鎮可以說唐代中後期以後一直存在的問題,五代...
趙匡胤第二次杯酒釋兵權,結果卻玩砸了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趙匡胤很輕鬆就解除了一批功臣宿將的軍權。過程也很簡單,趙匡胤和他的禁軍將領喝了一次酒,這些將領便主動辭職了。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這次事件不久之後,趙匡胤又準...
歷史上真實的「杯酒釋兵權」始末
宋太祖即位後,接受趙普建議,解除武將兵權,以免重蹈晚唐五代滅亡之覆轍。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等宿將飲酒,勸諭他們釋去兵權,這是消除禁軍將領發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