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狼性的一生(三):斬盡殺絕,不留活口的「高平陵之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晉書‧宣帝紀》初,帝至襄平,夢天子枕其膝,曰:「視吾面。

」俯視有異於常,心惡之。

先是,詔帝便道鎮關中;及次白屋,有詔召帝,三日之間,詔書五至。

司馬懿夢到明帝枕於他的膝蓋上,並對他說:「看看我的臉。

」司馬懿俯視,發現這不像是平常曹叡的模樣,心裡有了不祥的預感;班師回程途中,魏明帝三天內共下了五道詔書叫司馬懿回洛陽,原來曹叡病重,只怕見不到司馬懿最後一面了。

司馬懿連夜趕路,來到曹叡身旁,曹叡望著齊王曹芳,握住了司馬懿的手,流淚說道:「我撐著一口氣,就是為了等你,輔佐少主之事就交給你了⋯⋯死前能見到你,我已經沒有遺憾了。

先是曹操,再來是曹丕,現在,曹叡又將養子曹芳託付給了司馬懿。

陰謀之說,眾說紛紜,我認為司馬懿對曹操、曹丕沒有明顯的不臣之心,但如果在這個時間點,仍說司馬懿毫無異樣念頭,那也是說不過去的,曹叡早逝,這件事對司馬懿肯定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從前不敢多想的想法,漸漸在他心底膨脹成形。

239年,曹叡逝世,享年33歲,兒子皆早夭,年僅八歲的曹芳成為皇帝,種下了禍根。

這年司馬懿60歲,與曹爽同為託孤重臣,共理朝政,曹爽是大將軍曹真之子,雖不及曹真之深得人心,但他對司馬懿以長輩之禮對待,初時相安無事。

《晉書‧宣帝紀》魏正始元年春正月,東倭重譯納貢,焉耆、危須諸國,弱水以南,鮮卑名王,皆遣使來獻。

天子歸美宰輔,又增帝封邑。

初,魏明帝好修宮室,制度靡麗,百姓苦之。

帝自遼東還,役者猶萬餘人,雕玩之物動以千計。

至是皆奏罷之,節用務農,天下欣賴焉。

240年,邊境東倭、焉耆、危須、鮮卑都派使者進貢朝廷,小皇帝曹芳認為這是輔政大臣的功勞,又增加了司馬懿的封邑;而司馬懿遠征遼東回來,發現仍有許多百姓處於勞役之苦,當初曹叡大修宮室、搜集玩物,司馬懿停止這些事務、一切從簡,於是百姓得以務農,民間都感到喜悅誠服。

《晉書‧宣帝紀》二年夏五月,吳將全琮寇芍陂,朱然、孫倫圍樊城,諸葛瑾、步騭掠柤中,帝請自討之……吳軍夜遁走,追至三州口,斬獲萬餘人,收其舟船軍資而還……軍次於舒,恪焚燒積聚,棄城而遁。

241年,司馬懿再次擊退當年第一個拿來練級的對手東吳軍,朱然、孫倫退兵,司馬懿追擊至三州口,斬首萬餘人,奪得許多舟船軍資。

243年,司馬懿攻打吳國皖城,才剛踏入舒縣,諸葛恪看到大殺四方的司馬懿,二話不說,自己放了一把火燒盡存糧,棄皖城而逃。

司馬懿突然發現,沒有人敢與他一戰,原來位於頂點竟是如此寂寞。

對他來說,戰爭已經了無新意,於是,他開始發揮行政上的才能。

司馬懿加強建設,拓寬淮陽渠與百尺渠,讓水道灌溉範圍更廣,並整建潁水兩岸諸坡萬餘頃田地;此後,從壽陽到洛陽,一路上都有農田與兵士屯田,不必再擔憂糧食的問題。

那麼,同一時間,另一位朝廷重臣曹爽在做什麼呢?

244年,曹爽欲建立功名,在鄧揚等人的擁護下,決定揮軍伐蜀,無視司馬懿的勸阻,結果曹爽數萬大軍敗給了費禕,無功而返。

245年,曹爽擅自廢除中壘中堅營,將兵馬改由自己的弟弟中領軍曹羲統帶,司馬懿認為不應擅自改動先帝舊制,曹爽不加理會,於是京城的兵權全部掌握在曹爽兄弟手中。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一派有能力、有實績,另一派無能弄權,高下立判。

而壓死魏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在於曹爽越來越畏懼司馬懿,決定架空他的權力。

《晉書‧宣帝紀》曹爽用何晏、鄧揚、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專擅朝政,兄弟並典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

帝不能禁,於是與爽有隙。

五月,帝稱疾不與政事。

時人為之謠曰:「何、鄧、丁,亂京城。

曹爽任用親信,將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時人曰「何鄧丁,亂京城」──說書人看到這一段,忍不住想像,這謠言不會是司馬懿放的吧?曹爽、何晏、鄧揚、丁謐真的這麼該死嗎?

這段歷史中,幾乎看不到任何對於曹爽的正面評價,他的黨羽亦是如此,反觀司馬懿雄才大略、機變無雙,自古以來,爭權奪位之事皆是如此,能者得天下,不過還是提醒各位觀眾,別忘了思辨其他可能性,後文有許多描寫曹爽無能的片段,請謹記,史書可能抹去其功績、加強刻劃失敗者的形象,真實的曹爽未必如此低能,或許他只是普通低能罷了。

司馬懿看著曹爽壟斷朝政,索性裝病不理政事。

曹爽顧忌司馬懿的威望,於是派遣李勝為荊州刺史,上任前先去向司馬懿辭行,作為測試。

《晉書‧宣帝紀》會河南尹李勝將蒞荊州,來候帝。

帝詐疾篤,使兩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帝不持杯飲,粥皆流出沾胸。

248年,司馬懿69歲,他一邊招呼李勝,一邊喊渴,旁邊的婢女上前餵粥,司馬懿手不能動,病懨懨地張嘴,這粥只喝了半口,另外半口流了出來,沾濕了衣服。

「你、你這一路上去并州,可要多多小心啊⋯⋯」司馬懿口中含著粥。

「我是要回去本州島,不是并州。

」李勝說。

「哦、哦!你說你剛去過并州?」司馬懿胡謅。

「我是要回本州島當官,我本籍是荊州。

「哎呦!我差點連話都聽不清了,原來你是要回家鄉作官,好,很好!」

司馬懿一口含粥、一口胡謅,在荊州、并州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下,騙過了李勝;李勝回去跟曹爽說,司馬懿確實病得嚴重,於是,曹爽就這樣放下對司馬懿的提防之心。

想當年,年輕的二公子便躺在床上飾演中風的角色,到了這把年紀,演技自然是爐火純青,三國之中再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晉書‧宣帝紀》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天子謁高平陵,爽兄弟皆從。

是日,太白襲月。

帝於是奏永寧太后,廢爽兄弟。

時景帝為中護軍,將兵屯司馬門。

這一日,天有不祥之兆,高平陵之變──249年正月,小皇帝曹芳上高平陵拜謁魏明帝曹叡之墓,曹爽兄弟陪同,司馬懿早就看準了這一刻,立刻跳下床、脫下戲服,前往稟奏太后,訴說曹爽罪狀,在多位老臣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廢去了曹爽兄弟等人的一切職務。

《晉書‧宣帝紀》於是假司徒高柔節,行大將軍事,領爽營,謂柔曰:「君為周勃矣。

」命太僕王觀行中領軍,攝羲營。

帝親帥太尉蔣濟等勒兵出迎天子,屯於洛水浮橋。

司馬懿對司徒高柔說道:「今後軍政大事就託付給你了。

」,以高柔為大將軍,統領曹爽軍隊;又讓太僕王觀為中領軍,統領曹羲部隊;而司馬懿與蔣濟一同上洛水浮橋,等待與曹爽進行最後的對決。

高柔、王觀、蔣濟為朝廷中的元老重鎮,司馬懿和他們都是從曹操時期一路走到現在的魏臣,此次政變自然是出自司馬懿的精心策畫,但也能看出曹爽自身的問題,所有老臣都支持廢掉曹爽兄弟的實權。

但這些重臣都支持司馬懿上位嗎?

答案應是否定的,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當然無條件支持,他們是真正知道全盤計劃的人。

而高柔、王觀、蔣濟只是反對曹爽專政,當事情的發展漸漸脫離控制,高柔和王觀靜觀其變;但蔣濟身受曹操、曹丕恩惠,他是個道地道地的魏臣,其下場便顯得特別哀傷(事實上,往後數年亦有不少反抗司馬家的叛亂,就連司馬懿的三弟尚書令司馬孚,都不曾支持他,司馬孚貴為西晉高官,死前卻仍說道:「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

」)。

話說洛水浮橋上,司馬懿上表給曹爽兄弟和皇帝,文中說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專威權」;又說他以太監張當為都監,不成體統,列完長長的罪狀之後,再說皇太后已經准了此奏,將曹爽兄弟的官職盡皆免去,只要曹爽兄弟護送陛下進城,得以侯爵的身分住在京城之中,若敢反抗,以軍法處置。

曹爽腦中一片空白,想不到剛掃個墓回來,就得面對這麼艱難的人生抉擇。

曹爽身邊唯一一個智力90以上的智囊,乃大司農桓范,他勸曹爽直接奉天子逃至許昌,並召集全國兵馬,討伐不義之徒司馬懿──簡直就是曹操起家的翻版。

此話言之成理,司馬懿只是暫時掌握了中軍,至於外軍、各州郡兵不可能無條件支持司馬懿,曹爽黨羽仍有很大的機會與之對抗。

打還是不打?

我們無從得知,曹爽心中經過了什麼樣劇烈的思考鬥爭,但他做出了決斷。

《晉書‧宣帝紀》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詣帝,觀望風旨。

帝數其過失,事止免官。

泰還以報爽勸之通奏。

帝又遣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諭爽,指洛水為誓,爽意信之。

曹爽不聽桓范之言,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回去探探司馬懿的口風,司馬懿說他可以指洛水為誓,此舉只為了卸下曹爽兄弟的官位,絕無加害之意,於是曹爽完全相信了。

《晉書‧宣帝紀》桓范等援引古今,諫說萬端,終不能從。

乃曰:「司馬公正當欲奪吾權耳。

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

」范拊膺曰:「坐卿。

滅吾族矣!」


曹爽對桓范說:「他只是想要奪權罷了,我們回去還有侯爵可以做,還可以做富豪啊!」

桓范搥胸哀痛道:「還做富豪!我們都快被滅族了啊!」

曹爽兄弟投降,司馬懿也遵守了幾天的諾言,好生相待。

然而,沒過多久,他「發現」了一個大陰謀,先前曹爽任用的宦官張當,在嚴刑拷打之下,招出曹爽兄弟一伙人密謀造反的「事實」。

《晉書‧宣帝紀》既而有司劾黃門張當,並發爽與何晏等反事,乃收爽兄弟及其黨與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范等誅之。

蔣濟曰:「曹真之勛,不可以不祀。

」帝不聽。

司馬懿的哲學,始終如一:不該出手,絕不出手,一旦下手,不留活口

這次政變的終章,司馬懿捏造罪名殺害了曹爽四兄弟、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范共十個人的親族,並非僅僅十人,而是他們父族、母族、妻族的男女老幼,盡皆屠殺。

如前文所言,蔣濟身為曹家四朝元老,一心忠於魏國,希望能夠留下曹真、曹爽一族的血脈,司馬懿只當作沒聽見;當然,事已至此,蔣濟早看清了司馬懿的居心,只是他還奢望司馬懿有一點良心,希望他還記得先前的諾言。

然而,狼,終究是狼。

司馬懿騙了李勝,騙了曹爽,也騙了蔣濟,用的還是老方法:精湛的演技,迅捷無情的攻擊。

這次政變成功的關鍵並不在於太后,其實是在蔣濟身上,他身為太尉,又在曹魏政權中擔任超過十年的護軍將軍,是司馬懿得以掌握中軍的關鍵人物,但蔣濟卻害死了曹家一族,這叫他情何以堪啊!

蔣濟在政變的幾個月之後,鬱鬱而終,因為心病而過世。

另一方面,小皇帝歷劫歸來,心裡明白誰才是朝廷的老大,任司馬懿為丞相,司馬懿固辭不受,他一生沒有篡位稱帝,也沒有當上丞相,其後皇帝加九錫、或賜予免於跪拜之禮,司馬懿始終不受,至於是愛惜羽毛,或是不想被指為下一個曹操,這就不得而知了。

但在說書人眼中,他實在比曹操無情得多──至於司馬懿的死,反倒是增添了那麼一點點人情味。

忠於魏國的兗州刺史令狐愚與太尉王凌,密謀迎曹操之子曹彪為帝,結果同樣被司馬懿一一誅殺,滅三族,楚王曹彪死了不打緊,司馬懿更因此將曹家王公皆召回鄴城軟禁,派人監守,避免曹魏餘黨作亂。

王凌死前,途經賈逵廟,大呼曰:「賈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爾有神知之。

賈逵,字梁道,軍政全才,對曹魏貢獻極大。

曹操曾說:「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賈逵,吾何憂?」曹丕說:「逵真刺史矣。

」可謂魏國忠臣的代表人物。

不過,曹魏之事,都已成為過去式。

之後就是司馬家的天下。

《晉書‧宣帝紀》帝寢疾,夢賈逵、王凌為祟,甚惡之。

秋八月戊寅,崩於京師,時年七十三。

諸事已盡,該拿的都拿到手了,該放手的也得放手。

251年,司馬懿73歲,身染重病,並且常常夢到魏國忠臣賈逵與王凌,不堪其擾,最後終於與世長辭,可以去地府與那些縱橫三國的故人相見了。

在這個漫長而殘酷的故事中,這大概是唯一帶有浪漫色彩的地方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平陵政變 除了曹爽還滅了誰的三族?

《龍吟虎嘯》將隱藏在三國後期的高平陵政變推倒了台前,很多人對這次事件並不是很清楚。在《龍吟虎嘯》中給出的答案差強人意,不過即使如此也要比那些將司馬懿一黑到底的影視劇和書籍什麼的要強上不少。司馬...

司馬懿如何一步一步掌控魏國的朝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

高平陵事變前司馬懿都做了哪些準備?

魏明帝曹叡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即位,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