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忘了,書,原來是用來讀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生時代,最後一次誦讀,或許就是高考前的一個星期,拉開嗓子,顧不上普通話是否標準,顧不上別人詫異的神色,就這麼接近歇斯底里地讀了十五分鐘。

沒想到,這卻是學生時代最後的一次讀書,之後的幾十年,儘管買書無止境,卻再沒有發聲讀任何一本書,只是擺開陣勢,不斷地看,不斷地寫,不斷地在電腦上碼字。

前些年,一次誤闖了一個國學堂,聽到全體老師在抑揚頓挫地誦讀《論語》,那場景並不感人或覺得奇怪,但猛地一下抓住了我的神經,我愣住了,呆呆地站在窗外。

現在想起來,當時被震撼,其實原因很簡單:自己十幾年,竟然忘記了,書,原來是用來讀的,並不只是用來看的。

打這以後,我開始誦讀古代經典,首選的,自然就是《論語》。

沒想到,這一開始誦讀,就是整整五年,雖沒有老實大量地讀,書沒有被翻爛,有時還偷點小懶,但至少還是堅持著讀。

背誦不是我的目標,不過,在開會或等車無聊的時候,會看一些標語或招牌,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在《論語》裡面找,找到了就背誦下來,權當一種遊戲,不亦樂乎!

朱熹曾這樣談到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以往對這話還有些鄙夷,現在驗證過後,只有對之敬佩不已。

每天幾分鐘,十幾分鐘,找一本書,放出聲音來讀,就像兒時一樣,或許,會發現另一面的自己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