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一計害三賢,無奈最終事泄,慘遭魏兵解剖,其膽形狀如斗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是中國歷史中故事較多的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中,豪傑湧現,天下格局改變,漢朝退出舞台,三個君王爭奪天下。

在三個君王的背後,有著大量的將才謀士,這些人為君王出謀劃策。

提到蜀國,很多人只對諸葛亮有深刻的印象,卻忽略了其他人才。

諸葛亮對蜀國前中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其離開人世,蜀國的希望由姜維接管,其曾用一個計謀害死三個賢臣,險些改變格局,曹兵將其膽挖出,發現姜維的膽大得令人害怕。

這件事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史書記載的,據《世語》一書描述:「古今人形不同。

古人豐偉長大者,書載之矣,如三國姜維死時,剖膽如斗大;宋張世傑死海,獲屍焚時,見膽如斗大....」這樣的言論在著重描寫三國人物的《三國志》中沒有出現。

畢竟姜維是忠義之士,其膽量斗大不足為奇。

公元228年,那時諸葛亮尚在人世,其第一次北伐,發動戰爭,魏國對此毫無防備,姜維也就在這時被諸葛亮俘獲。

這件事情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大多數人並不知曉姜維起初是曹魏將領。

諸葛亮見姜維鶴立雞群,有心將其收為己用,便對其連番勸阻。

那時的姜維年紀輕輕,心中有遠大抱負,聽諸葛亮這樣一說,熱血沸騰,從此歸降蜀漢,一心光復中原。

諸葛亮對其後來的舉動一一記下,並對其封賞不斷。

沒過幾年,姜維就已經成為一方將軍,這個時候的他年僅27歲,可見諸葛亮對他有多麼寵愛。

當然,姜維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不是僅僅依靠諸葛亮的一句話,他也有不少卓越的功績,擊敗過不少敵軍。

尤其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更是顯露鋒芒;費禕死後,姜維軍權在握,地位高高在上。

這時的姜維成為蜀漢最後的一位良帥,其遵從先主遺願,率領蜀國軍隊與曹魏諸多名將抗衡,雖然有勝有負,不過勝多負少,可見其軍事才能十分優秀。

奈何天不隨人願,姜維風光之時,蜀國內部逐漸瓦解。

在其最後一次北伐時被曹魏著名將領鄧艾擊敗,這一場戰鬥蜀軍損失慘重,蜀國百姓抱怨連連,就連蜀國大臣也將矛頭指向了姜維,劉禪身邊的宦官更是如此。

姜維想方設法,卻沒有將其殺死,無奈之下,只能跑到偏遠地方躲避災禍。

就在這個時候,鄧艾率領數千軍隊從蜀軍沒有設防的小路摸了上來,並將諸葛瞻殺死,直奔都城。

劉禪見魏國軍隊兵臨城下,只好選擇投降,並將此命令告知姜維。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您是姜維會怎麼做呢?接受這道命令,蜀國將徹底滅亡,可是不接受這道命令,君主已經被抓,自己又該如何做呢?當時,姜維已經到了垂暮之年,但卻沒有放棄復國大業,他制定了一條可能改變格局的計策。

首先,姜維煽動鍾會的野心,蠱惑其自立為王。

隨後讓鍾會將謀反的罪名安插在鄧艾頭上,接管了鄧艾的軍隊。

這個時候的鐘會意氣風發,與姜維關係融洽。

按照姜維的想法,如果可以忽悠鍾會殺死司馬家族的將領們,蜀國光復就在眼前。

奈何鍾會與姜維都死在亂軍之中,姜維的家人更是慘遭毒手。

他的一個計謀害死了包括自己在內的三個賢臣,曹魏士兵對其十分痛恨,將其膽挖出,發現他的膽大如雞卵。

時至今日,其只剩下一座衣冠冢,結局慘澹。

姜維沒有想過自己會輸,知曉天命難違。

在施展計劃之前,他給劉禪寫了一份奏摺,內容如下:「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必不使漢室終滅也。

」想必劉禪讀後也會感動得一塌糊塗。

可惜事與願違,大漢王朝終究還是亡了,劉禪身在曹營之中,卻不曾想外邊的蜀軍將士仍舊在呼喊著:「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劉禪的軟弱致使蜀國光復的希望破碎,也許這就是歷史,沒有重來的可能,留下諸多的遺憾,卻也讓後世回味良久,深有感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保姆生活

01公元262年,這一天,司馬昭想念遠在成都的劉禪,於是跟大家商量,去成都問候問候劉禪好不好呀?但是,自古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包括鄧艾在內的群臣都不想去。只有鍾會一個人同意。於是,司馬昭安排其他...

《小劉說三國》蜀漢悲劇天才:幼麟姜維

眾所周知,三國中的人物不僅有名有字,還有號,有四個人的稱號廣為人知,那就是「臥龍、鳳雛、幼麟、冢虎」,其中有三個大家都不陌生,臥龍、鳳雛、冢虎是指漢末三國的諸葛亮、龐統、司馬懿,那幼麟又是誰呢?...

解析姜維與諸葛亮趙雲鄧艾魏延之間的關係

公元228年(建興六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蜀國軍隊所到之處,眾多郡縣響應。魏國將領郭淮聽聞後準備東行,回上邽守備。而馬遵等人也跟隨郭淮一起,但是當時他們懷疑姜維有異心,所以並沒有告...

三國文武全才悲劇英雄姜維

姜維在演義中的篇幅並不多,並且出現在後期。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謀反之臣,晉朝時所寫的正史《三國志》,並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