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追尊司馬懿、司馬昭為帝,為何敢追尊司馬師為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司馬懿有兩個兒子,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扳倒大將軍曹爽,控制了曹魏大權。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位,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繼位,司馬昭死後,他的長子司馬炎繼位,當時是晉王。
咸熙二年(266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晉,改元泰始。
咸寧元年(275年),司馬炎追尊其祖父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為高祖,追尊其伯父司馬師為景皇帝,廟號世宗,追尊其父親司馬昭為文皇帝,廟號太祖。
《晉書》記載: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司馬懿),陵曰高原,廟稱高祖。
武帝受禪,上尊號曰景皇帝(司馬師),陵曰峻平,廟稱世宗。
武帝受禪,追尊號曰文皇帝(司馬昭),廟稱太祖。
司馬炎為什麼還敢追尊司馬師為皇帝呢?難道他不怕以後司馬師的後代來爭奪皇帝位嗎?
司馬師有五個女兒,但是沒有兒子,也許是報應,司馬師擅自廢立皇帝,專權跋扈,卻沒有生齣兒子,絕了後。
古人沒有兒子,那是大問題,古語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怎麼辦呢?於是,司馬師過繼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作為養子。
當初,諸葛亮沒有兒子,諸葛瞻還沒出生時,諸葛亮從大哥諸葛瑾那裡,過繼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為養子。
司馬攸是司馬昭的次子,是晉武帝司馬炎同母弟弟,司馬攸生性溫和聰慧,有治理才能,過繼給伯父司馬師後,襲封舞陽侯。
也就是說,司馬師的兒子,其實是司馬昭的後代。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這小子死了,怎麼死的呢?當時,文欽之子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眼睛有瘤疾,經常流膿,導致眼睛震出眼眶,活活疼死在許昌,終年四十七歲。
當時司馬攸只有十歲,還是個小孩子,所以,司馬師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司馬昭,如果傳位給司馬攸,其實還是相當於傳位給了司馬昭,那還不如直接傳給司馬昭。
到了晉武帝晚年,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荀勖、馮紞趁機進讒將司馬攸排擠出朝,司馬攸因為氣恨交加,病死了,只有三十六歲,諡號獻王。
這就可以理解司馬炎為什麼敢追尊他伯父司馬師為皇帝了,就算是司馬師的兒子將來爭奪皇帝位,也還是他司馬炎一家人,自己的親兄弟嘛。
何況,他司馬炎是長子,就算司馬攸來爭奪皇帝位,司馬炎也不怕,古人的規矩是立長不立幼,司馬攸和他的後人出來爭皇帝位是站不住腳的。
試想,如果司馬師有親生兒子,司馬炎還敢追尊司馬師為皇帝嗎?
哪家這麼牛掰,父子四人都是皇帝!
是司馬懿和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倫這一父三子。這在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中絕對是奇葩一朵。是不是唯一的一朵,筆者不敢斷言。因為中國封建王朝皇位承繼的傳統,一般是父傳子,皇帝沒兒子的,才會另選他人。像北宋...
三國最後為何是司馬家族奪取了天下?
三國,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歷史。最後統一三國的司馬家族的司馬炎。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咸寧五年(279年)他又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