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秦瓊、尉遲敬德為何變成門神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門神的由來
春節時,人們貼春聯迎福的同時,也要在門上貼一對門神以防止鬼祟入門。
我們所貼的門神,乃是唐代的大將秦瓊和尉遲敬德。
隋末,煬帝無道,天下大亂。
617年,唐國公李淵由太原起兵南下,討伐隋室。
在兵家重鎮呂州霍邑(今山西省霍州市),李淵率唐兵與隋將宋老生大戰月余,斬宋老生,然後勢如破竹,直下長安建立大唐。
另一軍閥劉武周趁山西空虛,占了李淵的山西老巢。
619年冬,李世民奉父命領兵回擊山西。
李世民在收復了河東、平陽之後,兵至霍邑。
劉武周命元帥宋金剛死守霍邑,宋金剛命偏將尉遲敬德扼守白壁關,阻止李世民北進。
李世民手下大將秦瓊與敬德展開激戰,兩人多次交鋒,均如蛟龍戰猛虎,難分上下。
李世民起愛才之心,想收服敬德。
李世民多次施恩敬德,但敬德不為所動,稱只要劉武周不死,自己便不會叛變。
李世民愛才心切,又一時滅不了劉武周,便想了一個辦法——殺了個長相酷似劉武周的冤大頭,並將首級送到敬德處。
敬德誤以為真,歸順了李世民。
後來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門,多次在夢中被兩個無頭人驚醒。
李世民仔細琢磨,這兩人一個像617年在霍邑被斬的隋將宋老生,另一個卻像那個被充作劉武周割了頭的人。
這兩個無頭鬼時時騷擾,使得李世民坐臥不寧。
李世民召見徐茂公求計,徐茂公道:「主公屈殺這似劉武周之人,是因為急於收降敬德將軍,主公可派敬德將軍夜守衙門,也許得以安寧。
」
李世民依言,使敬德守門,果然那個似劉武周的冤魂不再來擾,而那個像宋老生的冤魂仍至。
李世民再次求計於徐茂功。
徐茂功道:「臣聞宋老生雖為隋將,但其忠勇可嘉。
聽說宋老生極敬佩秦二哥為人,試增派秦二哥夜守衙門,或許得安。
」李世民依言增派秦瓊夜守衙門,果然宋老生冤魂也不再來。
此事後來傳到民間,人們紛紛在門上張貼敬德和秦瓊的畫像,以求妖魔鬼祟不敢入門。
從此他們兩位便成了門神。
三國最倒霉的人——蔡邕
我們在品三國的時候,看的是曹操的老奸巨猾,看的是關羽的至死忠誠,看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是,你有沒有看到一個非常倒霉的人呢?這個倒霉的傢伙就叫蔡邕。
蔡邕倒霉就倒霉在他的才華上體型。
蔡邕非常有才,而且是多方面的人才!經史、天文、數學、繪畫、書法、音樂等,都有很深的造詣。
正因為他的才華橫溢,他才被「群芳」所妒。
有人妒出了「高血壓」,有人妒出了「心臟病」,有人妒得沒治了短了命,有人惱得恨不能一腳將他踩進泥坑裡。
蔡邕作為議郎,曾被漢靈帝召進宮中商策。
他直言不諱地斥責「帝貪,政暴,吏酷」,說了一大堆壞話。
大宦官曹節聽了這些話後心裡特別不舒服,逼著皇帝治蔡邕一個「議害大臣」之罪,不僅下了獄,而且還要處死。
幸虧有忠臣死諫,他這才保住了頸上人頭,被流放到朔方邊地。
宦黨曾派刺客一路追殺欲將他致死途中,但刺客卻被他的忠勇之氣深深打動,未忍心對他下狠手。
一招不靈,宦黨自然不會死心,他們又賄賂地方官員,讓地方官員找個適當的機會除掉他。
好在那地方官也是個好官兒,十分羨慕他的才華,非但沒有下手,反而將此事透露給他,讓他多加小心處處留神。
蔡邕就這樣絆絆磕磕、慌慌張張、窩窩囊囊地活了一陣子。
這以後,蔡邕上書皇帝,要求寫《後漢書》,皇帝便詔免他的「罪過」,令他返回原郡。
可是,蔡邕在即將返鄉的時候又生出了波折——當地太守、大宦官王甫的弟弟為他餞行,他死活不買這個帳,結果又被上書誣告,他被迫逃到了江南。
這一逃,就是十二年。
要說「知人善任」,還得說是那個大奸臣董卓。
他威逼蔡邕進宮,若不進宮就要誅滅他的九族。
蔡邕為了他的九族免災,被迫應召。
可他應召不久,壞事情又來了——董卓被王允滅了九族。
董卓死後,蔡邕對董卓念念不忘,毅然當市撫屍大哭。
這讓妒忌他、仇視他很久的王允抓住了把柄,立即逮捕他欲判死刑。
可惜的是,是否要判蔡邕死刑的爭議尚未停止,蔡邕就死在獄中了。
蔡邕真是一個倒霉透頂的人才啊。
關羽如何變成「關帝爺」?
在歷史上,真正的關羽不過是一員普通的武將,但是,這位戰功平常的將軍卻成了備受萬民敬仰的關帝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州(今山西解州)人氏。
因殺人逃亡河北涿郡,與張飛一起投奔正在招兵買馬的劉備。
劉備因軍功升任平原相,關羽和張飛則為別部司馬。
此後,劉備在戰爭中屢遭挫敗,關羽一度依附曹操,並因解「白馬之圍」被封為「漢壽亭侯」。
後來,關羽辭別曹操尋歸劉備。
赤壁之戰後,劉備入川,留關羽鎮守荊州。
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
219年,關羽發兵攻魏,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
同年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得手,關羽敗走麥城,被擒身亡。
後來,蜀國後主諡之為「壯繆侯」。
據傳,關羽死後,屢屢顯靈,保佑一方百姓,尤其是下層的弱勢小民,因此受到民間的崇拜。
因戰亂或生活所迫流離出來的遊民在浪跡江湖過程中,會有一種強烈的無力感,他們特別需要關羽這樣的英雄所具備的無所畏懼、重朋友、講義氣的精神。
再加上關羽本人也是遊民出身,所以為下層民眾所認同。
到了宋代,通俗文藝興起,說三國成為其主要話題。
而其中的關羽戲成為當時「說話」的熱門,並為不同階層的人們所喜聞樂見。
宋元之際,評話和小說中構造出「桃園三結義」、「夜讀春秋」、「青龍偃月刀」、「赤兔馬」、「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聚義」、「華容道義釋曹操」等情節,關羽的形象日漸豐滿並開始定型。
民間對關羽的信仰和崇拜引起了統治者的重視。
為了褒揚勇武、忠誠和重義精神,宋朝以後的皇帝不斷加封關羽。
宋徽宗先追封關羽為「忠惠公」,再進為「崇寧真君」,後又封為「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
宋高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
宋孝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文宗封關公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並在洪武二十七年在南京建關公廟。
明神宗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從此以後,關羽就成了「關帝」爺了。
到清朝,對關羽的崇拜更是登峰造極。
順治皇帝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康熙帝封關羽為「伏魔大帝」,並於1703年親臨關公故鄉解州拜靈題匾。
乾隆帝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年間,皇帝又多有加封題字匾。
到光緒年間,關羽的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長達26個字。
政府的推崇,在關羽崇拜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致使民間關帝崇拜之風更盛。
民眾把關帝視為武神、財神和正義之神。
當人們需要幫助的時候,都會祈求關帝保佑。
關公戰岳飛,張飛戰秦瓊,誰贏?一對乾隆有裁定,一對民間有說法
關公戰岳飛,張飛戰秦瓊,這個話題似乎很荒誕,但細聊起來就不荒誕了。從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來說,關公和秦瓊、張飛和岳飛是沒有交集的。但歷史過去之後,他們之間就有交集了,而且將他們比來比去,最後「武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