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開「交易所」標價賣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提示: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有言: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說的是劉備在世時,每逢與臣下議論兩漢興衰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有言:「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說的是劉備在世時,每逢與臣下議論兩漢興衰之事,沒有不對桓帝、靈帝的作為表示痛恨而發出嘆息的。

也就是說,後漢就是因為桓、靈二帝親近小人、疏遠賢良而衰敗覆滅的。

漢靈帝與其前任漢桓帝的統治時期,是東漢最黑暗的時期。

古往今來,不少王朝大都遮遮掩掩地買官賣官,而漢靈帝劉宏竟然堂而皇之地專門開了個「官吏交易所」,明碼標價公開售官,而且將賣官鬻爵行為制度化。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卷五十七》中是這樣記載的:

光和元年(178年),漢靈帝初次在西園開設邸店,出賣官職,價格各有差異:官俸為二千石的收錢二千萬;官俸為四百石的收錢四百萬;其他以品德而應選為官的收取一半錢,或者三分之一的錢。

為此,他還在西園設立銀庫來貯存錢款。

有人到皇宮上書要買縣令、縣長,則根據縣的好壞、富窮程度來定價錢。

有錢的先交錢,沒錢的走馬上任後再加倍交錢。

漢靈帝又私下命令左右的人出賣三公、九卿官爵,每個公價錢千萬,每個卿價錢五百萬。

起初,靈帝未即位為侯時,經常苦於貧窮,當皇帝後常嘆息漢桓帝沒有開設自己的家店,所以自己沒有私房錢用。

因此,靈帝一即位便迫不及待地出賣官爵,聚集錢財,作為自己個人的私房錢。

漢靈帝即位後,東漢政治已經病入膏肓,天下水災、旱災、蝗災、瘟疫等災禍頻繁,四處怨聲載道,百姓民不聊生,國勢進一步衰落。

再加上宦官與外戚爭權奪利,造成第二次黨錮之禍。

而昏庸荒淫的靈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還一味寵幸宦官,尊張讓等人為「十常侍」,並說「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

於是,宦官杖著皇帝的寵幸,胡作非為,對百姓勒索錢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朝政可謂腐敗到極點。

[pagebreak]

由於皇帝、外戚、宦官以及官僚爭相貪贓枉法,肆意盤剝,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於他們私人手中。

這樣,致使國家府庫空虛,用度不足,連年赤字。

為增加官府用度,更主要是滿足統治者更大的貪慾,東漢王朝公然賣官鬻爵。

這一措施開始於漢安帝。

永初三年(109年),三公以國用不足為由,「奏令吏人入錢穀,得為關內侯、虎賁羽林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騎、營士各有差」。

將關內侯、虎賁等官職,按其俸祿的多少而規定出不同的價錢,明碼標價,像商品一樣地出售。

所得之錢往往被皇帝、外戚、三公等統治者聯合瓜分。

據《資治通鑑·卷五十四》記載,漢桓帝時,財物匱乏,於是在延熹四年(161年)七月,「占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錢各有差」。

賣官鬻爵之風到漢靈帝時,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靈帝對各級官職都做了明確標價,不擇手段地獲取財富。

光和元年(178年),「初開西邸賣官」,每個公價錢千萬,每個卿價錢五百萬,二千石賣二千萬,四百石賣四百萬。

以後出於輿論壓力,為消弭人們不滿,漢靈帝不得不做出讓步,規定「其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分之一。

」以所謂的德行來討價還價,這真是極具諷刺意味的鬧劇。

鉅鹿郡太守司馬直以德著稱,得以喊價賒至三百萬,可司馬直仍交不出這筆買官錢,便在孟津自殺死諫靈帝。

中平四年(187年),靈帝又下詔「賣關內侯,假金印紫綬,傳世,入錢五百萬」。

羊續因政績突出,靈帝欲拜他為太尉。

當時拜任三公的人,都要向東園交納禮錢上千萬,靈帝命令宦官監督此事,名之為「左騶」。

監督此事的宦官所到之處,都要上等禮節相迎,並索討豐厚的賄賂。

然而,羊續卻讓宦官坐在單席上,並舉起舊棉絮做的袍子給他看,說道:「臣下的家產,僅有這件袍子而已。

」這個宦官以此報告靈帝,靈帝很不高興,羊續因此而沒有登上三公之位。

[pagebreak]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出身於北方名門望族的崔烈,歷任郡守及朝廷卿職。

崔烈還想往上爬,便走關係花五百萬買了個司徒。

冊拜之日,宮廷舉行隆重的封拜儀式。

靈帝親臨殿前,百官肅立階下。

望著崔烈春風得意的樣子,靈帝突然覺得他這司徒一職來得太便宜了,忍不住惋惜地對隨從親信嘟噥:「這個官賣虧了,本來該要他一千萬的。

」旁邊的中常侍便插嘴道:「他能出五百萬已經很不錯了,像崔公這樣的冀州名士,豈肯輕易買官?陛下您不知道我從中做了多少工作!」事後,崔烈的兒子對父親說:「大人實在不該當這個三公,外面議論紛紛,都嫌這個官有銅臭味。

ntenteditable="true" src="http://www.tengtv.com/file/upload/201603/11/034139791.jpg" loaded="false" alt="" />

十常侍作亂圖

這裡,插一段文摘,讓我們看看漢靈帝時賣官價格如果在今天是個什麼行情。

倪方六先生撰文舉例做過一番推算。

曹操老爸曹嵩是曹騰的養子,雖然繼襲了老爸的侯爵,但總覺得沒有實權,想「侯升公」買個三公之一的太尉乾乾。

靈帝對「太尉」一職的賣價是錢1000萬,曹嵩參與「競標」最後連賄賂在內,以超過底價十倍的成本如願以償。

據《後漢書·曹騰傳》上所記:「(曹嵩)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

」這是什麼行情?如果不考慮此時金、錢之間兌換變化的話,底價錢1000萬,相當於當時1000斤黃金,曹嵩的1億便相當於10000斤黃金,約合現代5000斤,論噸算就是2.5噸。

2.5噸黃金在今天能值多少人民幣,以黃金每斤17.5萬元來說,便是8.75億元。

這大概是中國古代歷史買官的最高價了吧?[pagebreak]

史載,靈帝還開鴻都門公開標價出賣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黃綬各有差等。

富者直接交錢買官,貧者也可以先任官職,然後加倍償還。

當然也可以通過賄賂宦官及傅母而得到官職。

如此,通過花錢上來的官員,上任後必然變本加厲地搜刮民財,更加重了貪賄之風的盛行。

靈帝大修宮室時,為解決經費,明確規定官員遷除,都要按品交納助軍修宮錢,其實這也是變相的賣官鬻爵。

漢靈帝這個昏君,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在聚斂財富上卻頗為能幹。

在皇帝的帶動下,世風每況愈下,貪賄之風愈演愈烈。

靈帝時期,因選官權操縱在宦官之手,所以居官者要得以保全或想升級,無官者要求得仕進,都要向宦官重金行賄。

靈帝時宦官張讓擅權,為對賄賂金銀財寶進行管理,還專門設立了監奴。

宦官們收受賄賂,成為他們聚斂財富的一個重要手段。

很多宦官通過收賄而迅速成為暴發戶,有的甚至富比皇帝。

「賣官受錢,天下忠篤之士怨望」。

漢靈帝荒淫無道,朝中宦官弄權,朝綱敗壞;朝外上行下效,窮其能事。

於是全國形成一片浮糜腐朽之風。

[pagebreak]

官,乃治國之本,不能輕授。

東漢後期吏治的腐敗,是東漢政治最大的腐敗。

官吏們利用手中權力賣官鬻爵,索賄受賄,貪贓枉法,敗壞吏治和社會風氣。

它不僅使廣大百姓受到敲詐勒索更加嚴重,引起社會動亂,而且不可避免地破壞法紀和國家政權,甚至導致統治者垮台。

在朝政腐敗和天災的雙重壓迫之下,「黃巾之亂」所向披靡,給病入膏肓的東漢王朝以沉重打擊,從此東漢王朝名存實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漢靈帝劉宏:中國史上賣官最瘋狂的皇帝

官職者,國家之名器也。歷史上的那些腐敗王朝,大都存在買官賣官的現象。但即便是很腐敗的朝廷,在賣官時也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操作之。然而,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卻將賣官行為推向了極致:不僅堂而皇之地專門...

漢靈帝的花式賣官,帶著東漢快速奔向死亡

東漢後期,朝廷的財政狀況因羌族多次叛亂而全面惡化。漢安帝永初年間,朝廷為了撲滅隴右的羌亂就花費240多億錢。靈帝時期朝廷為了撲滅東羌叛亂,又花費44億錢,最終國庫空空如也,中央財政基本崩潰。

漢靈帝明碼標價公開賣官致東漢滅亡

官職者,國家之名器也。歷史上的那些腐敗王朝,大都存在買官賣官的現象。但即便是很腐敗的朝廷,在賣官時也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操作之。然而,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卻將賣官行為推向了極致:不僅堂而皇之地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