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這麼早到荊州,為何很晚才去找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來荊州,其實也就比諸葛亮晚幾年。

在201年,他在汝南被曹操打敗,南下投奔劉表。

只不過長期以來,劉表讓劉備駐紮在荊州北部新野一帶,作為抵抗曹操的排頭兵。

而當時的諸葛亮還很年輕,「臥龍」的名號還沒有被龐德公和司馬徽炒作起來,他的名字也傳不到劉備的耳中。

劉備和諸葛亮就這樣咫尺天涯,兩兩相望了六年。

在這六年中,諸葛亮繼續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修養,逐漸成為荊襄士林的一顆新星。

而劉備則在新野積極訓練軍隊,準備實現他那遙不可及的夢想——打敗國賊曹操,興復漢室。

流落到荊州的各地士人,還有一些劉表的手下,被劉備的個人魅力所征服,都紛紛投奔到劉備那裡,或者與他暗中有了往來。

這一切,甚至都引起了劉表的猜疑。

那麼胸懷大志的諸葛亮,一定不會對劉備毫無所知。

說不定在諸葛亮心中,早已圈住了劉備作為自己的未來的君主第一候選人。

只不過,出於名士的矜持,諸葛亮並沒有急匆匆去面見劉備表忠心。

世人口口相傳的劉皇叔,到底是不是傳言中那麼好?諸葛亮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會輕易上任何一個人的船。

該來的終究會來。

某一天,劉備拜訪了襄陽名士司馬徽。

「好好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你要找真正的賢才,那麼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這兩位是本地最出色的了!」

幾乎與此同時,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也投到了劉備麾下,得到劉備的器重。

徐庶不失時機地推薦:「臥龍諸葛亮,是人中的俊傑,您不想見見麼?」

這一點古代和現代社會基本沒什麼區別,熟人推薦是比海投簡歷有效得多的方法。

劉備頓時來了興趣:「請您帶著諸葛亮一起來好不好?」

徐庶還要替人賣關子:「諸葛亮和我不同啊,您必須親自去他,別指望他和我一樣,屁顛屁顛自個跑來。

劉備果然是幹大事的,二話不說,立即前去拜訪臥龍。

關於劉備三顧茅廬的事兒,史料上記載非常簡單:凡三往,乃見。

就是說,劉備去找諸葛亮,去了三次,才見著面。

那時候,中國「權勢逼人」的風氣還沒那麼盛,一幫「山林隱士」個個都是有架子的,當官的屈尊去見名士並不稀罕,比如劉表去請龐德公。

但去了三次才見著,諸葛亮這架子端得是太大了。

民間藝人據此添油加醋地擴展,到羅貫中手上,終於寫出占《三國演義》全書高達百分之一篇幅的《三顧茅廬》來。

這段記載,與其說是在長諸葛亮的身價,不如說是在讚美劉備的誠摯。

47歲的「大漢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新野城主」,前往面見27歲的鄉下書生,居然一次二次沒見著,還能繼續前往。

在庸人看來,劉備這是丟臉掉份,但在有識之士看來,大耳朵的三顧之行,展現的是過人的胸襟與氣魄。

諸葛亮想必也正是從這三顧中看出了劉備的誠意和堅韌。

與傳言相結合,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眼前這個臉上沒有鬍子的半老頭,是我真正值得輔佐的主人。

「三顧茅廬」記載於《三國志》等書。

按《魏略》記載,則並非劉備三顧茅廬,而是諸葛亮主動去找的劉備,劉備最初還不待見他。

考慮到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中曾提到劉備三顧茅廬之事,無中生有捏造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通常還是以《三國志》中記載為準。

這一刻,一個輾轉大半生,空懷豪情,一事無成的落魄老軍閥,和一個顛沛半生,空負才華,籍籍無名的青年書生,風雲際會,一拍即合。

他倆很快將組成未來許多年中,全中國最為人稱道的君臣搭檔。

而在他們死後,這種組合關係將被後人繼續拔高,美化,甚至神化,最終成為君臣和諧相濟的典型案例。

即使多疑的後人從中拚命挖掘出陰謀的味道,不合的味道,猜忌的味道,但依然不能改變大多數人的認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三顧茅廬去找諸葛亮,是不是太丟臉了

劉備來荊州,其實也就比諸葛亮晚幾年。在201年,他在汝南被曹操打敗,南下投奔劉表。只不過長期以來,劉表讓劉備駐紮在荊州北部新野一帶,作為抵抗曹操的排頭兵。而當時的諸葛亮還很年輕,「臥龍」的名號還...

諸葛亮智慧超群 未出茅廬知天下事

杜甫詠懷古蹟之五寫道: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對於詩人杜甫來說,諸葛亮的聲名縱貫宇宙,為萬...

好好先生,你到底好在哪裡?

看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一小段水鏡先生的故事,就是在劉備在荊州劉表那兒,躍馬檀溪後,去了一個小屋子,見到了神秘的水鏡先生,指出了劉備屢戰屢敗是因為沒有一個好謀士,向劉備舉薦了徐庶,後來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