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十分謹慎 「空城計」其實並不空!

文章推薦指數: 72 %
投票人數:11人

讀《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這個故事歷來為人們津津樂道。

什麼是空城計?——「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空城計就是一種心理戰術。

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

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

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

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

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了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

網絡配圖

後世認為,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

那麼疑問出來了,諸葛亮如此謹慎之人,連魏延要率5千人馬出子午谷的險也不冒,怎麼會冒指揮機關被端掉,自己被俘的危險呢?單純視為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博弈,未免太小看空城計的合理性。

實際上空城計並不空,並不是完全靠虛來退敵的。

諸葛亮在得知街亭及列柳城盡失時,正著手安排北伐軍撤兵事宜:所以一開始就安排關興及張苞各引精兵三千人往武功山,又令張翼先遣劍閣以備妥歸路,再命馬岱及姜維殿後準備埋伏,最後移民,天水、南安及安定等三郡官吏軍民皆入漢中。

而諸葛亮親率五千兵馬運糧,這些分撥安排,正是打算撒兵的序列開始。

並不是諸葛亮打算只用一座空城嚇司馬懿,或者毫無準備之下被迫迎戰,事實上諸葛亮在事前的分撥安排,卻鮮少人知。

事前已有埋伏,才敢布局示疑,這與事前沒有準備,賭運氣冒險一博的情形迥然不同。

有人認為司馬懿「養敵自保」,或是諸葛亮「走險棋」,不如仔細落實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比較具體根據而不淪於幻想迷惑。

從火燒新野及博望用水開始,屢被嚇得慘敗的魏軍官兵,在其心目中,諸葛亮是個善用誘兵的奇兵專家。

而且魏軍亦向來善用誘兵,從早年的濮陽之役誘取呂布,以及官渡之戰誘斬文丑等,魏軍早知貪餌受誘的下場──壯烈犧牲地重創負傷。

諸葛亮高舉北伐大旗,集結大軍來襲,不管是移動三郡居民或是節度蜀兵諸將的行動,都不會是小活動而不為人所知,縱使司馬懿不知蜀兵虛實,也能知悉蜀兵曾有大規模的移動。

但是司馬懿等魏軍在西城跟前所看到的蜀軍,卻無任何大規規重兵,這些蜀軍怎會消失不見呢?移防的蜀軍人在何方呢?會不會是埋伏準備襲擊呢?是不是諸葛亮打算用少人的誘兵引導魏軍入城受死,以諸葛亮為蜀軍的最高領導,誰敢掉以輕心看扁?

司馬懿再冒失也要盤算諸葛亮的麾下大將,像關興、張苞、馬岱、王平及魏延等蜀兵諸將,是不是全都聚集在西城等死,還是隱匿在旁,虎視眈眈伺機而動?或是研判蜀兵諸將悉數逃亡,僅剩諸葛亮一人落單,眼中沒有蜀兵諸將存在,除非司馬懿得意豪賭,自認逮到沒有護衛兵團的集團主帥,這若不是運氣太好,就是諸葛亮設下陷阱,以誘兵請君入甕。

司馬懿原本不信哨兵報情,親自探敵求證後,於是採取謹慎的措施。

先行後退,再緩徐圖:若有埋伏,則順勢引退;若無埋伏,則再興戰事。

從司馬懿不久又重回西城,盤問當地居民有關蜀軍虛實,便可得知司馬懿的確有捲土重來的軍事行動,並非像有人所說的「魏兵一路嚇回長安」。

先退一步,保持安全距離,再另謀主意,而非驚嚇大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不僅糊住了司馬懿,也騙了你

看三國的的都知道空城計,孔明一人城頭彈琴,彈走了十五萬大軍! 孔明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