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器重的大將,爵位比諸葛亮還高,軍方第一人,卻冤死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蜀漢政權歷史上,有一位大將一直備受器重,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給予超過同期武將的實權和爵位。

尤其是在蜀漢最為著名的名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去世之後,該大將成為軍方第一人,成為諸葛亮最器重的大將,一直是北伐先鋒大將,戰功赫赫,可冤死千年。

說到這裡,想必這位大將,大家都知道了,不是別人,正是魏延。

許多人看《三國演義》入了迷,覺得諸葛亮一直在制約魏延,甚至時刻提防這位具有「反骨」的危險人物。

實則非也。

魏延恰恰是諸葛亮最器重的大將,劉備在時,魏延是鎮北將軍,鎮守漢中長達十年,劉備死後,諸葛亮在漢中,讓魏延總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而且建興八年,魏延獨立領兵和吳懿擊敗郭淮,取得大勝。

歷史記載: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在諸葛亮官拜征西大將軍,還假節的武將,唯獨魏延一人。

更重要的是魏延的爵位,是南鄭侯,南鄭是漢中的治所南鄭縣,是縣侯。

這比諸葛亮還高。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

頃之,又領益州牧。

」古代的地理著作,比如唐朝《十道記》、宋朝《太平寰宇記》、清朝《方輿紀要》均記載諸葛亮的武鄉侯封地位於漢中南鄭縣的武鄉谷,諸葛亮的封爵武鄉侯是鄉侯。

蜀漢僅有一州之地,給大臣的封邑與大一統王朝相比大為縮水。

儘管如此,縣侯已經是當時蜀國的最高爵位,魏延的封爵比諸葛亮還高,是因為封爵主要是獎賞軍功的,魏延立下的軍功較多,而諸葛亮的主要職責是丞相,因此軍功較少,封爵不高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諸葛亮之後,蜀國的執政者相繼為蔣琬、費禕,他們也是百官之首,而根據史書記載,爵位卻僅為亭侯、鄉侯,低於同時期的王平、馬岱等人。

總結來說,在諸葛亮主政的時期 ,實乃軍方的第一人。

而蜀國其餘諸將如姜維、王平、吳懿,則要等到諸葛亮去世之後才晉封縣侯。


但是魏延卻有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個人性格上有很多缺陷,與同僚,尤其是文官、名士存在矛盾,最為突出的就是楊儀,也因此而死。

《三國志》的記載是,軍師死前和楊儀、費禕、姜維定下了策略,讓魏延斷後,姜維其次、如果魏延不願意走,那就把他留在那裡吧。

軍師死後,楊儀派費禕去問魏延,魏延說:「丞相死了,還有我呢,應該繼續打下去,憑什麼你一個人就要廢了蜀漢大業?!而且我魏延是什麼人,憑什麼給你楊儀斷後?!費禕說楊儀不懂軍事,我回去告訴他你的想法,就回去了。

魏延可能覺得被耍了,立刻去追,晚了。

魏延待人回去大本營,發現楊儀已經率人撤了,魏延很不高興,帶人也往回撤,還燒了閣道。

楊儀魏延分別上表,說對方是叛徒,而中央的董允、蔣琬都更相信楊儀,還排了禁衛軍北上。

魏延先到了南谷口阻住了楊儀大軍,何平在陣前大罵魏延叛徒,魏延的兵士覺得自己大哥這麼做不厚道,都跑了。

魏延一看大事不妙,也跑了,但被馬岱追上,斬殺。

最後下結論說,原延意不北降而南還者,但欲殺儀等。

我冤枉

在演義之中,魏延成為叛徒,諸葛亮就說他腦後有反骨,知道自己死後不服從安排,所以安排計策殺魏延。

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史書中沒有絲毫記載。

只因為和楊儀不和,得不到蜀漢高層的支持,死於內鬥,魏延的性格是一方面,楊儀也是一方面。

可是演義的形象太深入人心,魏延一直冤死千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大將魏延竟是冤死的!

眾所周知,在小說三國演義里,蜀國大將魏延的形象不是很好,一開始就被諸葛亮說成忘恩負義,腦後有反骨,就是天生的叛徒。後來魏延雖然為蜀漢南征北戰,但是始終得不到信任。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真造反,結果...

三國冤案第一人——魏延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