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龍吟》第11-14集劇評——陳倉之戰及魏國的「魔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倉之戰

這四集的劇情里,諸葛亮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中最著名的戰役就是「陳倉之戰」,但是與電視劇中不同的是,真實的歷史上這一役勝利的是魏國,諸葛亮則無功而返結束了自己的第二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秉承的理念是「速勝論」,所以他並沒有兵出斜谷,而是直逼秦嶺取陳倉。

曹真在劇中雖然是個有勇無謀的匹夫,但真實的歷史上還是比較有頭腦的。

他早早的預料到了諸葛亮會出兵陳倉,所以安排了郝昭鎮守。

郝昭在名將如雲豪傑輩出的三國時代可以說是名不見經傳了,但就憑這陳倉一戰,就夠他名留青史的了。

這一站,郝昭以區區不足兩千兵馬對抗諸葛亮親自指揮的蜀國十萬精銳。

蜀軍將當時最先進的攻城技術都輪番實踐上了,什麼雲梯啊、衝車啊、樓台啊,統統被郝昭頑強阻擊。

諸葛亮最後被逼的沒辦法,開始由城外向城內挖地道,結果地道又被郝昭阻截。

就這樣,諸葛亮十萬大軍被郝昭拒在陳倉城外二十餘天,耗費糧草無數,而對面魏國的軍隊正源源不斷的向陳倉增援,諸葛亮只好撤軍結束了第二次北伐。

所以與劇中不同,陳倉之戰魏國並沒有丟失陳倉,郝昭也沒有戰死沙場。

陳倉之戰後,郝昭一戰成名,加官晉爵,但是很可惜,沒過多久就病逝了,應該也是戰鬥中傷了元氣了。

魏國的魔咒

雖然郝昭沒有以身許國,但是王雙的戰死確有其事。

曹真見蜀軍撤軍,便令王雙率軍追擊。

諸葛亮早留著後手呢,一招誘敵深入聲東擊西,偷襲了魏軍的營寨,還放了一把大火。

王雙在追擊蜀軍的過程中,看見大本營著火,又急忙往回趕,結果被埋伏在那的魏延斬於馬下。

王雙是魏國的一員虎將,眼見著就要凱旋而歸了,卻因為「宜將剩勇追窮寇」而死。

「追窮寇」這件事簡直就是魏國的魔咒啊。

(以下內容稍稍劇透)無獨有偶,張郃也是因為追同一個窮寇死的啊!當時曹真已經病逝,司馬懿任大將軍跟諸葛亮正面剛了。

也是魏軍把蜀軍打的沒脾氣,蜀軍開始撤退了,結果司馬懿跟曹真犯了一樣的錯誤,想要擴大戰果去追擊蜀軍,這回派的是張郃。

諸葛亮同樣在撤退的途中設下埋伏,張郃重傷而死,至此曹魏曾經的「五子良將」全部退出了歷史舞台。

這段故事我估摸著接下來的劇情里應該就會有了。

說到這裡,不由想到了劇中一個小小的bug。

張郃是在曹操袁紹官渡之戰時跟隨曹魏的,而官渡之戰距陳倉之戰已過去了近三十年了,為什麼劇中的張郃看上去還像一個三十多歲的小伙子???

看劇過程中的一點反思

在前面的劇評里,我曾表明過心跡,對蜀漢對諸葛亮就是偏愛。

於是每當我看到劇中魏蜀交戰時,總希望司馬懿不要出謀劃策,或者曹真不要理司馬懿的計策,這樣我丞相就可以穩操勝券。

可是當我看到劇中陳倉之戰中竭力死戰的郝昭,看到為了掩護曹真而壯烈犧牲的王雙時,我覺得我的歷史觀還是幼稚了,甚至,我根本沒有歷史觀。

我完全憑藉著我對諸葛亮的個人崇拜而愛屋及烏,全然忘了,在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像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豪傑。

天下已經三分,三個主權國相對獨立,而蜀國為了緩解自己的國內矛盾選擇對魏作戰,從現代的觀點上看,蜀國發起的戰爭其實是不義之戰。

而跳出眼前的局限,依依東望歷史的長河,三國交戰根本沒有正義和邪惡之分,一切不過都是歷史車輪走向「大一統」這一必然結局中,留下的一道車轍罷了。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郝昭是誰?智斗諸葛亮,千餘兵力擋住數萬大軍

在戰場上,能與諸葛亮相對抗的將帥不多。即使是足智多謀的司馬懿也不敢與之正面接觸,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但有一位在史書上幾乎找不到名字的雜牌將軍,卻教諸葛亮大傷腦筋。他的防禦戰使諸葛亮一籌莫展———...

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何事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碾壓東吳文臣、草船借箭抖機靈、借東風呼風喚雨、借關羽之手在華容道捉放曹、三氣周瑜把周瑜擠兌得一命嗚呼、七擒孟獲一勞永逸、空城計震退司馬懿,火燒上方谷惜敗於天——以上...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諸葛亮北伐的真實戰績如何

首先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形象肯定是不可信的,諸如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借東風、八卦陣等等都是毛宗崗根據《三國志》的大綱自己瞎編的,曾經魯迅就已經批評過這個問題,說神話諸葛亮近似妖。不過諸葛亮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