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荀彧為什麼要跟曹操唱反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曹操的霸業,不管曹操有多輝煌在,總是離不開他背後的那個男人,而那個男人的名字叫荀彧。

荀彧,字文若。

潁川潁陰人。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

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

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呂布敗走,荀彧又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因此被升為侍中、尚書令。

因為荀彧多次推薦優秀人才如戲志才、郭嘉等給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與他商議。

袁紹勢力強大,曹操對是否與他開戰猶豫不決,荀彧就用四勝四敗之說開導曹操,使他終下決心抗袁。

我們可以設想,假如沒有荀彧支持曹操攻打袁紹,堅定曹操的信心,或許曹操就將永遠沒有之後的那些赫赫戰功,只能永遠屈服於袁紹之下,也許也就沒了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了;即使有的話,也是袁紹、劉備、孫權的爭奪,沒了曹操的份。

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之後的一系列成功打下了基礎,這也是曹操一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荀彧。

公元212年,曹操消滅了關中的割據軍閥馬超、韓遂各部,整個北方納入曹軍的勢力範圍。

事實上天下三分曹操已握二分,曹操的名望聲譽達到新高點。

其時他依舊是漢丞相,可以「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即,朝見皇帝時佩劍穿鞋上殿,不用急步走,贊禮官只稱官名,不稱名字。

享受臣子的最高級待遇。

如果想要再上一個台階,該怎麼辦呢?這時候董昭站了出來。

他提議恢復古代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分封制度。

他說以曹丞相的功勞,已經不是一個臣子的位子可以馬虎過去的。

要有相對應的爵位,才符合發展的需要嘛。

曹操謙虛了一下,我何德何能,只怕擔當不起。

董昭說,現在的形勢,要有個大人物鎮的住。

要教化百姓,團結人心,您不能沒有進一步的打算。

這其實就是赤裸裸的勸進。

東漢建國之初,大將耿弇就勸光武帝劉秀:「天下這麼重要,怎麼能落入他人之手!」董昭就用這故事勸曹操,最後說了:「我董昭受您的大恩,所以我講出大實話。

」於是由董昭建議,封曹操為魏國公。

荀彧知道後,非常反對,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

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不久憂慮而死。

荀彧的死跟曹操有關係嗎?

其實荀彧的死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先說他的直白。

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觀點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議時,話語能夠委婉一點,態度能夠和藹一點,他或許還能倖免一死,或許不能繼續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寶貴的性命,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生命是最寶貴的,是應該珍惜的啊。

再說他的忠心。

他的忠心一是對漢室,二是對曹操。

他既對已經不可挽救的漢室抱有恢復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說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夠得到延續和恢復。

其實,這都要怪他太固執,或者他讀書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會的進步,漢王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是不會因為他一個人的聰明和努力能夠改變的。

他太忠於他的漢室,假如他能放棄對漢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麼,那麼他的一生又將改寫,或許會是一帆風順的一生,令人羨慕的一生。

他對曹操太忠心,正是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觀點,希望曹操能夠改變既定策略。

可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就在荀彧去世的第二年,曹操終於如願加九錫,進魏公。

從此可以名正言順的獨攬大權,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前進了一大步。

而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跟荀彧有關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荀彧為什麼反對曹操封王?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那年荀彧二十九歲。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

荀彧PK郭嘉,誰才是曹營第一天才謀士?

當郭嘉去世之後,曹操非常悲痛,親自到郭嘉府中弔孝,並公開表態:「平定天下,(郭嘉)謀功為高。」對郭嘉的死,即便是生性狡詐的曹操也不禁悲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讓我想起當年孔子悲嘆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