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PK郭嘉,誰才是曹營第一天才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郭嘉去世之後,曹操非常悲痛,親自到郭嘉府中弔孝,並公開表態:「平定天下,(郭嘉)謀功為高。
」對郭嘉的死,即便是生性狡詐的曹操也不禁悲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讓我想起當年孔子悲嘆顏回之死,「天喪予,天喪予!」曹操曾經向荀攸等人表示,荀攸等人都和自己年紀相仿,唯有郭嘉年紀最小,本來是希望把後事託付給郭嘉,沒想到白髮人送黑髮人,三十八歲的郭嘉竟然走在五十三歲的曹操之前。
曹操對於郭嘉的感情,既有君主對臣子的愛惜之情,更有知音辭世的悲慟之情。
不過,曹操曾經寫過兩封信給荀彧,向荀彧稱讚郭嘉,就並非僅僅是真情流露了,還有著別的深刻涵義。
無論是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還是在後世史家看來,郭嘉和荀彧之間功勞誰大誰小,沒有可比性。
像一代梟雄司馬懿評價荀彧「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在建安十二年,平定袁紹之後,曹操平定諸位大臣功勳,也曾經認可:「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是也。
公達其次也。
」荀彧在曹魏陣營,功勳第一,荀攸第二。
而在陳壽的《三國志》中,荀彧傳記列於第十,僅次於曹魏諸帝、董卓等諸侯,諸夏侯曹之後,是外姓功臣第一,且荀彧前後受封兩千戶。
而郭嘉列於傳記第十四,距離荀彧,間隔了二十多位功臣,郭嘉在世時僅僅受封兩百戶。
那為何在郭嘉死後,曹操如此隆重的讚許郭嘉,給予郭嘉很多本來不具有的榮耀呢?我看,根本的目的,是借郭嘉來打擊荀彧。
我們先看看曹操的信寫了什麼內容。
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
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
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
奈何奈何!
其二:與彧書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
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
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
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
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
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
對於這兩封信,我們抓住三點。
其一,時間。
207年郭嘉病逝,212年荀彧病逝。
兩封信的時間當在這五年之間。
其二,大事。
208年曹操用荀彧計南征荊州成功,但在伐吳時,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操。
211年破馬超韓遂聯軍。
212年曹操南征孫權,荀彧病逝。
而最主要的是第三點,我們看看曹操在寫給荀彧的信中,稱讚了郭嘉的什麼優點。
而那些郭嘉的優點,荀彧有沒有,如果沒有,那荀彧又是如何?
在曹操列舉郭嘉的優點中,二十七歲追隨曹操,前後十一年,這一點和荀彧非常相似。
不過二十九歲的荀彧早在曹操擔任東郡太守、奮武將軍的時候,就追隨曹操,是曹營謀士中最早跟隨的一位。
而郭嘉則是曹操在兗州站定腳跟之後,由荀彧推薦給曹操的。
講資格,荀彧是前輩。
至於智慧謀略,同赴患難,郭嘉更是無法和荀彧相比。
荀彧一生最重要的功勞有三個。
其一、安定兗州,建立根據地。
曹操在反董卓行動中老本打光,之後立足兗州重新振作。
而幫助曹操經營兗州,使得曹操數次大敗依然有棲身之地的正是荀彧。
其二,當官渡之戰前,曹操和袁紹兩軍對壘,曹操軍糧將近,全軍上下包括曹操自己都想著退兵,此時荀彧力排眾議,主張和袁紹奮力一戰,而自己將保證最好糧草供應,讓曹操沒有後顧之後。
荀彧的這封信,讓曹操改變了退兵的決策,最終在官渡擊潰袁紹主力。
其二,在官渡之戰勝利之後,全軍上下包括曹操自己都覺得曹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現在大勝,見好就收,想回軍整頓。
可荀彧再一次提出與眾不同的主張,建議窮追猛打,我軍疲憊,袁紹更甚。
一旦讓袁紹有時間重新整頓,曹軍官渡之戰優勢將化為烏有。
曹操採納,結果徹底消滅了袁紹勢力。
當然,在曹操在平定豫州、徐州之時,在曹操東征西討之時,荀彧同樣做出了許多了不起的決策。
可以這樣說,沒有荀彧,就不可能有曹操的勝利。
曹操在上表為荀彧請封的時候,曾經說道:「彧之二策,以亡為存,以禍致福,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
是以先帝貴指縱之功,薄搏獲之賞;古人尚帷幄之規,下攻拔之捷」。
在高祖劉邦封賞功臣之時,以蕭何為第一,並且認為蕭何張良等謀臣為功人,曹參樊噲等武將為功狗。
作為君主看重的是在軍帳當中的決策,而次一等的才是攻城野戰的功勞。
荀彧,無疑是曹魏政權的蕭何,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
但郭嘉相比荀彧,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
曹操多次表示,「每有大議,臨敵制變。
臣策未決,嘉輒成之」,自己和郭嘉是知己,很多時候自己左右為難,難以決斷的時候,郭嘉就會說出他的意見,讓自己更加明白那一個決定才是最合適的。
也就是說郭嘉做出抉擇的時候,是以曹操的利害作為準則,對曹操有利的就去做,有害的就不去做。
曹操寫第二封信的時間,當在赤壁之戰後。
信中提到了郭嘉曾經表示自己如果到了南方,一定不能活著回來。
郭嘉身體多病如此,但是在和曹操談論國事的時候,總是說應該先平定荊州。
曹操強調,郭嘉出謀劃策都是出於對自己的忠誠啊,為了曹操的大業,完全不顧及自己的性命,像這樣的郭嘉,在病逝多年之後,曹操也不能忘懷啊。
這些本來是一個臣子為君主效勞的很簡單,很正常的原則,為什麼曹操還要著重說出來,並告訴荀彧呢?
因為荀彧在做決斷的時候,並不是把曹操的利害作為準則,而是把是否有利於漢室,有利於獻帝作為準則。
郭嘉是曹操的臣子,可荀彧雖然也為曹操工作,可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漢王朝的臣子。
當赤壁戰敗之後,曹操在戰場上失利了,可是在政壇上卻更上一層樓。
以董昭為首的大臣建議曹操稱國公,應該具有九錫,來表彰曹操的特殊的功勳。
在荀彧等人輔佐曹操奪得中原霸主地位之後,曹操漸漸的由輔佐漢室的丞相,變成了自己獨立王朝的君主,而稱公,就是曹操搞獨立的一個標誌。
荀彧是朝中僅次於曹操的重臣,德行威望無人可比,荀彧的支持,對於曹操成為魏公至關重要。
董昭特意寫了一份信給荀彧,勸說荀彧別太耿。
董昭列舉了周公旦,姜子牙輔佐周成王,田單奪回齊國領土迎回齊襄王的事跡,這三位功臣都能夠列土封疆,然後說:「今曹公遭海內傾覆,宗廟焚滅,躬擐甲冑,周旋征伐,櫛風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為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劉氏奉祀。
方之曩者數公,若太山之與丘垤,豈同日而論乎?今徒與列將功臣,並侯一縣,此豈天下所望哉!」董昭認為,曹操的功勞已經如此之大,就算是和前代的三位功臣相比,也如同泰山和土丘一樣,如果還和其他的文臣武將一樣只是封為侯,這定然不符合天下人的希望。
可是,荀彧卻公開表示,曹操本來就是舉義兵匡扶朝廷,心中有著對朝廷的忠貞,也能夠守住謙虛退讓的事實。
作為君子,應該用德行來關愛他人,董昭你們這些人,根本就不應該這麼做。
精明的荀彧難道會不知道董昭的行動,是曹操授意?不可能。
但是荀彧依然選擇了自己的立場。
當許都百官,大都選擇了生存,選擇了利益的時候,荀彧依然堅持自己大漢臣子的立場。
曹操稱讚郭嘉通達,無異於說荀彧太不知變通,其實滿朝文武,大都是曹操黨羽,荀彧你又何必總是站在曹操我的對立面呢?郭嘉死了,曹操封賞其子,又無異於表示,荀彧若一直對抗曹操,兒孫必定難有善終。
而曹操以郭嘉為知己,就是在感嘆,為何你荀彧就如此不了解曹操我的苦心呢?郭嘉能夠拋棄自己的生命來為曹操效命,可是為何荀彧,這位曹操政壇路上曾經的老師,多年的朋友,為何卻在災難過去,富貴來臨之際,成為自己的政敵呢?
曹操在暗示荀彧,在勸說荀彧,在警告荀彧。
或許這些才是兩封信的真實目的。
葉之秋品三國,說西遊,觀點奇葩,推理嚴謹,每天直接接收原創佳作,期待您關注微信公眾號:秋雨軒讀史
曹操打敗袁紹父子,盡收其麾下人才,共有三位謀士四大名將
三國時期諸侯爭霸,亂世之中紛爭不休,要想在這種時代建功立業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得到很多人的輔佐。眾所周知曹魏集團人才濟濟,所以曹操才能夠成就大業,然而在三國早期有一個諸侯手下人才...
郭嘉比諸葛亮更厲害,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可為何一直都沒升官?
三國時期有許多出名的謀士,例如郭嘉、諸葛亮、龐統、荀彧等,每個人都挺厲害的,但對於誰是三國第一謀士這個問題,大家一直爭論不休,各有各的觀點,不過最大的爭議還是在郭嘉和諸葛亮之間。雖然他倆效力的陣...
郭嘉和司馬懿誰厲害?鬼才郭祭酒也怕冢虎狼顧之視?
說到三國時期的智囊其實真的很多了,蜀漢這邊的什麼諸葛亮啊,什麼龐統啊,東吳的周瑜啊,魯肅啊,陸遜啊,曹魏這邊也多,什麼郭嘉啊,司馬懿啊,楊修啊,所以還真的是人才輩出,謀士濟濟啊,既然都是智囊那麼...
程昱一生對曹操父子忠心後世對其評價為何很低
程昱是曹操手下為數不多的文武全才,他追隨曹操的時間比荀彧、董昭、賈詡、郭嘉等人都要早,一生對曹氏父子忠心耿耿,多次在危難關頭立下大功,深受曹操父子的信賴和倚重。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為曹魏事業做出重大...
他被曹操譽為再世張良,是漢室的忠臣,最後的結局卻令人猜疑
曹操的帳下有不少追隨在側的文人武將,其中不乏武藝超凡或是智慧超群的人,為曹操的霸業奠定了基礎。曹操曾經讚譽一人是他身邊的子房,有他在曹操非常安心,此人便是荀彧。小編對荀彧感興趣的原因是因為他是漢...
曹操軍中公認5大謀士,第2名不是郭嘉,第1名連曹丕也得畢恭畢敬
曹操統一北方,能從河南四轉之地,兵不過數千,九死一生,竟然打敗四面強敵,曹操贏來的勝利,不是僥倖,而是以少勝多,以智取天下。曹操軍中謀士多如過江之鯽,如董昭、蔣濟、劉曄、戲志才、董昭、賈逵等來自...
最受曹操重視的第一功臣,為何最後憂憤而死
不得不說,曹操在東漢末期是一個雄才偉略的人物,可是他本人在強大,也離不開那些謀士們的幫助,若不是身邊有人在為他出謀劃策,他也不可能有充足的力量建立起屬於他的王國。而在他的那些謀士中,除了為了所熟...
三國史上讓人惋惜的4大謀士,網友:令人可悲可嘆!
三國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璀璨一頁,有神一般的諸葛亮,有率先提出迎回天子而未遇明公的田豐,有計謀高超勸降呂布的李儒,有相貌醜陋但謀略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更有善於奇謀而英年早逝的鬼才郭嘉等等,可...
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功勳的郭嘉是如何在歷史長河中大放異彩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
荀彧有哪些功勞,被視為曹魏謀臣第一?
荀彧有哪些功勞,被視為曹魏謀臣第一?在曹魏謀臣中,受演義影響,都以郭嘉名聲最響亮,這要怪郭嘉最早去世,因為對郭嘉的惋惜,反而使得對他印象最深,但是一般還是認為在曹魏的謀臣中,以荀彧功勞為第一,所...
袁紹曹操之爭,荀彧為何認定曹操必勝?又為何死因成謎?
GLORY熱播電視劇《軍師聯盟》里,郭嘉、荀彧、司馬懿這些攪動東漢末年歷史風雲的軍師們陸陸續續登上了舞台。不過在目前已經播出的劇集中,荀彧的戲份似乎不太多,論與曹操的親密度比不上郭嘉,論功勞似乎...
曹操手下17個一流謀臣,有4個是袁紹軍中的「叛徒」
在《三國演義》里曹操手下的謀臣是最多的,排得上名號的差不多就有郭嘉、許攸、荀彧、徐庶、賈詡、程昱、荀攸、楊修、華歆、劉曄、董昭、陳群、王朗、毛玠、蔣濟、楊阜、滿寵等17個人,而在這17個一流謀臣...
三國人物篇之荀彧:一手締造曹魏的權勢,但這權勢卻毀了他自己!
荀彧,字文若,出身名門(潁川四大家族中的荀氏家族),最早在四世三公的袁紹手下任職,在普通人看來,袁本初背景顯赫,又能折節下士,待文若為上賓。良禽擇木而棲,荀彧這隻千里馬終於遇到了伯樂。
晚年荀彧為什麼要跟曹操唱反調?
說到曹操的霸業,不管曹操有多輝煌在,總是離不開他背後的那個男人,而那個男人的名字叫荀彧。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