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2次遺憾錯失的猛將,被曹操重用,打跑了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劉備沒有像曹操那樣,三度發布求賢令,但他的確是一個求賢若渴的梟雄,這一點從他為請諸葛亮出山,能做到三礎茅廬便可以看出。

而他憑藉自己的誠心,也的確招攬到了不少著名的文臣武將,例如他剛剛起兵之時,便追隨其左右的關羽、張飛;他尚寄人籬下時,便已表明忠心的趙雲;他任豫州刺史時,受他徵辟的陳群,等等。

不過,在那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因為懷有大才的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他也遺憾錯失了很多頂尖謀士,或者名將,例如名士陳群後來轉投了曹操;曾前來向他借兵的太史慈投靠了江東;原本在他麾下聽令的田豫,先投公孫瓚,後歸曹魏,等等。

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個人物,他也是一員名將,而且曾兩敗關羽,嚇跑孫權,可謂戰績斐然。

劉備曾有機會將其收歸麾下,卻錯失了良機。

這個人是誰呢?

他不是別人,正是原屬劉表麾下的大將文聘。

據記載,他是一個非常忠義的人物,當初劉琮將荊州拱手讓給曹操,諸將皆降,只有他姍姍來遲,在曹操生氣質問的時候,他回答說,我之前不能輔佐劉表為國家出力,劉表去世後,我也沒有能固守漢川,保全境內之民,無法做到生對得起劉氏孤兒,死對得起劉表亡魂,實在羞愧。

曹操聽後,感慨不已。

當然了,作為一名大將,他擁有的不僅是忠義,還有絕對的能力。

《三國志·文聘傳》記載:「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侯,加討逆將軍。

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意思是說,他曾經與樂進一起,在尋口與關羽開戰,並取得了勝利,因功封侯。

後來他又在漢津攻打關羽輜重,並燒毀了關羽水軍的船隻。

也就是說,他至少擊敗過關羽兩次,並讓這位後來威震華夏的名將吃了大虧,著實不一般。

另外,此人還頗有智計。

後來他守石陽城,城池並不堅固,他的兵馬也不多,孫權親率五萬兵馬來攻打,他大擺空城計,讓城中的人全都隱藏起來,自己也待在家中不出門,最終使孫權因心生疑慮而退兵。

而在孫權退兵之計,他則當機立斷選擇了追擊,大敗孫權。

《三國志》注引《魏略》曰:「權嘗自將數萬眾卒至。

時大雨,城柵崩壞,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補治。

聘聞權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潛默可以疑之。

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見,又自臥舍中不起。

權果疑之,……遂不敢攻而去。

《三國志》則提到:「聘追擊破之。

」說到此處,我們不得不承認文聘的能力,畢竟不是誰都能大敗關羽,也不是誰都能讓孫權如此狼狽。

那麼為什麼要說,劉備遺憾錯失此人呢?畢竟他從劉表手下,到曹操麾下,沒有經劉備之手啊?其實,劉備至少有兩次將文聘收歸麾下的機會,只不過他都錯過了而已。

第一次:寄居荊州時

眾所周知,劉備是一個善於挖牆腳的人——他在公孫瓚麾下時,挖來了趙雲,使趙雲許下了「終不背德也」的誓言;前往徐州之時,陶謙的別駕糜竺對他死心踏地;他離開荊州的時候,「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他入川之後「厚樹恩德,廣收民心」,如此看來,他每到一地,或每次寄人籬下,都會「出手」,或收服當地的百姓,或招攬對方的人才。

可是他在荊州七年之久,卻沒有招攬到文聘,這或許是與他怕引劉表起疑心,沒敢出手有關;也或許有文聘太過忠義有關,他沒能挖動有關。

總而言之,此次他的確是錯失了文聘。

第二次:逃離荊州之時

劉備在荊州經營七年,並非僅是混日子,他一直在打這塊地盤的主意,只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劉表剛剛去世,他還沒來得及出手,劉琮便將荊州獻給了曹操。

他與曹操屬於敵對勢力,曹操到來,他當然不能繼續寄居,只能率眾離開。

當他們路過襄陽的時候,諸葛亮勸說劉備趁曹操未到,先火併劉琮,拿下荊州。

《三國志》記載:「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

」可是劉備卻一直在堅守著「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的信條,要樹立仁者的人設,回答說「吾不忍也」,選擇了放棄。

試想,若此時他沒有猶豫,而是拿下襄陽,控制荊州,且不說三國局勢會不會發生改變,文聘是不是便會歸他帳下了呢?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文聘雖然知名度不及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但是他的實力卻不比這些人遜色,劉備兩次錯失將其收歸麾下的良機,實在可惜。

試想,如果多了這樣一員,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劉備的勢力,是否會更加強大呢?只是,這也僅僅是假設罷了,畢竟,歷史沒有如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經過

赤壁之戰可以是包括東漢丞相曹操南下後一連串戰役;亦可單指於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所發生的戰事。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