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敗亡4因:沒聽一妙計 嚇跑一小人 逼走一良將 亂殺一奇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242期)

三國亂世,湧現出了一大批梟雄,比如我們熟知的曹操、劉備等,但單看三國初期的話,若問誰最有可能統一天下?那答案必然只有一個,即河北袁紹。

而袁紹能夠在三國亂世率先崛起成為翹楚,也是有原因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袁紹的家庭背景太好,他出身名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這為他提供了非常優質的政治資源,想做什麼事,一聲高呼,追隨者便是千千萬。

比如袁紹當時逃離京城的時候,就有很多追隨者。

其二是袁紹本人的整體素質也不錯,長得高大英俊,史載他也是三國一大帥哥。

此外,袁紹在東漢末年時已經在朝中為官,做過中軍校尉和司隸校尉等職,官聲還挺好,建立了很高的個人聲望,尤其是世家子弟都擁他為大哥。

其三是時勢造英雄。

此時的「時勢」指董卓入京製造亂局,而這個亂局的禍端實際上跟袁紹也脫不了關係,可是錯已鑄成,袁紹就逃離了董卓的魔爪,來到冀州。

袁紹在渤海開始招兵買馬,組建軍隊。

恰逢此時,董卓又在京城胡作非為,私自廢立皇帝,又夜宿龍榻,姦淫嬪妃宮女,惡貫滿盈,終於引發各地諸侯的不滿。

就連董卓控制朝綱之後親自提拔的官員也對他極其不滿,甚至心存怨恨。

這樣以來,天下反對董卓的呼聲就從輿論變成了行動,但是既然要行動,就得選舉一個老大,各地諸侯選來選去,就選中了袁紹做討伐董卓的聯軍盟主。

因此,也可以說袁紹製造了一個亂局,給董卓了機會,但實際上也給自己了一個施展本領的機會。

在這三種因素之下,袁紹很快就藉助這股亂局之氣勢發展了起來。

雖然作為聯合軍的盟主並沒有給他帶來實際的好處,但卻給他帶來了影響力。

尤其在亂世,影響力有時候比實際的好處更有價值。

這種情況在曹操和劉備身上都有體現,比如曹操抓住漢獻帝這張王牌看似無用,卻有許多附加值。

再比如劉備,天天喊著「匡扶漢室」這個虛頭口號,得到的好處更多,就是天下一心向漢的士族等人的支持。

因此,袁紹通過「聯合軍盟主」這個頭銜得到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他藉助有利之勢,在占據冀州之後,迅速攻占青州、并州,繼而又擊敗了強大的公孫瓚勢力,占領了幽州。

從此,袁紹一家獨占四州之地,成為東漢末年勢力最強大的諸侯。

此後,袁紹本想一舉攻破比他弱小的曹操,進攻中原,但事情並沒有如他所預想那麼容易,因為他遇見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然而袁紹在官渡之戰兵敗並非單純因為曹操是一個比較難對付的對手,仔細分析其中的情節,我們發現實際上袁紹敗亡有4因都來自於他自己,分別是沒聽一妙計、嚇跑一小人、逼走一良將、亂殺一奇才。

接下來,「說歷史的女人」和各位看官一起來一下這4因具體是什麼。

袁紹所犯第一錯:沒聽一妙計。

此事發生在官渡之戰一開始,此時袁紹的大軍尚未渡過黃河。

袁紹帳下有一位高人叫沮授,他給袁紹獻了一條妙計,實際上是一條令曹操心驚膽戰的戰術,即持久戰術。

具體的運作方式就是把大部隊分編成小部隊,輪番進攻曹軍,但是並不力戰,目的只是半進攻半干擾,搞得曹軍精疲力盡為目的。

因為袁紹方面糧草充足,所以能夠玩得起這種消耗戰。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如此一妙計卻被袁紹拒絕。

而袁紹拒絕的原因則是因為草包郭圖的讒言,郭圖如果單純說說沮授的壞話倒還好,可是傢伙也獻了一計,他對袁紹說的計策是我們兵強馬壯,曹操兵微將寡,我們給曹操廢什麼話啊,直接速戰速決,搞死曹操就行了。

袁紹呢,竟然覺得郭圖之計是正確的,於是,立即下令全軍渡河。

結果,第一戰就敗了,還折損了一員上將顏良,接著又折損了文丑,此時沮授再次重述了那個持久戰術,但袁紹仍然不聽。

這基本上是袁紹所犯4大致命錯中最為致命的一個。

袁紹所犯第二錯:嚇跑一小人。

此人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許攸先生,許攸這個人呢還是很有才能的,謀才出眾,是袁紹帳下的知名謀士。

但是許攸這個人的品質多少令人不敢恭維,說他是小人一點也不為過。

話說許攸家人在鄴城犯法被下到監獄裡,許攸去向袁紹求情,袁紹不但沒有看在許攸的面子上赦免他家人之罪,還說如果給許攸有關聯,也要拿他治罪。

袁紹可能本身不過是無心的嚇跑之話,但卻讓許攸感到後怕,他乾脆直接出了營門叛投對面的曹操而去。

因此而背叛舊主,其實就是小人行徑。

不管怎樣,許攸的叛投直接改變了官渡的戰局,烏巢一把大火救了難以支撐的曹操,卻害慘了勝券在握的袁紹。

袁紹所犯第三錯:逼走一良將。

且說許攸叛投曹操並獻上火燒烏巢之計後,袁紹方面看到烏巢起火,全軍震驚。

此時袁紹又面臨選擇題了,是救烏巢呢?還是進攻曹營?這時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張郃,其實在顏良文丑死掉後,張郃就排在武將第一了,他為袁紹做了這道選擇題:「如果曹操親自領兵去烏巢,那麼基本上必然能夠得手,糧草被毀,大軍就沒什麼希望了。

所以,我們應該火速馳援烏巢。

如果按照張郃之計,袁紹親自統帥主力火速援救烏巢,就算救不了糧草,那麼也能讓曹操攜帶的少量兵馬全軍覆沒。

曹操一死,或被俘,那麼將不戰而勝了。

可是袁紹帳下的草包郭圖又來獻計了,他說曹操既然出去襲取烏巢,那麼他的大本營必然空虛,我們應該率主力攻打曹營。

袁紹一聽,妙計啊,就令張郃去攻打曹營。

可是曹營守衛森嚴,根本攻不進去,加上烏巢被毀的消息一傳來,全軍的士氣大落。

張郃進攻不能取勝,後退必然受責罰,張郃被逼無奈,乾脆直接跑到曹營投降了。

要知道張郃乃是袁紹大軍此時的首席大將,因此張郃投降的後果是直接導致袁紹大軍垮掉。

袁紹所犯第四錯:亂殺一奇才

此人叫田豐,田豐跟沮授一樣,是個奇才。

他在袁紹準備對曹操用兵之前,就已經給袁紹獻了一計,跟沮授的差不多,都是持久戰,不過田豐的計策更具體更長遠。

田豐的計策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曹操已經攻克劉備,後方無憂,已經比較難對付了,所以我們就採取聲東擊西的持久戰術,把部隊分成若干小隊,一會攻打曹操的東邊,等他來援救,就退換一支部隊去攻打他西邊,如此往復,三年就能讓曹操消耗殆盡,到時候選擇一個良機,統大軍一舉可破。

第二部分是在騷擾曹操這期間,我們還能藉助黃河阻隔的優勢,積極發展四州內政,實行農耕養戰,這樣以來就能輕鬆擊破曹操。

​但是田豐的計策沒被袁紹接受,反而因極力勸阻惹惱了袁紹,被抓起來丟進了監獄裡,等到袁紹官渡大敗歸來的時候,好面子的袁紹因為被田豐說中,就惱羞成怒賜死了田豐。

說實話,袁紹如此作為,真是沒有根由的亂殺奇才。

以後曹操在官渡之戰勝利後回憶起田豐之計,也是長嘆一聲,說若袁紹採用田豐之計,勝敗就不知道是什麼樣了。

由此,可見田豐之計的可行性以及威力了。

結語:總的來看袁紹敗亡4因,沒聽沮授妙計最可惜,嚇跑小人許攸最不該,逼走良將張郃最愚蠢,亂殺奇才田豐最可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謀事郭圖是怎樣的人?他是被曹操殺死的嗎

郭圖,字公則,家鄉在潁川,即如今的河南許昌禹州一帶,是東漢末年袁紹手下的謀士,在官渡一戰中,他圖謀偷襲曹營,結果計謀沒有得逞,郭圖為了逃避責任,將罪因歸咎於率軍的張郃與高覽兩人,結果使得二人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