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位謀士追悔莫及:他的一條建議居然要了幾十萬百姓的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推薦:三國最不願意做官的人,95天從布衣到副國級

文/洪與

【作者簡介】洪與,男,漢族,四川蒼溪人,大學文化。

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作家文匯》特邀編輯、四川省作家協會青少年文學導師。

因致力於監獄文學創作,被譽為「新監獄文學」領軍人物之一。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監獄三部曲:《敵人》《監獄長》《AB門——貪官的後半生》;長篇小說《大國相——蜀漢丞相諸葛亮》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優秀作品獎,被列為全國農家書屋採購目錄。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董卓)

公元192年,即東漢初平三年,應該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董卓死了。

至少,朝廷有錢了。

《後漢書》載,在董卓的財產主要囤積於「萬歲塢」,「塢中珍藏有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錦綺繢紈素奇玩,積如丘山。

」(《後漢書》)

至少,朝廷有糧食了。

「築郿塢,高與長安城埒,積穀為三十年儲。

」《三國志》

郿塢,就是「萬歲塢」,也叫「小長安」。

是董卓在郿縣修築的一座城池,專門供他董家人住,他的老母親就住在裡面。

既然被當時人叫做「小長安」,肯定是按照當時長安都城的模式建造,內蓋宮殿,只是規模小一些而已。

但城牆與長安城牆一模一樣,高七丈,厚七丈。

並選民間少年美女八百人充實其中。

董卓給我的印象,似乎主要是搜刮財產。

把持朝政的目的,就是便於到處搜刮。

(1)搜牢。

京師嘛,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比比皆是,家家有豪宅,戶戶有金帛。

就算一般人家,家裡也有一點積蓄。

董卓開初沒有動那些皇親國戚,達官貴人,而是縱放兵士搶掠平民百姓,「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

(王允)

(2)侵沒異己。

把一般平民百姓搜颳了後,他開始對準皇親國戚,達官貴人。

董卓專門指派司隸校尉劉器登記所謂「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的大臣,實際上就是反對他的大臣。

凡是冊上有名者,皆處死,沒收財產。

這些財產本應歸國庫,他卻運到了「小長安」。

(3)侵吞國庫。

當然,他不能明目張胆地去搬,怎麼辦呢?指使手下兵將放火,然後名正言順地大肆搶掠。

史載:「又自將兵燒南北宮及宗廟、府庫、民家,城內掃地殄盡。

(4)侵沒皇宮。

皇宮裡的珍寶,他看上哪樣就搬哪樣。

搬皇宮的東西,他不再遮遮掩掩了,開初向皇帝索要,後來乾脆直接搬,連招呼都不打一個。

(5)掘墓。

地面上的奇珍異寶都搜颳得差不多了,他開始打地下的主意,而且還不是一般達官富人之墓,而是皇陵。

「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

」《三國志》

至少,民心所向,還是朝廷。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這是《後漢書·五行志》記載的一首童謠(一說謠讖、民謠),「千里草」「十日卜」合起來是董卓的名字,「何青青」「不得生」則是詛咒董卓早日死去。

至少,各地黃巾軍相繼被遏制住了。

至少,各地軍閥還沒有坐大。

大部分地盤還掌握在劉姓宗室手中的,比如劉焉、劉表等。

儘管袁紹為盟主「關東軍」(此軍非日本侵華的「關東軍」)先勝,打到了洛陽,但還是被董卓軍擊敗,關東軍也隨之解散。

至少……

而董卓的黨羽,樹倒猢猻散,他手下三大戰將李傕、郭汜、張濟準備各自逃命。

形勢幾乎一邊倒,按理,只要措施得當,大漢朝廷還是可以掌控全國局勢,重建家園,重構中央權威。

正當漢獻帝和王允一幫大臣展望未來的偉大宏圖的時候,一個意外出現了。

這個意外,估計誰也沒有料到,一個小人物改變了歷史,歷史的轉折又出現了。

他就是賈詡。

賈詡是什麼人呢?涼州武威姑臧人(今甘肅武威),是董卓太尉府的屬官,董卓升他為討虜校尉,派他到董卓的女婿牛輔軍中協助工作。

董卓被殺後,這個女婿也慌了,扔下李傕、郭汜、張濟他們,帶了幾個親信就跑了。

(賈詡)

你想想啊,他們幾個校尉而已,兵力加起來,按照正常編制也就是5000人馬左右,能做什麼?雪上加霜的是,他們都上表朝廷,與董卓劃清界限,請求朝廷赦免,但是主政的王允竟然一口回絕了。

所以,逃命才是上上策。

幾人正打算解散軍隊、各自亡命天涯的時候,賈詡站出來了。

他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

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

他這話,讓我第一直覺就想到武昌起義,當時不是傳聞清政府要殺光所有的革命黨人。

有一句古訓叫「謠言止於智者」,但很多時候,實際情況真還不是這樣的,就算智者恐怕也會心驚膽戰,張皇而不知所措。

民國軍閥割據的時候不也是一樣嗎?有兵就有地盤,有地盤就有官職。

部隊拼光了,哪怕你功勳卓著又怎樣?還不是成為魚肉,一個亭長(相當於派出所所長)就能抓你。

李傕等人採納了賈詡的建議,把手下的軍隊召集起來,作動員:「朝廷不赦免我們,怎麼辦?只有死路一條嗎?不,老子們去打長安,如果攻克長安,則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就搶啊,京師的女人都他媽的漂亮著呢,還有財物,搶到了,就是我們自己的,然後再戰略轉移,回家去。

」部下紛紛響應,於是三人結盟,日夜兼程,攻向長安。

其實,他們就幾千人而已。

朝廷派中央軍來鎮壓,結果被這一夥亡命徒打得落花流水。

沿途收董卓的殘兵敗將,到長安城下時候,居然有十萬餘眾。

這下事兒大了。

三人聯合董卓的舊部樊稠等,合圍長安。

八日後城陷,與呂布展開巷戰,傳說中的戰神呂布居然被打得落荒而逃。

李傕等人縱兵劫掠,百姓、官員死傷不計其數。

《三國志》是這樣說的:「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

(李傕等殺王允)

漢獻帝有什麼辦法呢?只好給他們封官。

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

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

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

傕、汜、稠三人把持朝政。

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張濟是他們中實力比較弱的一個,於是很知趣地出長安,屯兵弘農(今河南靈寶縣)。

其實,厄運才剛剛開始。

《後漢書》說:初,帝入關,三輔戶口尚數十萬,自傕、汜相攻,天子東歸後,長安城空四十餘日,強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間,關中無復人跡。

儘管李傕、郭汜、樊稠三人把持朝政,但相互猜忌,三人把長安一分為三,劃分各自的勢力範圍,但為了搶掠財物和女人,三人手下的兵將內耗不斷,隨之升級,相互攻殺。

先是李傕計殺樊稠,把他的軍隊收編,然後李傕與郭汜就在長安城內拼殺。

「相攻擊連月,死者萬數。

」(《三國志》)其狀之慘,其境之恐怖,或許只有在美國大片里才能看到:「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臭穢滿路。

」(《後漢書》)

長安已經成為人間地獄,二三年的時間,關中地區竟然沒有人煙。

那麼皇帝和朝廷高官過得怎麼樣呢?

皇帝只好逃出長安,東歸洛陽。

一路逃亡,可謂九死一生,終於到了洛陽。

洛陽自被董卓一把火燒了後,情況也不比長安好到哪裡去。

沒有房子住啊,朝廷重臣們只得

披荊棘,依斷岩殘壁間。

沒有吃的,尚書郎以下都出去采穭生(野生)的栗谷,或飢死牆壁間,或為兵士所殺。

那個賈詡呢,在幹什麼?

賈詡也沒有想到李傕他們攻下長安後會是這般,一個建議,要了幾十萬人的性命,他後悔莫及。

漢獻帝封賈詡為左馮翊。

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

左馮翊、右扶風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區名。

級別相當於地方郡守,也是高官了。

李傕等人認為賈詡的官兒小了,應該封侯,被賈詡拒絕;李傕等人又讓他作尚書僕射,也被他嚴詞拒絕。

賈詡是何等聰明,這樣的亂局,不是他能左右的,他自知也無力回天,恰好他母親去世,只好脫身,辭掉官職,回家守孝去了。

但是漢獻帝還是給了他一個光祿大夫的虛職。

後來,李傕與郭汜在長安城內打成一鍋粥的時候,李傕請漢獻帝把賈詡叫了回來。

其後,賈詡勸和,協助皇帝出逃,保護一些大臣,都出力不少。

後來的後來,賈詡跑到曹操那裡,小心翼翼地過著平凡的日子,直到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他曾經委婉地建議曹操立曹丕為太子),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

公元224年,賈詡去世,終年77歲。

不知道他臨終之時,是否會想到當年長安城的慘況,是否會擔心到了陰曹地府,那些冤魂會找他算帳。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張濟因軍中缺糧,於是帶兵到荊州劉表處掠奪,攻打南陽郡的穰城,被射死。

其侄兒張繡接管了部隊。

後來,張繡率部投靠了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郭汜被自己的部將所殺。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李傕曹操被誅殺,曹操還下令夷滅其三族。

漢獻帝命令將李傕的頭顱高掛在許都示眾,可見,漢獻帝是多麼恨他。

小編註:

(1)三國時涼州軍閥董卓(後為李傕)率領的西涼政府軍和馬騰(後為馬超)、韓遂率領的西涼起義軍,曾縱橫大半個中國,無人能敵,後均失敗於內鬥。

(2)古謠有云:「秦川中,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涼州人從不排外,講究「吃虧是福」,從不欺凌,商賈往來,漸成經濟文化重鎮,在唐代就有「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之說。

(《楚喬傳》開篇救女主角的燕洵,就是西涼世子)

推薦:元軍的女俘虜一首訣別詞,令忽必烈震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李傕簡介 李傕怎麼讀 揭秘李傕怎麼死的

李傕原本就是董卓的部下,性格奸詐狡黠,但是卻善於用兵,也很喜歡鬼神之術。董卓被王允和呂布殺死之後,李傕就迅速崛起成為了軍閥,還一度控制著漢獻帝把持朝政,那麼李傕是怎麼上位成功的呢,董卓的生平是在...

37度2漫畫:宛城之戰前傳之「李郭之亂」

賈詡乃三國第一謀士,一生曾經輔助過好幾個主,到最後還能全身而退,位列三公,也是三國里活得最長的謀士77歲。不說別的,輔助過多個不同勢力的主,還能重用加保,住,全,家,就已經夠nb了。所以在講宛城...

李傕郭汜作亂經過

李傕、郭汜二人很早就是董卓手下的嘍囉。公元189年,二人隨董卓闖入洛陽,時二人皆為將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二人奉令領兵五萬守把水關,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擾亂關中,李、郭二人皆為幫凶,他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