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的八賢王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來源:視野鏡頭編輯:華夏

八賢王之稱得之於太宗第八子元儼。

此人「廣顙豐頤,嚴毅不可犯,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時入呼之日「八大王」。

在仁宗即位後,他被稱為是八王爺,皇帝對其親近有加,但他當時為了避嫌,深居簡出,不干涉朝政之事。

雖然,這八大王的作為與八賢王的故事相距甚遠,但他的事跡影響、豐富了八賢王的傳說,還是有可能的。

總之,「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對應、吻合的人物。

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加上人民群眾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

在民間傳說中,他的出現,不僅增加了戲劇性的衝突,還滿足了人們崇敬忠臣、懲處權奸的心理要求。

正因為這樣,這位虛構的戲劇性人物「八賢王」趙德芳,才會如此栩栩如生地活在人們的印象中。

由於趙匡胤壯年猝死,他的弟弟趙匡義就做了皇帝。

趙匡義後來改名趙光義,他就成了歷史上的宋太宗。

古代中國的皇位繼承是父死子繼的,在大宋朝,趙匡胤的兒子已經成年,卻出現了少有的兄終弟及的局面,這無論怎樣說,都不能算是正常的情況。

為什麼不是八賢王繼位,也就是為什麼趙匡胤的兒子沒能繼位,這就涉及到歷史上另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燭光斧影,即趙匡胤的非正常死亡和其弟趙光義的繼位,因而不管八賢王是趙德芳還是趙德昭,都不可能再正常繼位。

而趙德芳和趙德昭的悲慘結局使得當時的人們對於太祖一系的後代充滿了同情,因而文學化、戲劇化的八賢王的賢者形象就誕生了。

雖然到了宋代,嫡長子繼承制度已經鬆動,但是父死子繼依然是皇位繼承的最主流觀點,趙德昭,趙德芳作為趙匡胤的兒子,理應是宋太祖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也許是人們對這兩位皇子十分同情,人們為了尋求心靈的慰籍,於是就讓他化為一個手提金鐧,公正無私、一忠二孝、可以制約皇權的理想「賢王」,這可能是八賢王手持金鐧這一高大形象產生的的根源以及以後演變成擁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特權的由來。

南宋趙構之後,宋朝的皇位又傳到了太祖一系。

因此八賢王的形象也經歷了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也是中國古代賢臣、能臣形象的典範,這也正印證了顧頡剛所主張的歷史是層累的造成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的八賢王是否真的是趙匡胤第四子趙德芳

不論是在楊家將還是包青天裡,我們總能看到一個主持正義,懲奸除惡的賢明王爺,大家都尊稱他為「八賢王」。每每忠臣受難,他總能拿著那把御賜的金鐧「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替天行道。有人說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

八賢王是誰?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個人呢?

八賢王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7080後,那時候周杰版的『』少年包青天『』火的不得了,我小時候就經常守著電視機前就看他,到現在還時不時的重溫。陳道明演繹的八賢王太經典了,不愧是老戲骨。但...

殺兄上位的迷霧 子孫絕後皇位重回兄長一系

趙光義繼承兄長趙匡胤皇位,依據來自《金匱之盟》,而《金匱之盟》據說是為杜絕五代國君年幼權臣竊國的事重演,趙匡胤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臨終前命趙普寫約誓書,要求趙匡胤死後,皇位要傳給趙光義,趙光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