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蔣介石的「十二門徒」:林彪最讓其鬧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遼瀋決戰前的軍政會議上,蔣介石對部下慨嘆:「我要表揚他(林彪),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我這個校長失職啊,在黃埔對他關心不夠,以致他投奔了共產黨!我對在座諸位很關心,但是卻讓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陳賡 最頭疼的學生
廣州陸軍講武學校於1923年底在長沙招生,湖南革命青年陳賡被共產黨組織看中,推薦他去報名考試。
考試時,與陳賡並排而坐一同考試的是宋希濂,兩人很快就攀談起來。
1924年春,黃埔軍校正式籌備,陳賡與宋希濂報考皆錄取,講武學校也全校併入黃埔。
陳編入黃埔第三隊,宋編入第一隊。
陳賡擔任隊長,是軍校里的活躍分子。
當時有一句順口溜:「蔣先雲的筆,賀衷寒的嘴,靈不過陳賡的腿」。
三人並稱黃埔三傑,讓蔣介石自豪,但他們大搞派系鬥爭也很讓校長頭痛。
蔣先雲、陳賡率領左派學生組成了「青年軍人聯合會」,賀衷寒等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針鋒相對。
陳賡回憶,那時他們一見面就互罵反動派,動手也是常事。
有一次蔣介石請黃埔學生吃飯,兩派學生在宴會上就用餐具打起來了。
陳賡的腿之所以聞名黃埔,是說他機靈敏捷,偵察、攻城都能建功。
蔣介石見陳賡作戰勇敢,命他率領連隊到總指揮部擔任警衛任務。
惠州攻克後,東征軍分頭前進,蔣介石總指揮部所在的第三師遭遇陳炯明部隊主力包圍,全線崩潰,眼看總指揮部就要被攻陷,蔣介石要殺身成仁,陳賡連忙奪下槍,背起蔣介石頂著槍彈就往河邊跑,掩護蔣介石過河到了安全地帶。
「神行太保」陳賡又徒步160里送求援信。
為免路上被人懷疑,他赤手空拳,只拿了一根木拐杖,穿著草鞋不眠不休趕路,翻越一座山峰,終於在第二天下午將信送到第一師周恩來手中,解了蔣介石之圍。
據說在延安整風期間,康生說,要不是陳賡救蔣介石,哪用打這麼多仗。
陳賡反駁道:「那時他死了不就成了革命烈士,跟廖仲愷一樣了?」
這次「挺身護主」,使陳賡在蔣介石心中分量大增。
陳賡被調到蔣介石身邊擔任侍從參謀,可任意出入蔣介石住所,一時成為蔣身邊頂尖的紅人。
1926年3月發生「中山艦事件」,國共破裂日漸公開化。
數月後,蔣介石在大會上宣布,本校學生凡是跨黨的,必須聲明願脫離哪一黨。
身為蔣介石的得意門生,陳賡的選擇頗受矚目,不少人來勸他脫共,陳賡毫不猶豫地公開共產黨員身份,退出國民黨。
1927年2月,陳賡回國後到南昌的北伐軍總部面見蔣介石。
蔣大談北伐軍大好形勢,表示希望陳賡留在自己身邊不要到處跑了,陳賡說,他還要辦一些私事。
蔣介石沒有勉強,發給他一筆錢和一個綢子封面的「特別通行證」,持此路牌,隨時可以來見蔣。
陳賡永遠沒有使用這張通行證。
不久,「四一二」政變爆發,陳賡聯絡組織了「黃埔軍校同學討蔣委員會」,發表討蔣宣言,與蔣介石割袍斷義。
參加南昌起義後,陳賡加入中共中央特科,潛伏在上海、天津,成為白色恐怖中的諜戰骨幹。
1933年3月,陳賡被叛徒出賣逮捕。
蔣介石特意發來電文,不能對陳賡用刑,要給予適當優待,以便他悔過自新,將來給予重用。
黃埔同學一波接一波來勸降,都穿著筆挺鮮亮的軍裝,暗示陳賡「棄暗投明」前途無量。
威逼利誘一個多月,陳賡也沒有低頭之意,蔣介石只好親自出山。
陳賡依然不買帳。
如今騎虎難下,殺之不舍,亦不能向社會輿論交待;不殺釋放,既不甘心,也太丟面子。
又將陳賡軟禁近兩個月後,蔣介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陳賡被同志「營救」出逃了。
這一次放虎歸山,讓蔣介石體會到了什麼叫後患無窮,直到去了台灣,他還罵陳賡是害群之馬,慨嘆五個胡宗南比不過一個陳賡。
1936年,陳賡與胡宗南率軍對決一晝夜,陳賡殲敵一個旅,俘敵500;1946年,陳賡大破號稱「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精銳部隊;1947年,豫西平漢戰役中,俘虜同學李鐵軍;1948年,解放洛陽戰役中,活捉黃埔五期師弟邱行湘;淮海戰役中,俘虜同學黃維,擊斃三期學生熊綬春??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林彪 最鬧心的學生
1924年,17歲的林彪人生中第一次喜歡上一個女孩。
他自幼身體單薄,弱不禁風,當時頭上還生有黃癬,女孩認為他形象太差,拒絕了他的求愛。
遭遇失戀打擊的林彪決心斬斷情絲,做出一番偉業。
恰在此時,中共中央委員會發布第六十二號通告,要求各地迅速選派黨、團員前往廣州,投考第四期黃埔軍校。
林彪在堂兄林育南影響下,剛剛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很想到軍校歷練一番。
懷揣著林育南寫給黃埔教官肖楚女、惲代英的介紹信,這位瘦弱的湖北少年隻身南下了。
林彪的體格決定他無法成為軍校的好學生,體能訓練對他來說就很要命。
按照軍校慣例,每天天亮,全體學生都要列隊跑步繞島一周,大約十五公里。
有一次教育長鄧演達到校視察,學員奮力表現,跑得比平時更快了些,結果一個學生撲通倒地,扶起來一問叫林彪,他報告說跑得太快吃不消了。
鄧演達只好命令他改為快步走,不要硬撐。
也許是身體不好造成了林彪性格的內向和淡漠,他對校內劍拔弩張的左右鬥爭並不積極,不像陳賡等學生幹部,早早在政治上表現突出,獲得國共領導共同矚目。
聶榮臻在黃埔擔任政治部秘書,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認識林彪最早是在大革命時期的黃埔軍校。
他當時是第四期學生,學習上比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躍。
」
1938年2月,林彪被友軍哨兵開槍誤傷脊椎骨,留下終生未愈的植物神經紊亂症。
延安醫院條件較差,中共中央決定送林彪到蘇聯養病。
1941年10月,林彪自蘇聯歸來,途經西安,蔣介石安排胡宗南親自接待,還派了戴笠赴西安專門負責林彪的安全。
據說,蔣介石暗示戴笠此次接待要爭取把林彪招入國軍陣營,但戴笠似乎沒有準確傳達委員長的意思,此事並無下文。
1942年8月,蔣介石提出要在西安會見毛澤東。
周恩來行事謹慎,建議讓林彪代表毛澤東出席談判。
據侍從副官居亦僑回憶,抵達西安後,林彪跟隨周恩來來到蔣介石客廳門口,見到蔣便立正敬了個軍禮,說:「報告校長,學生林彪到!」蔣介石回了軍禮,拉著他的手讓他坐。
蔣介石和周恩來落座後,林彪仍然很拘謹地站在周恩來身旁,蔣介石再次讓座,他說「謝謝校長」這才坐下。
1945年秋,久病的林彪華麗復出,與國軍打響東北爭奪戰,「戰爭魔鬼」歸來,不再對校長畢恭畢敬,又一次證實中等生不可小看。
1947年,林彪先後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殲國軍30餘萬人。
在東北戰場上,他打敗了熊式輝、陳誠、范漢傑、廖耀湘等蔣介石手下名將,整個國軍無人是敵手。
1948年11月,林彪率部入關,與羅榮桓、聶榮臻等指揮平津戰役,最終以傷亡三萬九千人的代價,獲取了消滅和改編敵軍五十二萬人的重大勝利。
至此,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地區,使國民黨軍隊駐華北主力基本喪盡。
在遼瀋決戰前的軍政會議上,蔣介石對部下慨嘆:「我要表揚他(林彪),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我這個校長失職啊,在黃埔對他關心不夠,以致他投奔了共產黨!我對在座諸位很關心,但是卻讓我非常失望,我很痛心!」蔣介石質問杜聿明:「為什麼林彪能打游擊,就地籌糧籌餉,而你就不行?你們都是黃埔生,可你是一期的,他只是四期的,為什麼一期的卻打不過四期的?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陳誠 最信任的學生
蔣介石有一句口頭禪「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中正是他自己,而這個辭修,指的就是陳誠。
這句話足可見蔣介石對陳誠的信任和倚重。
陳誠崛起於黃埔後,30多年跟隨蔣介石出生入死,無怨無悔,特別是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使其成為蔣介石最重要最可靠的親信。
在國民黨軍隊撤退到台灣的歲月里,他亦是少有的,最能獲得蔣介石信任的人之一。
陳誠曾被美國記者譽為「氣質人物」,但他的身高(一米六)實在算不上超群。
當年他報考保定軍校時,就因為個子偏矮,差一點被拒之門外。
到黃埔軍校後,他決心干出一番事業來,很想表現自己,但由於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起初並沒有進入蔣介石的視線。
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陳誠的命運。
一天晚上,蔣介石查哨,看見一房間裡有微弱燈光,以為是學生兵不按照作息時間作息,非常生氣,立即開門,他看見一個人正在點著蠟燭,藉助微弱的光看書。
蔣介石起先以為是小說,拿起來一看,原來是《三民主義》一書,立即轉怒為喜。
蔣再看看此人,雖然其貌不揚,但眉宇之中透出一種靈氣。
蔣問:「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此人一看是蔣校長,隨即立正回答:「我是學生陳誠,浙江人。
」隨後蔣介石連問:「孫總理倡導的三民主義是什麼?」「你記得本校開學時總理對本校師生的訓詞嗎?」陳誠隨後逐一背誦。
蔣介石聽了連連點頭,拍拍其肩:「好的!好的!詩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你努力吧!」次日清晨,早操完畢,蔣介石就宣布:提升陳誠為少校炮兵隊長,以資鼓勵。
1925年元旦,黃埔軍校成立炮兵營。
陳誠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一連連長。
2月,參加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
在棉湖之戰中,陳誠三炮定江山,一舉奠定了他日後擢升和發展的基石。
棉湖戰役是蔣介石一生之中最值得誇耀的三大戰役之一。
此戰不僅影響到蔣介石主持黃埔軍校以來第一次出征之戰的勝敗;還直接關係到他能否得到執掌國民黨最高軍事指揮權的問題。
此戰以黃埔軍校教導第一團為主力,當時教導1團只有1000人,而敵軍多至10倍,戰鬥從拂曉進行到下午4時,全團官兵傷亡近三分之一,教導1團還能否承受巨大的壓力,讓蔣介石心急如焚。
在這關鍵時刻,右臂已經受了傷的陳誠,一咬牙走上炮台,將炮口瞄向敵方指揮所,連發三炮,發發炮彈都在敵方大本營中開花。
這三炮立刻鼓舞了士氣,全連炮兵個個抖擻精神,敵軍被炮火轟散,四處奔逃。
最終取得棉湖戰役的勝利。
蔣介石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把最重要的任務交給陳誠。
那是什麼原因使他受到蔣的如此信任?據說蔣介石提拔人的時候有三條不成文的規定,一是重用黃埔系出身的軍人,因為蔣是靠黃埔系起家的。
第二就是重用同鄉。
第三是重用對蔣介石個人十分忠誠的人。
同時兼備這三個條件的,唯有陳誠。
除了這三個條件,陳誠還和蔣介石有著另外一層特殊的關係。
1931年12月,蔣介石和宋美齡親自做媒,把蔣介石的乾女兒、宋美齡留美時的同學譚祥,介紹給了陳誠。
陳譚結合,使陳蔣之間不僅有同鄉、黃埔的關係,又多了一層翁婿的關係。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戴笠 最實用的學生
戴笠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老闆」、「中國情報之王」、「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的希姆萊」、「蔣介石的佩劍」??這些林林總總的綽號,雖不能足以描畫這位人物的真實面貌,但亦反映了這位神秘人物的某一面。
在蔣介石的諸多黃埔門徒中,戴笠或正如其名「戴雨帽」所象徵的那樣,甘為一介僕人,為蔣搜尋大量情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謂蔣最「實用」的學生。
戴笠在而立之年才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習。
當時,由中山艦事件引發的國共兩黨的鬥爭正在黃埔內發酵,此時的戴笠在雙方的爭論中扮演「沉默的小夥伴」。
但在暗地裡,他卻關注著雙方的言行,暗中搜集每個同學的材料,展現了作為一個特工的天賦。
他搜集的情報很快便派上了用場,在「四一二」之後的「清黨」過程中,他先後數次向主持政治部、執行「清黨」任務的胡靖安密報,揭發20餘名共產黨員學生。
在「沉默」的同時,戴笠又顯示了其善於交際的一面,入連半個多月時間,從官到兵他都已經熟悉。
他不吸菸,卻隨身帶著火柴、紙菸之類;他能喝酒,也因此常請人,蘭花豆、花生米、西瓜子等隨身帶。
他結交師生,皆能因人而異,北方人愛喝烈酒,廣東人愛抽強盜牌香菸,他就針對各人特點結交,頗得眾人好感。
戴笠非常符合蔣介石的用人標準——人才加奴才。
1946年,因飛機失事,戴笠不幸遇難,蔣聞訊痛惜不已,在悼詞中哀嘆:「唯君之死不可補償」。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胡宗南 最器重的學生
胡宗南是黃埔一期的草根學生。
他毫無背景卻用了不到五年便完成了從少尉見習到師長的蛻變。
他與陳立夫、戴笠交情匪淺,「中統」「軍統」兩邊通吃。
西安事變之後,他幾乎第一時間就拎著刀幫戴笠一起去救蔣介石。
他是黃埔學生在國民黨陸軍中的第一個軍長、第一個兵團總指揮、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戰區司令長官、第一個跨入將軍行列、也是唯一一個在離開大陸以前獲得第三顆將星的人。
蔣校長對這位學生的器重和信任,讓許多同學望塵莫及。
國共內戰爆發後,胡宗南率領40萬精銳國軍,在大西北和2萬共軍周旋了兩年多,除了打下一座空城——延安,幾乎一無所獲。
1948年4月,在一系列失敗之後,胡宗南放棄延安。
此時,距離南京解放還有整整一年。
整個1949年,胡宗南集團屢屢遭到打擊,部隊被解放軍一支支消滅。
1950年3月26日,解放軍逼近西昌機場,胡宗南將剩餘6萬部隊的指揮權交給參謀長羅列,自己悄悄飛逃台灣。
這種臨陣脫逃的事兒若放在旁人,蔣校長必定下令槍決。
可是當5月台灣的「監察委員」對胡宗南提出彈劾時,蔣介石卻帶頭領著一眾元老為胡宗南周旋,最終在當年8月落了個「應免議處」的安全著陸。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張靈甫 最優秀的學生
張靈甫是個典型的民國學霸兼高富帥:他身高一米八七,素有黃埔第一美男子之稱,從小念私塾,寫得一手好字。
無論是就讀北大歷史系或是黃埔步科,他都遊刃有餘。
戰場上,他百戰百勝,英武血性。
打仗間隙還自創兵書。
他所率領的部隊被日本人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被同僚引為蔣介石的「御林軍」。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杜聿明 最聽話的學生
記得一部反映解放戰爭的電影中有這樣的橋段。
濟南戰役期間,杜聿明接到蔣介石從南京打來的電話時,畢恭畢敬地立正站好,連連回答:「是!是!按校長指示辦。
」一旁的參謀官提醒他:「此時援救濟南,對王耀武而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我部而言則是鑽進共軍的口袋陣」,又說:「如果前線與南京的電話專線斷了,國軍才可能打勝仗。
」杜聿明嚴肅而無奈地說:「校長的命令還得聽。
」
當解放軍向被圍困在陳官莊一帶的國民黨軍發動全面進攻時,杜聿明萬念俱灰,沉痛地說:「今天做恐怕晚了,既違命令,又不能全師,有何面目見老頭子!」在全軍潰敗之際,杜聿明給蔣發了最後一個電報,說:「各部隊已混亂,無法維持到明天,只有當晚分頭突圍。
」最終,這個聽話的學生,當了共產黨的俘虜。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鄭洞國 最叛逆的學生
他用兵穩健大膽,長於夜襲。
在抗戰期間,他三為軍長,轉戰長城內外,長江上下,印緬異域。
他是威震疆場的抗日名將,從東征、北伐、抗戰,戰功卓著,逐漸成為蔣介石所倚重的將領。
但在內戰中卻成為一名敗軍之將,置蔣介石三次手令於不顧,當了一回蔣介石「最刺頭」的學生,起義投誠。
他就是黃埔一期的鄭洞國。
鄭洞國是黃埔一期的學員,但說起他當年進入黃埔,卻是冒名頂替進來的,這在黃埔軍校史上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
在黃埔一期的錄取榜上,有兩個叫黃鰲的學員,湊巧的是,兩人都編在第二隊,出操點名時,兩人一同應聲出列。
然而這兩個黃鰲卻有真假之分,一個是真黃鰲,另一個則是鄭洞國。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黃維 最教條的學生
黃維天生就是一個書生而非武將。
早年以優異成績從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回江西老家當了小學教員。
黃維本可以在學堂中度過平靜文雅的一生,也許是因為書生氣太重,沒多久他得罪了當地鄉紳,不得不辭職離鄉。
恰逢黃埔軍校招生,黃維在師範學校時很敬重的學長方誌敏鼓勵他一同報考,20歲的黃維就這樣投筆從戎。
然而方誌敏沒有到廣州參加複試,他只告訴黃維自己另有要事,就匆匆離開。
方誌敏已是共產黨員,受組織委派去江西,不得不對黃維保密,而黃維入黃埔後集體填表加入了國民黨,這一別永隔天涯。
黃埔時期的蔣介石英姿勃發,喜談忠臣良將等儒家思想,文武兼備,深具傳統讀書人氣質的黃維對他很崇敬。
黃維學習認真,做事嚴謹,在兩次東征中表現出色,在校期間,多次受到蔣介石單獨訓話。
1927年後國共大分流,信仰三民主義「正統思想」的黃維自然選擇了追隨蔣校長。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邱清泉 最迷信的學生
邱清泉,由於打仗不要命,人送外號「邱瘋子」,是蔣介石學生中少有的將才。
邱清泉的思想里有兩個特點——正統與迷信。
1922年,20歲的邱清泉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
在上海大學求學期間邱清泉受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影響,認識到國民黨才是正統,便有意投奔。
為此,邱清泉還刻意算了一卦,卦上說他「運勢向南,有貴人相助」。
邱清泉便南下廣州,投考黃埔軍校。
臨行前,在給父親的信中豪邁地寫道:「壯士手中三尺劍,雄圖胸里十萬兵」。
邱清泉考入黃埔二期,對蔣介石的訓導耳濡目染。
黃埔時期的蔣介石正值壯年,英氣十足,使邱清泉更加覺得他的「命」在國軍,蔣介石就是「貴人」。
蔣介石素來推崇曾國藩的識人之術。
相貌平平、一臉愣氣的邱清泉最初並沒給「蔣校長」留下多好的印象。
倒是共產黨人向自幼家境貧寒的邱清泉伸出了橄欖枝。
但是,邱清泉有「正統」思想,並不把共產黨放在眼裡。
他認為只有跟著蔣介石走才是正統,才有前途,就沒與共產黨擦出火花。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蔣先雲 最搶手的學生
他是黃埔同學中提拔擢升最快的一員。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毛澤東親薦入黨,周恩來贊其「是個將才」。
蔣介石對他極為青睞,多次稱他為奇才,以致於他成為第一個被蔣提名留校的畢業生。
他在當時人才濟濟的黃埔軍校中領盡風騷,被譽為「黃埔第一人」。
他雖是一名共產黨員,堅決反對蔣的反共政策,蔣卻不計前嫌,多次向他示好、拉攏。
這個人,就是蔣先雲。
在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中,不論入學考試還是畢業考試,蔣先雲都高居第一。
他不僅成績好,而且演講能力超群,舉凡聽過其演講的人,無不稱讚他是一位天生的革命宣傳家。
蔣介石曾在一篇演說中公開讚揚蔣先雲「是我們黃埔軍校最好的革命軍人!如果我們軍校的同學個個都是蔣先雲,革命一定可以成功!」蔣介石還聲言將來革命成功他解甲歸田後,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士只有蔣先雲才能指揮。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蔣先雲 最搶手的學生
他是黃埔同學中提拔擢升最快的一員。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毛澤東親薦入黨,周恩來贊其「是個將才」。
蔣介石對他極為青睞,多次稱他為奇才,以致於他成為第一個被蔣提名留校的畢業生。
他在當時人才濟濟的黃埔軍校中領盡風騷,被譽為「黃埔第一人」。
他雖是一名共產黨員,堅決反對蔣的反共政策,蔣卻不計前嫌,多次向他示好、拉攏。
這個人,就是蔣先雲。
在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中,不論入學考試還是畢業考試,蔣先雲都高居第一。
他不僅成績好,而且演講能力超群,舉凡聽過其演講的人,無不稱讚他是一位天生的革命宣傳家。
蔣介石曾在一篇演說中公開讚揚蔣先雲「是我們黃埔軍校最好的革命軍人!如果我們軍校的同學個個都是蔣先雲,革命一定可以成功!」蔣介石還聲言將來革命成功他解甲歸田後,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士只有蔣先雲才能指揮。
蔣公的十二門徒之賀衷寒 最憋屈的學生
生於湖南的賀衷寒曾是標準的熱血青年,在各種學生運動中積極踴躍,1920年,20歲的他加入中國共青團,成為最早的一批團員,並結識了一大批中共黨員。
按照這個路線,他本應發展為中共老革命,但與張國燾的衝突使他1922年就被開除出團。
對蘇俄社會的親身考察,也使他對共產主義產生懷疑,漸漸他便與共產黨漸行漸遠,最終成為蔣介石門下最狂熱的反共分子。
1924年,彷徨無措的賀衷寒在董必武指點下報考黃埔,與國民黨的親密接觸,使他找到新目標。
他各科成績優秀,口才出眾,以「嘴」聞名黃埔,與陳賡、蔣先雲並稱三傑,且是三傑中唯一一個親國反共的。
1926年5月,蔣介石下令解散各種學生社團,另成立「黃埔同學會」,名為促進團結,實為打壓「青年軍人聯合會」,而黃埔同學會則由賀衷寒主持,一家獨大。
賀衷寒搞政治的能力受到蔣的信任,他並不滿足,很想帶兵,但終其一生,蔣介石沒有給予他兵權,也許是認為他沒有帶兵能力,也許是因為還是不夠信任他。
賀衷寒故意與胡宗南、陳誠走得很近,形成了黃埔系「武有胡宗南,文有賀衷寒」的輿論,擴大自己的影響,這些都令蔣介石不滿。
1972年,賀衷寒因骨癌在台北寂然逝世。
1973年9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蘇茲貝格來華,對周恩來總理提起:「我曾在台灣見到過一個黃埔的學生,叫賀衷寒,聽說他還是黃埔三傑之一?」
周恩來回答道:「他是孫文主義學會的頭目,後來在政訓處培養了一批軍隊特務,解放前夕跟蔣介石跑到台灣,但蔣知其有野心,並未重用他。
在我們中美建交時,他憂鬱而死。
」
聰明反被聰明誤,他真得成了黃埔軍校里最憋屈的高材生!
賀衷寒(1900-1972),湖南嶽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與蔣先雲、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曾籌組孫文主義學會並擔任黃埔同學會書記長,後任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處中將處長,長期主掌國民政府情報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