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的扶不起?我們誤解了他,理由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對於劉禪歷史上有很多觀點,但從古人眼裡看見的他大多數是個庸人,不然「扶不起的阿斗」怎麼會成了對庸人的戲稱,還一直流傳下來呢。
還有一個成語也是因他而生—樂不思蜀,晉王司馬昭滅掉蜀國後,在洛陽設宴招待劉禪,宴會演奏的都是蜀國的歌舞,那場面就如四面楚歌一樣,當時蜀國投降的大臣都痛哭流涕,可劉禪卻談笑自若。
司馬昭問劉禪想念蜀地嘛,劉禪樂呵呵的否認讓司馬昭等人哈哈大笑。
其實劉禪這種樂不思蜀的態度正是讓他得到善終的關鍵,否則怎能騙過陰險狠毒的司馬昭,這樣看來劉禪還真不是一個傻不拉幾的人。
認為劉禪是庸人的人無非就是說他依靠諸葛亮治國。
諸葛亮的確是少有的絕頂聰明,也許正是諸葛亮太過耀眼大家都忽視了劉禪,他為君四十二年,期間諸葛亮只輔佐了他十二年,剩下三十年是他自己獨立處置政務。
既如此就看最有資格評價劉禪的諸葛亮怎麼說,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一個敏字,明確地肯定了劉禪的天資。
,在北伐的問題上,劉禪也看的透徹,在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候,他也出言規勸,儘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勸與不顧,在北伐決議形成後,劉禪還是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
諸葛亮死後,劉禪便立馬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
也許會有人問他既然這麼有能力為什麼不自己掌權卻事事依靠諸葛亮呢?其實他尊諸葛亮為「相父」不與諸葛亮爭權,除了謹從了先帝的遺囑,還避免了過於緊張的君臣關係。
他不但懂得收權,更懂得分權呢,在諸葛亮去世後,他就廢除了丞相制度,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又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
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他開始獨攬大權。
你說能做出如此政局安排的人會是庸人嗎?
還有夏侯霸死心塌地為蜀漢賣命這一典例也能反映劉禪的才智,他三言兩語先化其怨,再收其心,感動得夏侯霸一塌糊塗。
這可沒有人教他了,那時世間已無諸葛亮。
所以說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劉禪能成為執政最長的國君,肯定有其過人之處的,並非扶不起!
只因劉備生前一句囑託,劉禪隱忍數十年,壯志難酬還被後人稱為「亡國昏君」
劉備在臨終之前將幸苦打下的江山還有自己的獨子阿斗,全都託付給了諸葛亮,可遺憾的是劉禪繼位之後,領導蜀國41年,並沒有將蜀國發揚光大。在劉禪漫長的政治生涯中,先有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後有蔣琬、費褘、...
劉備之子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
諸葛亮扶不起的阿斗,是真傻還是大智若愚?想不到真正原因竟是
說起諸葛亮,那可是位被羅貫中吹上天的人物。他運籌帷幄於大帳之中,決勝千里於攻伐之外;將帥士兵聽計行事如木偶一般,主公敵首佩服之至視若神人。後人也時常提起他,甚至後人說了一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國最聰明的人,不是諸葛亮,也非司馬懿,多數人不信是他
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席間問劉禪:「你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