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趙子龍既然是鬱悶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職場不是戰場,因為領導不是敵人。
身為太子阿斗的救命恩人,趙雲身經長坂坡的拚死血戰,按理說遲早應該成為劉備的親信、太子的心腹、蜀漢的重臣。
《三國演義》及民間諸多傳說,也把趙雲視為蜀漢「五虎將」之一。
但這並非真實的歷史。
趙雲在蜀漢朝廷的地位並不高。
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於是拜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為前後左右四大將軍,均為三品。
而趙雲只封了個五品的翊軍將軍,與關張馬黃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過了3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稱帝,大封天下功臣。
而趙雲卻是原地踏步,仍舊做著他的翊軍將軍,豈不令人納悶?
但誰也沒想到,身為太子的救命恩人,這種鬱悶,即使太子繼位也難以解脫。
公元223年劉禪登基,趙雲終於受封了生前最高的職務永昌亭侯。
但這並不是太子對他高看一眼,而是因為關張馬黃均已去世,趙雲已是武將中僅存的元老。
又過了15年,劉禪追諡已故的朝廷重臣,從諸葛亮到關張馬黃以至龐統諸人都沒有放過,卻唯獨忘了救命恩人趙雲。
後來據說因為趙雲的民間呼聲很高,低級官員的議論也很多,才補追他為順平侯。
而這時離蜀國的滅亡只剩3年了。
事情的發生總有因果關聯。
趙雲的鬱悶,也並非無緣無故。
比如作為一名下屬,趙雲在領會上級意圖方面就存在明顯不足。
當年劉備要做皇帝時,他雖不堅決反對,但也並不積極支持,以致群臣們裝模作樣聯名上書、請劉備登基稱帝時,唯獨沒有趙雲的簽名表態。
後來吳蜀反目,劉備決心攻打東吳,他又提出異議,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結果在吳蜀之戰中,趙雲就退守二線在家休息。
更要命的是,這次的作戰以劉備失敗而告終——事實偏偏證明了領導的失誤。
這對於一開始就與領導持反對意見的下屬而言,當然不是好事。
如果再往前追溯,趙雲出身不好也是原因之一。
他的祖輩雖然也是本地的大宗族,但到他這一代已經沒落;他還做過山賊,且不是為了劫富濟貧,算來也不光彩;他在追隨劉備之前,曾在公孫瓚手下混過,卻沒有積累什麼名氣,也使人懷疑他的能力。
因此趙雲既不像馬超,不僅有個漢朝伏波將軍當祖宗,還有一個做著現役將軍、在職太守的好爸爸;又不像黃忠,曾是劉表手下的中郎將、韓玄手下的偏將軍,是被當作優秀人才引進的;與關羽張飛更不好比了,這些都是早年跟首長拜過把子的「革命前輩」,趙雲即使救過太子,那也只是個傑出的警衛員,層次依然上不去。
既無好的出身,又無私交關係,雖然救過太子的命,但關鍵時刻卻不能領會和貫徹「領導的意圖」,這就是趙雲。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雲想不鬱悶都難。
唯稍可安慰的是,三國亂史經過羅貫中戲說,趙雲竟名列五虎上將之末位;到了毛宗崗校訂《三國演義》時,趙雲更名列馬超黃忠之前,排名僅在「桃園結義」的三人之後;以致後來在民間,「常山趙子龍」的名氣直追關張——假若趙雲泉下有知,或能鬱悶稍解開懷一笑,與羅貫中、毛宗崗浮上一大白吧?
你不知道的三國演義:趙雲的年紀其實和黃忠差不了多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中對天下大勢的看法。三國鼎立時期,正是因為有馬超、黃忠、關羽、趙雲、張飛這些英雄人物,才能夠使得國家於世界之中。但《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對這些英雄人物...
趙雲到底在劉備心中是什麼位置?史實上為何不是五虎上將?
「吾乃常山趙子龍也」,這句當陽長坂坡喊出的話,可謂是《三國演義》中常勝將軍趙雲的金字招牌。多年後的漢水之戰,趙雲不見黃忠歸來,率領三千軍向前接應。從重圍中救出被張郃、徐晃兩人圍住的黃忠,左衝右...
每天了解一個人——趙雲
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五虎上將之一。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三國演義》的「五虎上將」里為什麼是趙雲而不是魏延?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蜀漢有一個著名的超級名將組合,那便是有名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蜀漢從來沒有過「五虎上將」的說法,只有「四將軍」(關羽...
《三國演義》中,究竟是五虎上將還是「四虎」?
《三國演義》、相信中國人沒有不知道這本書的。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歷史爭議的書。五虎上將,是指蜀漢名將里名聲最響、五虎上將地位最高、能力最強的五位將軍。
趙雲這麼厲害,為何沒能排上「五虎上將」
了解《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劉備帳下有五員猛將,即是簡稱中的「關張趙馬黃」,即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關羽、張飛是劉備前期舉兵時就跟從了劉備,趙雲是在劉備依靠袁紹時參...
關張馬黃趙,子龍為何陪末座?
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是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手下的五大猛將,陳壽的《三國志》將五人並列作傳,事見《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有的人也許要納悶了,為什麼「白馬銀槍」「一身是膽」...
三國中,趙雲戰無不勝,卻留下費解的四個疑點,學者們迄今無解
三國中,趙雲戰無不勝,卻留下費解的四個疑點,學者們迄今無解,原因我們詳細的介紹一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大家或多或少都聽到這些句子,「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常山趙子龍在此」「常山趙子龍來也」也不知...
肩挑蜀漢半壁江山的趙云為何一輩子不受重用
公元一百六十八年的中國河北省常山,一個剛剛出生的男孩哇哇大哭。那時候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個男孩後來會有怎樣的成就。當時肯定沒有人料到,這個孩子以後會在史書留下來捨身救主的稱讚,擔起了蜀漢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