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空城計到底是怎麼嚇退司馬懿?並非司馬懿懷疑有伏兵而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孔明

最近《虎嘯龍吟》這部劇可以說是非常火熱,不僅演員的演技大讚,毫無違和感,而且整部劇看待歷史的角度也與我們以前的認知有很多不同,細品起來讓人忽覺妙趣橫生。

小編最近也在追這部劇,不得不說這部劇看待問題的角度很是獨特,就拿司馬懿斬孟達這一件事來說,我們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下都認為是孟達已經打算降蜀,然後司馬懿截獲諸葛亮的信件之後才動手,但是對於這麼重要的事情,諸葛亮派去的信使會這麼不靠譜?而《虎嘯龍吟》給出了一個完全不一樣卻又合乎情理的解釋:諸葛亮用反間計牽制住司馬懿。

類似的還有眾所周知的空城計,大大顛覆了我們原有的觀點。

西縣

《三國演義》三國時期,魏國派司馬懿挂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

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

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最終大勝司馬懿。

諸葛亮

對於司馬懿的退兵,羅貫中先生是這樣解釋的——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

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

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諸葛亮的士兵問道:「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說:"兵法雲,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如果是司馬昭和曹操的話,我是絕對不敢實施此計的。

"但是細細想來,這不是很奇怪嗎?哪怕司馬懿再多疑,難道作為十五萬大軍的主帥,司馬懿就調不出千餘人先進城打探,甚至上城樓直接活捉諸葛亮。

這樣的嘗試不會對大局造成什麼影響,而且還是一場對自己而言利大於弊的賭局,我可不相信聰明絕頂的司馬懿會謹慎到這種程度。

諸葛亮

實際上我覺得《虎嘯龍吟》的空城計更貼近真實情況。

之前,司馬懿已經平定了孟達之亂,朝廷必定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國家安定,憂的是司馬懿精通韜略,且素懷大志——曹操曾有言,司馬懿鷹視狼顧,非池中之物也。

司馬懿一到街亭,就派張郃打敗了馬謖,並把孔明逼進一座空城,此時要生擒諸葛亮,實非難事。

但偏偏司馬懿跑了,司馬懿老謀深算,知道自己一旦捉到諸葛亮,自己的政治命運也差不多就終結了,難以繼續實現自己的抱負,甚至會給家人帶來殺身之禍,鳥盡弓藏的道理司馬懿再明白不過。

不過,要撤退也要對手下有個交代,於是,司馬懿說了一個謊:諸葛亮生平謹慎,不肯冒險,城中必有埋伏也。

想起後來司馬懿的裝病,看來他這欺瞞之道也是極為嫻熟的。

諸葛亮—司馬懿

《虎嘯龍吟》對這一段的再現尤為出彩,採用了兩個人神交來表現孔明和仲達兩人之間的心理博弈,生動地解釋了空城計成功的本質,真是看得驚險又刺激,仿佛自己就置身於這一場扣人心弦的心理戰中。

司馬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空城計不僅糊住了司馬懿,也騙了你

看三國的的都知道空城計,孔明一人城頭彈琴,彈走了十五萬大軍! 孔明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

三國演義諸葛孔明空城計的故事

三國時,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 失去街亭後, 只有2500 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 哨兵飛馬來報: 」司馬懿引大軍15 萬, 往西城蜂擁而來! 」這時, 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 只有一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