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書到用書,會讀書的人這樣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到蔣介石你最先想到什麼?

我的第一反應是曾國藩。

蔣介石是曾國藩的小迷弟,從生活習慣到組建軍隊,處處都留有曾國藩的影子。

蔣介石非常推崇《曾胡治兵語錄》,甚至在後面加入「治心」一章,湊成一本《增補曾胡治兵語錄》,這本書後來成為黃埔軍較建校後歷屆沿用的教材。

從曾國藩的湘軍到蔣介石的黃埔軍校,可見愛豆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本好書帶來的影響,遠大於愛豆。

因為讀了某一本書,所以選擇走上某一條路,可能一瞬間就會改變人生道路。

也有時人們不知道讀過的書會給自己帶來怎麼樣的影響,但變化卻在悄悄發生。

比方說賈伯斯非常喜歡《一個瑜伽行者的自述》,據說這是他iPad 中唯一的電子書,這本書是賈伯斯禪修的引路人;卡耐基將《富蘭克林自傳》選為人生之書,並一生奉行富蘭克林的人生原則;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人生之書是《法國革命論》,這也是她政策的來源。

讀書具有非常戲劇性的效果。

如何選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如何使用這本書?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因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的《皇帝新腦》而走上腦科學研究之路,對此他有發言權。

在新書《如何用閱讀改變大腦》中茂木健一郎給出了答案。

1、一專多精觸類旁通。

2、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3、讀書,用才是根本。


一、一專多精觸類旁通

大腦中有一個叫做顎葉的細胞,它主要掌管我們的記憶、聽覺和視覺,可以說是儲存我們經歷的硬碟。

這個硬碟不僅存儲空間大,還能擴容。

只可惜,人生一世不過匆匆幾十載,能經歷的十分有限,加之思維、認知、地域以及時間等因素的局限,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書籍如同哆啦A夢的任意門,不僅可以打破地域與時間的局限,還能改變認知提升思維能力,讓我們隨時隨地與任意一位喜歡的哲人聊天。

這種聊天不同於「吃了嗎?」、「今天天氣真好」的敷衍,而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

面對如此誘惑,如果將自己封閉在固定的領域,豈不是太傻了?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最常讀的書是《唐·吉坷德》,而哲學大家蘇格拉底最喜歡的是《伊索寓言》。

這看似與他們的身份不符,但誰又能說不是童話給了他們靈感呢?

知識是相通的,沒有好用與不好用、專業與非專業之分。

邱吉爾的人生之書是《羅馬帝國衰亡史》,林肯的人生之書則是《幾何原本》。

正所謂「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所以在選書時要儘量多給自己一些選擇,既要建立自己的主場思維,又要尊重客場思維。

選擇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書籍,期待他們碰撞出新的火花。


二、選書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成年人讀書不外乎有三個目的:消遣、獲取信息、做出判斷

消遣類閱讀怎麼開心怎麼選書,我們主要討論另外兩類獲取信息和做出判斷。

工作生活學習,成年人的時間沒有多少是屬於自己的,因此在選書上尤其需要謹慎。

對此茂木健一郎給出了三點建議。

1、讀各個領域「冠軍」的著作

一個領域內專家可能有很多個,但冠軍只有一個。

作家寫書,為的分享經驗青史留名,他會毫無保留的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學識。

在茂木健一郎心中,外國文學的冠軍是俄國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的《罪與罰》、《白痴》、《卡拉馬佐夫兄弟》至今讀來,發人深省。

在科學領域內物理學家理察·道金斯是領軍人物,他的《自私的基因》將進化學與基因學相結合,解釋了人類無意識行為背後的故事,讀罷讓人茅塞頓開。

對我們而言,難點在於如何找到這位冠軍,我的經驗是從微弱的聯繫下手。

想要了解一個領域,首選的方法是主題閱讀,在主題閱讀的4~5本書中,去找被引用次數最多的那個人或者那本書

通常情況下,他就是該領域的冠軍。

2、讀可以講出來的書

這裡提到的講出來並不單指輸出,更多的指的是聊天欲。

一本好書會引起我們的共鳴、聊天欲和想像力。

原理類似於,有好東西就想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這是感性腦決定的,理性腦鞭長莫及。

比方說歐巴馬對《三體》如痴如醉,為提前閱讀《三體3》使用了總統特權,從印刷廠直接要去了原稿。

在《三體》完結後,他買了幾箱送給親朋好友。

前幾天我買了本《642件可寫的事》,玩了三天逢人就安利,還自己買了幾本送給朋友,相約2020年跨年時互換,看看對方的腦洞。

3、將經典書籍的替換成現代背景來讀

讀書對我們有幫助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學以致用。

老祖宗總說要熟讀歷史,讀歷史不是為了聽故事好玩,而是為了以史為鑑。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預言小說。

在書中他虛構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老大哥」監督著所有人的一言一行。

在這個國家「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將這部小說的背景替換到明朝,與廠衛制度下的民眾非常貼合。

再替換至西周,會驚嘆喬治·歐威爾一定是穿越到周厲王時期了。

無論是虛構類書籍還是非虛構類書籍,將背景置換為現代背景之下,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讀書方式。


三、讀書,用才是根本

讀再多的書,如果不能學以致用,也只是紙上談兵,沒什麼意思。

尤其是實用性書籍,都是經驗技巧的分享,不用過幾天就會忘記。

將書中內容與自己的情況對標,找出差距,設置目標,細化目標,制定行動方案,執行方案,反思修改,達成目標,才是一個健康的閱讀閉環。

這個閉環,也是找出人生之書的關鍵所在。

具體到操作層面,設置目標時要准守SMART原則,做到具體、可預見、可達到、實際、有期限五個要點。

如果不知道該設置什麼樣的目標,可是試試經濟學中的5W1H提問法。

從原因(WHY)、對象(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人員(WHO)、方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在制定好目標之後,先不要著急執行,思考一下自己與目標之間的差距,細化目標。

將目標劃分成一個個小的行動方案,再一一執行,逐個擊破。

每實現一個小目標都會帶來成就感,成就感是最好的外部激勵,這樣我們會鬥志昂揚,直到實現終極目標。

如此反覆閱讀與實踐,會出現一本書在這個過程中被反覆提及,甚至反覆翻開。

這本書就是我們的人生之書。

找到人生之書著實不易,它可能是一本小說、一本童話或者一本專業書籍,放下偏見,遵從內心。

在執行人生之書時,需時刻謹記孟子的教誨:「盡信書,不如無書」。

蔣介石熟讀歷史,終日研究兵法,卻落了個敗走麥城。

追本溯源,他的讀書大都流於表面,只學到了皮毛,如每日堅持寫日記,卻忘記了在日記中反覆自省。

讀書貴在學習思維和心法,唯有如此,才能觸類旁通,指導人生。

《如何用閱讀改變大腦》中分別介紹了如何選擇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如何將書籍與現實聯繫起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才是自己的哈姆雷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穿一本書,3招就夠了?

貓寧!當你打開這篇文字就證明了,我們一樣熱愛閱讀。 :)於我來說,閱讀最初是興趣,後來漸漸變得順其自然。讀書越多,越發現自己無知,於是更努力去多讀好書。一次,和書友交流時感慨:這輩子,好書太多,...

閱讀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資——《高效閱讀術》

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讀書;想效法博學之士讀很多書,卻不知該讀什麼;好不容易挑到書,不是讀的慢、沒效率,就是很難專心。在這個信息爆炸、容易分心的網絡時代,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讓閱讀產生效益?請認真閱...

為什麼你讀過很多書,卻依然沒什麼長進

功能介紹職場尋夢,創業探索,人生求知的信息微平台。朝九晚五的話題,茶餘飯後的閒談,才智匯聚成就夢想。最近出了許多讀書的APP,還有許多帶人讀書的社群,還有整天給人推薦書的公眾號。朋友圈裡也整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