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的層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漢
末有個楊修,智商奇高。
有多高呢?曹操、楊修路過曹娥碑,碑上有漢末文豪蔡邕留下的一則謎語。
曹操看了,不得其解,問楊修:「你猜到了嗎?」楊修嘴角上翹:「當然。
答案是……」曹操急止之:「先別劇透,讓我想想。
」兩人並馬而行三十里,曹操說:「我猜到了。
我們來對答案吧。
」一對之下,謎底乃「絕妙好辭」四字。
誰說謀士不能量化?楊修之才,就比曹操快了三十里。
曹操先後出了很多謎語,比如「闊」,比如「一人一口酥」,比如「雞肋」。
往往曹操的謎面還沒說完,楊修的謎底早已脫口而出。
終於,猜到「雞肋」的時候,曹操忍無可忍,覺得不殺此人,將來難以享受制謎之樂趣,於是羅織了一堆罪名,把楊修殺了。
楊修臨死前,最後炫了一把才智:「我早猜到有這天,久等了!」
這是楊修的才智。
楊修脫口而出謎底的時候,他哪知道,那群作撓頭猜謎狀的謀士裡面,起碼有一多半都已猜到謎底。
不忍拂擾魏王的雅興而已。
要不然,才智最高的楊修,為什麼在政治鬥爭中,連區區吳質都鬥不過呢?
吳質是太子四友之一,是曹丕爭奪太子位的主要智囊。
曹丕、曹植奪嫡,曹丕居於深宮,左右乏人。
他常常派車載一大竹箱,滿盛布匹,拉入宮中。
吳質就躲在布匹之下、竹箱之內。
楊修發現了這個秘密,找曹操打小報告。
曹丕得知,問吳質:「怎麼辦?」吳質輕描淡寫:「簡單。
明天真的拉一車布進宮便是。
」結果次日曹操派來的安檢員翻遍竹箱,別無異物。
楊修的小報告,自然成了詆毀對手的卑劣行徑。
還有一次,曹操出征。
曹植髮揮絕世文才,寫了一篇雄文,在陣前誦讀以贈別。
三軍將士聽完,都忍不住喝彩。
曹丕說:「我沒準備,咋辦?」吳質輕描淡寫:「簡單。
你哭。
」於是曹丕淚水奪眶而下,拜倒在地。
演技之真誠,令三軍為之躊躇,天地為之低昂,曹操亦是欷歔不已。
曹丕的真誠再一次擊敗了曹植的浮誇。
這是吳質的水準。
吳質的缺點有兩個:
第一,太嘚瑟。
曹丕稱帝以後,吳質小人得志。
有一次宴會場合,吳質看到曹真胖胖的,朱鑠卻精瘦。
他那刻薄的惡趣味上來,找相聲演員說了一段「論肥瘦」的段子,搞得兩人都拔刀想砍他。
吳質卻恃寵生驕,渾然不懼。
第二,太張揚。
曹丕爭位時,有太子四友:陳群、司馬懿、吳質、朱鑠。
吳質排名第三,但今天流傳的丕植鬥智過招的故事,卻全是吳質的主意。
司馬懿呢?史書記載他這一階段的表現是:「每與大謀,輒有奇策。
」哪些奇策?一個都沒有流傳下來。
吳質的為什麼能流傳下來?他自己到處跟人顯擺:「皇上能得太子位,主意都是我出的!我給你說一個啊,比如那次先帝出征……」所以吳質死後的諡號,是「丑侯」。
除了他兒子拚死力爭,大家都覺得挺合適。
吳質當然是個聰明人,但他與其他謀士的差距也就在這裡拉開了:首先,他不具備一名優秀謀士的很多基本素質,比如低調;其次,他所參與的都是「小謀」,而很少「與大謀」。
什麼叫大謀呢?軍國大事,是為大謀。
劉曄,就是一名大謀高手。
我們來賞析一則劉曄計謀的巔峰之作。
這麼精明的「貴族」楊修,曹操為什麼一定他死?難道只因賈詡的一句話嗎
電視劇《軍師聯盟》正在熱播,吳秀波演的司馬懿,于和偉的曹操很是不錯。看到楊修這一集,就想起楊修的諸多故事: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上寫了「一盒酥」,楊修...
三國最有意思的兩個謀士,一個整天得瑟,一個老玩裝傻充愣
歷史上的曹操善於謀略,他身邊更是有許多謀士輔佐。今天說兩個有意思的謀士,兩個人就像是火和水,或是天和地總之是有很大的反差,而兩個人都有才識為曹氏立下過不小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