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奴黑獺香孩兒,天池釣叟鐵衣士,都是皇帝?逗我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囧上」正德帝《出獵圖》 ©燕王wf

沒逗你,標題里列舉的真都是皇帝的名字。

寄奴、黑獺、香孩兒,是史上三位皇帝的小名兒,天池釣叟和鐵衣士則是兩個皇帝的別號。

這都是誰啊?怎麼當皇帝還這麼不嚴肅!

別說,這裡面還真有你認識的人,就是小名香孩兒、別號鐵衣士的那位。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武俠小說里的角色,其實呢,他正是宋太祖趙匡胤……

這麼扯的事兒,都來自HIGH閱讀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

《皇帝的名字》

作者: 李文君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12-4

頁數: 303

ISBN: 9787101084368

寄奴

南北朝劉宋開國皇帝

劉裕的小名

跟咱們普通老百姓一樣,不少皇帝也有小名。

一般來說,小名都起得比較隨意、順口,甚至有點兒粗鄙,像是狗剩、柱子什麼的,但隨意里透出長輩對孩子的親昵、祝福。

比如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滅掉的大哥李建成小名「毗沙門」,就是取佛教里代表福德的多聞天王之意。

李世民本人也有小名,但他當了皇帝之後,需為尊者諱,史書就沒把他的小名記錄下來。

「寄奴」劉裕

越是戰亂時期,起小名的皇帝就越多,南朝的二十四個皇帝裡面就有二十個有小名。

比如南朝宋武帝劉裕,《宋書》里記載他出生時神光籠罩宅邸、甘露降落祖墳,劉爸爸就給他起了個小名「奇奴」。

後來小奇奴他媽死得早,他被接到舅舅家寄養,小名就改成了「寄奴」

前半段神神叨叨,估計是寫史書的人為了突出宋武帝劉裕的身世非凡,編的瞎話,但後半段還是很靠譜的,因為古人確實愛給孩子起「某某奴」的小名。

比如寫《玉樹後庭花》的陳叔寶小名黃奴,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後唐閔帝李從厚小名菩薩奴……

「婆留」錢鏐

同樣在亂世出生的五代吳越國創立者錢鏐小名「婆留」,又是一段故事。

據說,錢鏐出生的時候紅光滿屋、人喊馬嘶,把他爹嚇著了,還以為孩子是不祥之物,要把他投到井裡淹死,虧得錢奶奶發話才撿回一條小命,於是有了「婆留」的小名。

至於宋太祖趙匡胤小名「香孩兒」,傳說是因為他出生時,有異香三日不散。

當然啦,大家也都明白,那些皇帝出生時的「祥瑞」都是編出來的

黑獺

北周的實際創立者

宇文泰的鮮卑本名

《周書·文帝紀》里記載:「太祖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其實吧,宇文泰是這位北周太祖皇帝的漢名,黑獺(又名黑泰)本是他的鮮卑名。

北方遊牧民族可沒有中原人的講究,他們一般就一個名字,只是進入漢族地區之後,才在本族名字之外紛紛取了漢名,而本命就成了「字」。

宇文泰這個「黑獺」的名字很形象,因為他本人長得就很像黑獺,鬚髮濃密、面有紫光、背有黑痣。

按照漢人看來,「黑獺」這名字已經挺粗鄙了,但宇文泰的老對手、北齊高祖高歡還給他起了個更粗俗的綽號「焦梨狗子」,也真是夠氣人的。

「重八」朱元璋

不獨胡人當了皇帝改漢名,漢人當了皇帝有時候也會改名。

最有名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他本來叫朱重八,發跡之後改名朱興宗,當了皇帝又正式改名朱元璋,字國瑞。

有趣的是,朱元璋他們全家人都拿數字起名:朱元璋同輩兄弟八個,名字從重一排到他這兒到重八,他爸名叫朱五四,大伯名叫朱五一,爺爺名叫朱初一……在朱元璋當皇帝之前,他家族譜寫下來,就跟算數表似的。

「病己」劉詢

除了朱元璋這樣的草莽皇帝,要給自己改個像樣的名字,也有另外一些皇帝改名的情況。

比如漢宣帝劉詢本來叫「病己」,他因為巫蠱之禍,小時候生長在民間,一度甚至靠賣燒餅為生。

由於皇帝的名諱,百姓是需要避諱的,劉病己登基之後,就把名字改成一個不常用的字「詢」,減少老百姓避諱的麻煩,可謂犧牲他一個,幸福全國人。

天池釣叟

明世宗朱厚熜的別號

所謂「別號」,是自己給自己起的別稱,跟別人起的「綽號」還不一樣。

皇帝的別號,很能看出本人的性格、思想和追求

明世宗朱厚熜的別號「天池釣叟」,就跟他篤信道教有關。

天池,既指天界的湖泊,又指身體上的「天池穴」。

據說,天池穴是道家打坐修煉不使真氣外泄的一處關竅。

朱厚熜是個對道教非常迷戀的皇帝,給自己取這樣一個別號,估計就是想修成正果,到天界做個長生不老的閒散仙人,想得倒是挺美。

「威武大將軍」朱厚照

明朝皇帝都是出了名的不務正業,也都愛給自己起別號。

「天池釣叟」朱厚熜他堂哥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大家熟悉的「囧上」正德皇帝,特別喜愛軍事活動,於是自號「威武大將軍」,掛了一大串軍職。

他還迷戀藏傳佛教,給自己起了個「大慶法王」的別號,跟如今明星當活佛如出一轍。

「威武大將軍」有一次南巡,在歸途中玩兒「自駕游」,自己劃著小船釣魚,不慎翻船落水,左右侍從趕緊把他救上來,他心挺大,還因為這件事又給自己起了個別號「水帝」,但回京不久,他就因為落水留下的病根駕崩了。

「鐵衣士」趙匡胤

跟明武宗的「玩兒票」不同,宋太祖趙匡胤可是實打實的行伍出身,年輕時手提一根棍棒闖蕩江湖,當了皇帝之後也不改武人習性,自號「鐵衣士」

司馬光曾經寫過這位「鐵衣士」皇帝的一段軼聞:一次殿試,王嗣宗與趙昌言成績相同,難分伯仲,宋太祖不知該點誰為狀元好,竟然下令讓他們倆在大殿之上當場打了一架,王嗣宗揪掉了趙昌言的幞頭,宋太祖大笑不止,於是欽點王嗣宗為狀元……這樣的事兒,換成宋朝後來那些「文青」皇帝還真干不出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歷代皇帝武力排行

作者:Kaiser一、快使用雙截棍宋太祖,全稱「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匡胤,是個武林高手。戰鬥力當為中國歷代皇帝之冠。當然項羽不能算皇帝。首先是超強的防禦力。《宋史·太祖一》:

因為一句讖語,五代十國的皇帝們竟然集體改名

五代十國時期,社會上流行一句讖語:「有一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子子孫孫萬萬年。」讖語,本來就含糊其辭,怎麼理解都行,誰要能把讖語的意思完全說清。有人猜測說:真人,也就是真命天子要出世了!這...

他活著的時候專殺皇帝,死後卻成了草藥

有的皇帝是因人成事,搶別人打下的江山,比如楊堅和趙匡胤。而宋武帝劉裕和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類似,都是窮到不能再窮了,朱元璋父母死了,沒錢買棺材。劉裕家裡窮的揭不開鍋,編草鞋去買。

沒有長城的國度、北宋的奠基者宋太祖趙匡胤

開國領袖曾經說過,諸葛亮的隆中對裡面犯了一個最致命的戰略錯誤,就是分兩路北伐,倘若一路兵敗如何支援?而趙普就更離譜了,竟然先南後北,況且還是在遼國最昏庸的一個皇帝執政時定下先南後北的國策,這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