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歷史真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楓橋 文

明太宗朱棣的理想,要修建一本古往今來最齊全、最完美、最優秀的圖書。

就這樣幾經艱辛,甚舉國之力,一部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七八千種圖書集的曠世之書《永樂大典》橫空出世。

卻沒人知道他在裡面修改了他的母親。

他把馬皇后杜撰為自己的母親,而把他的生母(老爹的一個無名的妃子),從此淹沒在歷史的黑暗中,無人知曉。

因為他是造反竊得侄子的江山。

將自己的母親認為父皇朱元璋的糟糠之妻馬皇后,似乎多了份冠冕堂皇。

盛世修書,史書實則是給當權者說話。

歷史的真相就這樣沉煙千年,幸好近代明史研究者,給我們解開了真相。

很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史書,其實只是歷史的表象,或說是前人故意給後人留下的烙印。

關於宋朝「燭影斧聲」歷史的真相,也許只能隨歷史一樣深埋。

據宋仁宗年間文人文瑩的《續湘山野錄》記載: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命人召見時任開封府尹的弟弟晉王趙匡義入宮。

趙匡胤退下太監宮女,兄弟倆把盞對飲,商議國家大事。

忽然燭影搖晃,屋外的宮女見趙匡義時而閉席,擺手後退,像是在躲避謝絕什麼,又見趙匡胤手持玉斧,還大聲喊叫,「好做,好做!」後來倆人飲酒至深夜,趙匡義才從宮中走出。

凌晨左右,趙匡胤駕崩。

據說皇后當時速派宦官王繼恩召見長子趙德芳,而王繼恩認為「太祖傳國晉王之志素定。

第二天,趙匡義因「金匱之盟」宣布即位。

自古封建統治家族都是以嫡長繼承皇位,這樣有利減少政治繼承中的衝突,維護君主專制制度與皇家家族的穩定。

可趙匡義是兄終弟及,可謂名不正,言不順。

沒人知道那一夜,兄弟二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沒有第三人在場,歷史的真相只能永遠撲朔迷離。

但看趙匡義即位後一連串的表現,升官進爵,安撫民心,大赦天下等政策,又似乎在籠絡人心,昭示他內心的不安。

我們只是猜測,無法知曉歷史的真相。

就像嫌疑人拘不認罪,不經過法院判決,永遠只能把他定為犯罪嫌疑人,而不能將他定為犯罪分子。

去年我無意中看到歷史長河裡的一朵小浪花,是齊邦媛先生寫的回憶錄《巨流河》。

(註:齊邦媛是編輯台灣教科書的初始人,文化造詣與貢獻一點不遜剛去世的楊絳先生。

)他是追隨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先驅齊世英的女兒。

在她80多歲的回憶錄里,可看到另一面真實的國民黨形象。

其父齊世英與蔣介石有著很深的恩怨,後來到台灣後,被蔣介石開除黨籍,並軟禁起來。

箇中緣由,這裡不表,想了解的,自己去找書翻看。

我就在這樣國民黨先驅的家庭背景下,看到別樣的歷史故事,觸及到那段炮火連天,中國同胞們真實的苦難。

書里說了一件有趣的事,是她描述當年她東北家鄉動員支持抗美援朝,號召參軍的故事。

在一個晚上,村裡給壯丁們都召集起來開會,那時候天冷,大家都席坐在炕上,炕口裡有人拚命在加著柴。

村長說誰要自願參軍的,就從炕上站起來。

火還在不停的燃燒,炕越來越熱,除自願參軍之外,有的青年屁股燙的實在坐不住,就霍地站起來。

他一站起來,掌聲就響起來,緊跟著鑼鼓聲一片,恭喜他光榮參軍啦。

最近我看了格非的《人面桃花》,嚴謹說這是一部小說,但又似一部史外書,他在那些存留民間荒郊野嶺的墓碑與殘垣斷壁的碑文中,尋找死者生平的足跡為線索,還原歷史的真相。

寫作手法似乎開創先河。

在他小說中穿插近代新聞,於多少年多少月在哪出土歷史文物,並收集到哪個歷史博物館等,再對照小說的故事,似乎讓人更多有種信服。

也許這才是真實的歷史。

怎樣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

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不同渠道的書籍,在如煙浩瀚的歷史中,尋找蛛絲馬跡,得出相同相通交叉的弱弱信號,也許那才是歷史的真相。

但你所得到的,也許只是歷史的之言片段,或冰山一角,你要不斷地搜集,求知,再求知。

但我想難度不亞於重新修建一條萬里長城。

也許有很多歷史真相,註定要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它們被光陰的打磨,早消失的無影無蹤。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楓橋書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