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人打敗20萬,三國史上最懸殊的一場戰役由一無名小輩創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公元251年,魏國的實權老大司馬懿死了,魏少帝曹芳的朝廷之中,極多是司馬懿的黨羽,以及若干趨炎附勢、甘心或不敢不效忠於司馬氏的人。
這些人一致主張,朝廷的大權由司馬懿的大兒子司馬師繼續執掌。
司馬師的官職,由「中護軍」升為「撫軍大將軍」。
次年(嘉平四年,公元252年)正月,司馬師被再升為「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司馬師不像他父親司馬懿開頭那麼苦,因為,他沒有一個像曹爽那樣的人和他同時「錄尚書事」。
魏少帝曹芳的朝廷,等於是他司馬師一人的朝廷,他可以為所欲為。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2年,吳國這邊孫權去世,由諸葛恪執掌大權。
新上台的都是絕頂高手,隔江相望,誰才是天下第一呢?
於是,一場PK開始了。
嘉平五年五月,也就是公元253年,吳國孫亮的太傅諸葛恪帶了大軍來攻打「合肥新城」(合肥西北三十里的一個小而堅固的新城,滿寵所造)。
司馬師命令鎮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用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的方法抵抗諸葛恪。
諸葛恪本來是雄心勃勃,在城下猛攻,以為打下合肥易如反掌,因為在此前的巢湖大戰中,諸葛曾以3千人大敗魏軍7萬。
所以,這次諸葛恪帶著20萬兵馬來攻打只有3千守軍的新城,他有足夠的信心贏下這場戰爭。
然而越是想得到,越是得不到。
這個城攻了3個多月,竟然沒有拿下。
諸葛恪坐不住了,他惱羞成怒,命令全軍出動,押上自己的全部籌碼。
這一次總算有了一點效果,可就在城池將破之時,守城的張特舉起了白旗,帶來一封信,對諸葛恪說:你不要打了,我之所以拚死抵抗,這是因為魏國的法律規定,投降是要被連坐的,將士們不能看著自己的家人白白被殺。
但魏國的法律還規定,如果守城超過100天等不到救兵來幫忙的話,我們就可以投降了,這時候投降家裡的老小就不會被連坐了;現在你們已經攻了城90多天了,就剩下幾天我們就能投降了,能不能再等幾天,到了一百天我們就投降。
張特在三國歷史上並沒有很詳細的記載,甚至連生卒年都不詳。
對於牛人眾多的三國世界來說,他絕對是一個無名小輩。
可張特的這段鬼話,諸葛恪竟然相信了,並停止了進攻,等著一百天的到來,不知道他叔叔諸葛亮在閻王爺那知道了這一消息,有沒有從棺材裡跳起來。
而張特則連夜把城內的居民房屋拆掉,用拆下的木材做成柵欄堵住了已經被吳軍攻得殘缺不全的城牆缺口。
第二天清晨,諸葛恪發現上當,同時,城池上傳來張特的喊聲:我只有戰鬥而死,絕不投降!
諸葛恪終於失去了最好的一次機會,緊接著自己的糧米不足,魏國的援兵也開始了反包圍,而東吳皇帝這邊也連下聖旨讓他退兵,諸葛恪沒有辦法只能下令回家,然而前進容易,後退就不簡單了,吳軍在歸途中被埋伏在合榆鎮的文欽殺得慘敗。
司馬氏奪權後發生淮南三叛,最終卻還是掃滅三國建立晉朝
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在洛陽去世,同年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建立大魏,歷經400多年的大漢就這樣滅亡。曹丕史稱魏文帝,在位時因過渡放縱在公元226年傳位給長子曹睿。同時曹丕又任命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