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兵器中之必死,三國普及南北朝神秘消失,今若克隆勝過血滴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兩千年前有一種兵器,投出去命中率幾乎百分百,三鋒旋轉,中之必死,三國非常普及,孫策、孫權、曹操、曹丕、典韋、太史慈都用過,可南北朝後卻神秘消失了。
如果現在克隆一個,能勝過血滴子。
這是什麼兵器?手戟。
戟的歷史由來已久,從北京西周木槨墓(約西元前1120年)出土的青銅戟可以看出,戟至少有三千年歷史。
手戟和戟相伴相生,區別在於戟有長柄,而手戟無柄。
長戟、短戟用於刺擊鉤割,手戟用於投擲。
最初,手戟就是長戟的戟頭,它的產生,大概是作戰中長戟的杆在戰鬥中折斷,士兵便揀起戟頭投擲敵人,結果發現把戟頭投擲出去的殺傷力更加強大,而且可以攻擊遠處或逃跑的敵人,於是手戟就誕生了。
為了投擲方便,古人將「卜」形戟改裝為手戟,形成「丁」字或「卜」字形的三鋒投擲兵器。
《釋名·釋兵》: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
」摘即投擲。
手戟三枝有刃,把手一方有鋒無刃,投擲出去後三鋒旋轉,擊中物體後,鋒尖刺入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所以手戟殺傷力非常強大。
晉·張協《手戟銘》:「錟錟雄戟,清金練鋼。
名配越棘,用遇干將。
嚴鋒勁技,擒鍔耀芒。
」
手戟自西周開始出現,春秋戰國廣泛使用,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最為流行,軍中幾乎人人佩帶,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近衛防身和殺敵兵器。
三國時期,用手戟見於史書的主要有以下幾個人物。
孫策。
《三國志·吳書·孫策》:「策知其無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
輿有勇力,虎眾以其死也,甚懼。
進攻破之。
」
孫權。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
「
曹操。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孫盛異同雜語云: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踰垣而出。
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
曹丕。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余少曉持復,自謂無對;俗名雙戟為坐鐵室,鑲楯為蔽木戶;後從陳國袁敏學,以單攻復,每為若神,對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於狹路,直決耳。
」
董卓。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董卓)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
」董卓用手戟投呂布,呂布身手敏捷,躲開了,沒砸著。
典韋。
典韋曾用十多把手戟投殺呂布軍。
《三國志·典韋》:「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
」
太史慈。
太史慈和孫策戰於神亭嶺,孫策搶到太史慈手戟,太史慈也搶到了孫策的頭盔。
《三國志》:「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
手戟在三國時期如此普及,到了南北朝以後竟突然神秘消失了。
是什麼原因導致殺傷力強大的手戟退出歷史舞台?是兵器的革新換代?還是作戰方式的改變使手戟失去優勢?還有待專家進行考證。
令人惋惜的三國八大名將,其中一人曾擊敗孫堅和曹操
三國時期名將輩出,二十四名將榜以及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為後人津津樂道,可是其中卻有一些名將,他們要麼勇猛無敵,武力驚人,要麼統兵有方或者在某一方面有專長,卻因為種種原因過早的離去讓人十分惋惜。今天...
盤點《三國演義》中最厲害的五大保鏢
典韋,陳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過人。原效力於張邈後轉投靠曹操,曹操任命典韋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邊,讓他帶領親兵幾百人,常繞大帳巡邏。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別人的兩倍,每次曹操賜他酒食,總讓他縱...
這個絕世神兵曹操、劉備、孫權都會使,羅貫中卻沒有搞明白
許多人對戟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呂布的方天畫戟上,卻不知真正的方天畫戟只是戲曲中武生的道具,根本不是什麼帥呆酷斃屌炸天的拉風兵刃。誠然,戟在兩漢、三國時期是一種常見的長兵,許多大將都會使用,呂布擅...
你真的以為呂布的武器是方天畫戟嗎?這是宋朝才有的
《三國演義》里呂布用的是矛並不是方天畫戟。《三國演義》中呂布用的戟是宋朝才出現的。三國時,戟是軍隊中比較一般的武器。 呂布為劉備解紀靈之圍時,在營門放置自己的武器,約定雙方,如射中小支,則袁、劉...
歷史上有沒有方天畫戟青龍偃月刀,原來呂奉先關二爺用的是這武器
民間有傳說三國名將排行榜:「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今天說說這六位名將的兵器,三國時期長兵器一般都是矛、戟、槊、槍。這時候的鎧甲比較薄弱,這些長武器應用起來比較靈活,殺傷力也不小。
方天畫戟不是呂布的兵器,它在歷史上不拿來打仗,而是另有用途
呂布是《三國演義》里當仁不讓的第一戰將,他手持一柄方天畫戟,腳跨一匹赤兔寶馬,氣宇軒昂且為人傲岸。呂布打起仗來有虓虎之勇,虎牢關前持戟獨斗十八路諸侯,力戰劉備、關羽和張飛三英全身而退。毫無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