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哭的權謀,把哭應用的恰到好處,哭出來的帝王權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是篇軍事歷史戰爭小說,儘管是一部政治權術鬥爭,戰爭創傷、狼煙遍野、屍橫滿地的戰爭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
但羅貫先生中在這部偉作中卻能將英雄與淚水完美結合,將權術與淚水,將人才引進方法與淚水等帶入到故事中。
都說劉備的蜀漢江山是哭出來的,曹操的哭是裝出來的,其實淚水中的《三國演義》的故事才是精彩的。
縱觀《三國演義》在人物形象的定位上,不難看出羅先生是把劉備角色演譯為一位「攬豪傑終成帝業」的「仁厚英主」,一位在三國時代站立在前沿思想陣地,有著想法的的「弄潮兒」,就連曹操與劉備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天下英雄唯有劉備可以作為曹操的對手。
哪麼這些歷史人物的眼淚和哭是又是如何演譯到曹魏、東吳、蜀漢的政治、感情、智慧中。
其實,在《三國演義》中,英雄、好漢的哭不計其數,例如:曹操之哭郭嘉、哭典韋…諸葛亮之哭周瑜、哭馬謖、哭劉備,劉備哭張飛、哭關羽、法正等,這些多姿多彩的「哭」景,每一場都有著他們極強的政治目的。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的哭的排名,劉備的哭是排第一位的,沒有人能與之對比,劉備的哭內涵之多,感情之深,用意之巧,選時之妙,古今少有,無不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他有為百姓的生存的自責之淚,有為兄弟的真情的情義之淚,有遇難時的求生之淚,有用計時的權宜之淚等等,這些眼淚與哭用一場場哭景來描繪,最後組成一副畫卷。
劉備則作為哭的主持人,駕馭著自己的感情、智慧、真誠、政治情懷,暢遊哭海,乘風破浪,奮勇向前。
但是在這用哭聲求來的仁義形象下,劉備的權謀之心卻被隱得深如大海,如若僅從平常人哭的角度和場景去體味和理解劉備之哭,就有點夠不上搭的。
在劉備的每一場哭聲中,我們可以通過對劉備哭聲的解析,可以總結出劉備這個人物性格的複雜多變。
在每個哭的場景中,劉備的哭都具有明顯的目的性,無論是哭的時機、哭的場合,還是哭的神態,劉備都能哭的得恰到好處,這也正是劉備哭出江山,權術超凡、心計深邃的地方。
劉備首先通過眼淚搶先示弱,進而示仁示義,示慈示善,打動人心,擁有「人和」,輕而易舉地樹起仁義的形象。
劉備用哭,哭來了人心,哭來了人才,哭來了荊州的地盤,用哭穩定了張飛,用哭掩蓋出兵東吳的用心,最後哭來了蜀漢一片天地,一個短暫的王朝。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古人這麼說?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流傳著很多俗語,比如「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等。其中,針對描繪我國三國和宋朝兩個歷史階段下的著作——也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施耐庵的《水滸傳》,人們卻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
關羽都比不上,趙雲才是羅貫中心中蜀漢最完美的良將,只因這一點
劉備代表的蜀漢包含了作者羅貫中所有對朝廷的理想,比如最理想的君臣關係, 代表是諸葛亮和徐庶,君臣之間相敬如賓,君上不高高在上,臣子也不敢逾越,最為理想的君民關係,劉備時刻以民為本
賣草鞋的出身也可以當皇帝滴!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示》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末元初的施耐庵,哦,不對,羅貫中他主要描寫的是一個賣草鞋的屌絲男,劉備憑藉仁義,一路逃走,哦不,逆襲成功出任皇叔,當上皇帝,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
劉備是一個仁義君子嗎?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儘管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劉備被朔造成了一個謙謙君子,但稍微心細的人都很容易發現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問題。亂世之中,沒有點手段,與諸侯割據,與群雄爭鋒的人早被弄死了,更何況是一個老實,仁義的...
劉備的江山真的是哭出來的嗎?
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看過電視劇,或者聽過評書及民間傳說的,都會對蜀漢大佬劉備有這樣的印象:這貨忒能哭,半壁江山都是哭來的。用東北話講就是整天尿唧唧的。真的是這樣嗎?劉備真的總愛哭,他的江山全都...
劉備:以哭來保住江山的所謂「大英雄」
劉備占據荊州之後,周瑜始終認為他占據荊州是東吳稱霸的心腹大患,於是就命魯肅去向劉備討回荊州。剛開始,劉備以輔助侄兒劉琦為理由,不還荊州。劉琦死後,周瑜又讓魯肅去討荊州。這次,諸葛亮卻以「天下及天...
一身是膽的趙雲,有勇有謀,為什麼他會是三國里完美的英雄形象
說起趙雲,腦海中立馬會出現一個身穿銀盔銀甲,騎白馬拿銀槍的玉面將軍形象。這種直接印象是由《三國演義》等小說塑造起來的,但歷史上真正的趙雲,卻與小說中的形象相差甚遠。
忒愛哭的劉皇叔(下)
三 劉備與呂布打打殺殺,分分合合,可謂一對歡喜冤家。 當初,呂布跟隨董卓作亂,萬人難敵;劉備依附公孫贊討賊,「三英戰呂布」。後「陶恭祖三讓徐州」,劉備撿了個大便宜,有了立足之地。不料曹操與呂...
三國中的這個人的江山真的是哭來的嗎?
有這樣一種說法說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原因就在於小說和電視劇的演義,94版《三國演義》里把劉備愛哭的形象演繹的非常好,簡直深入人心,再加上各種電影,小說,評書等,使得三國這個題材人盡皆知,即使是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