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的妓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嚴蕊(生卒年不詳)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葉女詞人。
嚴蕊出身低微,父親是一位不得志的讀書人。
她自小學習樂禮詩書,後來淪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
嚴蕊是一位色藝雙絕的女子。
她善長彈奏古琴、會下棋、能寫詩,會畫畫,在學識上通曉古今,因而在當時四方聞名,有的人甚至不遠千里前來拜訪。
當時的台州知府唐仲友聽到她的名聲,就召她來到府上,當著滿堂賓客的面,指著院中的一株桃花讓她做首詩。
嚴蕊沉吟一下,馬上吟出如下詩句: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整首詩沒有一句提到桃花,但又明明是在吟誦桃花。
話又說得俏皮可愛:春風吹來了,院子裡開滿紅紅白白的花兒,它們不是梨花,不是杏花,它們是使人沉醉的武陵桃花!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此處沒有直接點出花名,卻用了個美麗的典故做了回答。
「曾記,曾記」二語甚妙,不但引起讀者的注意,喚起記憶,且暗將詞境推遠。
下句的「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是桃花。
陶淵明在他著名的《桃花源記》中寫到:「武陵漁人曾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來到的地區正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
原來,嚴蕊所詠的桃花不是一般的桃花,它是桃花源里的花。
這首詞的最後以桃花源為結語,令人回味深長,包含著兩層意蘊:一是它隱喻著女詞人的身份(宋詞里常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處),二是取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最妙的是,嚴蕊還在詞中暗含了自己的心事:自卑又自尊。
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嚴蕊其實是話裡有話。
自己作為一個營妓,對於男人們來說,自己不是妻也不是妾,雖然貌美如花,但只是一朵任人採摘的桃花,這一點令嚴蕊深感自卑。
但嚴蕊又是自尊的,她雖然是處於風塵中的一朵桃花,但不是普通的桃花,而是一朵「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這正是這位色藝冠絕一時的才女自己的寫照,含蓄地點明了自己身陷風塵而心自高潔的自尊情懷。
這首小詞看似白話文,但意味深長,尤其是最後一句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既見情韻也見學問。
唐仲友大為讚賞,過了一段時間後,就為嚴蕊等4人解除了官妓的身份,回到家鄉與母親居住。
同年,浙東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有人告狀因唐仲友與嚴蕊有風化之罪,也就是有不正當男女關係。
北宋官場有明文規定,官員可以讓官妓陪酒獻藝,但決不可發生兩性關係,如果犯戒,就叫「私狎官妓」,是一條可以罷官的重罪。
於是,朱熹連上六疏彈劾唐仲友,並下令抓捕嚴蕊,施以重刑,逼其招供,兩月之間,嚴蕊受了幾次刑訊逼供,差點丟掉性命,但嚴蕊寧死不承認與唐仲友有男女關係,並道:"身為賤妓,縱合與太守有濫,料亦不至死;然是非真偽,豈可妄言以污士大夫,雖死不可誣也。
」嚴蕊這段話意思是說,做為風塵妓女,我即使與太守有男女關係,也罪不至死,但是確實沒有這層關係,我不能昧著良心,誣衊士大夫。
這件事影響很大,引起朝野議論紛紛,震動了當時的皇帝孝宗,認為是"秀才爭閒氣",便將朱熹調任,轉由岳飛後人岳霖重新審判,釋放嚴蕊。
岳霖問其歸宿,嚴蕊就當眾作了一首《卜算子》詞,表明自己的態度: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首句開門見山,聲明自己並不是生性喜好風塵生活。
這句詞中有自辯,有自傷,也有不平的怨憤。
次句卻出語和緩,說自己之所以淪落風塵,是為前生的宿命所致。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自然界的花落花開自有一定的時候,可這一切,都只能依靠百花之神東君來作主。
嚴蕊借自然現象比喻自身命運,象自己這樣的歌妓,俯仰隨人,命運總是操在有權者手中,這是風塵女子命運的真實寫照。
其中,隱含著對主管長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為護花的東君,但話說得很委婉含蓄,嚴蕊的這首小詞贏得滿堂喝彩。
以嚴蕊的色藝,解除監禁之後,未必不能得到有權者的賞愛,但她實在不願再過這種生活了,所以用"來也終須來,去也終須去"來曲折表達離此風塵苦海的願望。
關於嚴蕊的結局,有人說她出家為尼,隱居去了;也有人說她又嫁人了,嫁的是一個喪偶的宗室子弟,當然是納她為妾,但這個宗室子弟很愛她,以後沒有再娶別的女人,事實上享有與正妻一樣的待遇。
不管是哪一種,嚴蕊算是有了個好結局,雖然不一定是真的,但也是人們對才女美好的祝福。
請加「文史女教師」微信號LL878978659,,看更多精彩文章。
朱熹是一代宗師,還是卑劣小人?且看他為何對無辜妓女用酷刑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誰也不能言出個勝負來。但滿口仁義道德的朱熹為自己政治上的一己之私,竟然全然不顧自己理學宗師的形象,枉顧事實,對一個妓女用起了酷刑。在與這個妓女的爭鬥中,朱熹顏面掃地,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