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偶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了得到徐庶和諸葛亮,可謂費盡心機。

可惜的是,徐庶最終還是離劉備而去,上演了一出「身上曹營心在漢」的無奈悲劇。

劉備的運氣不好,但數百年前,劉備的先祖劉邦在這方面的運氣就太好了。

他想睡覺,馬上就有人給他送來了枕頭。

劉邦在沛縣起義後,事業一直磕磕絆絆,很不順利。

令劉邦更加鬱悶的是,自己的好哥們雍齒竟然背信棄義,帶著劉邦好不容易打下的豐邑投靠魏國了。

劉邦帶兵攻打雍齒,想要奪回豐邑,但沒有成功,只好退回到沛縣。

劉邦總結未能奪回豐邑的原因,認為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兵力不足。

恰在此時,劉邦聽說東陽縣的寧君、秦嘉立景駒為楚王,駐守在留縣,於是便決定率部前去投奔,想向他借兵再來攻打豐邑。

就在劉邦前往留縣的途中,中國歷史上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在前往留縣投靠景駒的路上。

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張良。

張良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謀士,是漢朝的開國元勛,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但張良剛出道時,他的事業也不太順利。

史料上稱,張良祖上曾「五世相韓」,可見張良家族原本也是韓國的貴族。

韓國被秦國滅亡後,當時還是熱血青年的張良變賣家產,連弟弟的喪禮都不操辦了,而是一心撲在反秦的事業上。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再次東巡。

張良預先讓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待秦始皇的車隊靠近時,大力士以一個重達120斤的鐵錘砸向秦始皇的車隊,可惜誤中副車。

秦始皇僥倖逃過一劫,下令在全國大搜捕十日。

張良因此隱姓埋名,躲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一躲就是十年,直到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積極響應,聚集了一百多號年輕人準備起義。

只是這一百多人的力量實在太小了,兵力嚴重不足。

所以,張良便帶領他的隊伍去投靠景駒。

歷史的神奇之處就在於此,劉邦與張良,原本是互不相識、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個人,在風雲際會之下,竟然想到了一塊兒去了,又無巧不巧地在前去投靠景駒的路上發生了「偶遇」。

劉邦與張良偶遇,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之感。

以前,張良跟別人講《太公兵法》,這些人都無法領悟。

現在,張良依據《太公兵法》給劉邦獻策,劉邦不僅能夠領悟,而且還很賞識,經常採用張良的計謀。

這讓張良對劉邦讚嘆不已,驚為天人。

他說:「沛公大概是上天授予人間的。

」於是從此死心塌地跟隨劉邦。

劉邦和張良的這次偶遇,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偶遇。

雖說劉邦獲得天下,並非全是張良的功勞,但張良在劉邦奪取天下過程中「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連劉邦本人也讚不絕口。

張良後來與蕭何、韓信一同被譽為漢初三傑,實在是實至名歸。

鴻門宴前,若非項伯與張良有舊,跑去漢營報信,讓劉邦提前向項羽認錯,劉邦集團只怕在第二天就會被項羽消滅了,中國歷史更不會有膾炙人口的鴻門宴了;在劉邦平定三秦收復關中之時,若非張良的那兩封信,從而讓劉邦逃過項羽的暴怒一擊,當時死得恐怕就不是齊國的田榮,而是漢王劉邦了;彭城大敗後,若非張良的「下邑之謀」,提出聯合彭越、英布、韓信圍攻項羽的策略,劉邦最後恐怕也無法做到反敗為勝。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劉邦沒有得到張良,沒有張良的統領全局出謀劃策,或者張良輔佐得不是劉邦而是其他人,那麼,劉邦恐怕連小命都保不住,更不要說奪天下坐江山。

而這一切,都源於劉邦與張良的那次偶遇。

劉邦與張良的那次偶遇,實際上有太多的偶然性。

如果不是劉邦打不過雍齒而想向景駒借兵,如果不是因為張良實力太弱而想前去投靠景駒,劉邦與張良就不太可能相遇相知……諸位可以想一想,有生以來,我們遇到了多少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而在這些陌生人中,不要說像劉邦與張良那樣相遇相知,共同成就驚天偉業,就是真正能夠給我們的人生留下一抹痕跡的,有點印象的又能有幾人?

從機率上說,劉邦與張良二人,更大的機率是各為其主,甚至有很大的可能在戰場上刀兵相向。

但劉邦與張良最終卻走到了一起,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偶遇。

這就是歷史的偶然性。

正因為這種不確定的歷史偶然性,歷史才更加精彩和有趣。

不過,話說回來,歷史的偶然性之中又往往有其必然性。

張良身處亂世,一生所遇到的英雄豪傑,絕不僅僅只有劉邦一人。

單就張良偶遇劉邦的當時勢力形勢而言,在江東起兵的項梁、項羽以及張良所要投奔的景駒,都要比劉邦強很多,但面對「弱水三千」,張良最終為何只取劉邦這「一瓢飲」?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張良在眾多英雄豪傑中一眼相中劉邦作為自己輔佐的對象,其中又隱含著歷史的必然性。

這種必然性,一方面體現在張良的高瞻遠矚、慧眼識人上;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劉邦的個人魅力上。

張良作為歷史上最傑出的謀士,必然要具備高瞻遠矚、慧眼識人的能力;而劉邦最終能夠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奪得天下坐上龍椅,又豈是一個靠偶然性獲取成功的人?蕭何、張良、韓信、陳平、酈食其等人無一不是當時一等一的人才,他們甘願為劉邦驅策,追隨劉邦打天下,我以為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受劉邦個人魅力的感召。

(文/至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邦借兵投項梁——欲做對事,先跟對人!

上回說到在陳勝引領的造反狂潮中,劉邦也帶著沛縣的子弟兵兩三千人,踏上了征途。(前文:劉邦飛書奪沛縣——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首戰胡陵縣,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攻克。方與縣,攻克。豐邑,攻克。泗水郡的...

背叛漢高祖劉邦的人中 只有他得以善終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霸王項羽,贏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2月28日,劉邦于山東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氾(音煩)水之陽官堌堆舉行登基大典,即位為帝,國號為漢,史稱西漢或前漢,西漢王朝...